大学中庸读后感(精简6篇)

大学中庸读后感 篇一

《大学中庸》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它是孔子的弟子编纂而成的,被誉为中国儒家经典之首。这本书以中庸为核心思想,探讨了人类道德与行为的准则,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塑造人的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读完《大学中庸》后,我深受启发。首先,我被书中关于“中庸”一词的解释所吸引。中庸并不是常人所理解的“平庸”或“中等”,而是指一个人能够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这种平衡不仅体现在个人的行为上,更体现在思想、情感和意志的协调中。只有内心平衡的人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并与外界保持和谐的关系。

其次,《大学中庸》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书中提到,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是通过教育来塑造的。教育不仅包括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人才能够达到中庸的境界,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另外,《大学中庸》还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书中提到,“人之相交,贵相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的。只有通过相互了解,人们才能够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友谊。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这种相互了解的重要性,导致了许多问题的产生。因此,我们应当从《大学中庸》中汲取教训,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的来说,读完《大学中庸》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它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也让我认识到了一个人应该如何修身养性、与人相处。我相信,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践,《大学中庸》中的理念才能够真正地贯彻到我们的生活中,使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大学中庸读后感 篇二

《大学中庸》是我读过的一本非常有深度和思考价值的书籍。它以中庸为核心思想,探讨了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的行为应该如何规范,并且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大学中庸》中的中庸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庸不仅仅是指行为上的中庸,更重要的是指内心的平衡和稳定。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各种外界因素所干扰,很难保持内心的平静。读完《大学中庸》后,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开始努力培养自己的内心平衡。通过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我逐渐学会了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

此外,《大学中庸》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书中提到,教育是塑造一个人品德和行为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人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提高自己的素质。读完《大学中庸》后,我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开始注重自己的学习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我相信我能够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总的来说,《大学中庸》是一本非常有思想深度和思考价值的书籍。它不仅让我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也让我意识到了一个人应该如何修身养性、与人相处。通过读这本书,我收获了很多,不仅在思想上得到了启发,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大学中庸》中的思想才能够真正地贯彻到我的生活中,使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大学中庸读后感 篇三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中庸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书中我最认同的一句话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通过探索了解道理,丰富知识,处事的意念诚实,对待事物的态度就客观了,人的心志就端正了,品行也就好了,家族也就可以整肃好,就能治理好国家,天下就太平了。如果我们都这样做,那给多好,天下能太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书中我们都应该做到的是:孝子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衰,祭则致其严。大意是:孝敬侍奉父母时,应当尊敬他们,使父母高兴,父母生病时,应当表现出焦虑,他们死后,应当十分悲痛,祭拜父母时要严肃,这样才算孝敬。

  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两句话,那么人人都有丰富的知识、高尚的品德、端正的态度,那家族就会兴旺起来,国家就会强大起来,那国家之间将很友好,天下就太平了,这是多么美好,希望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大学中庸读后感 篇四

  今天,我读了《大学中庸》这一本书,这本书是将《大学》和《中庸》两本书合为一体,我读后,深有感触。

  《大学》是孔子传下的书,是古人做学问时读的第一本书,也可以说是古人想学习道德的入门书。

  《中庸》是孔门传授心得的方法,“中”是不偏不倚的意思,指天下正道,“庸”是静止不变的意思,指天下定理。《中庸》这本书开头讲了一个道理,中间把这个道理用各种方式讲述,最后又归回到开头的道理。这个道理每读一次都会让你有新的收获,这收获,是让你终生受益的。

  人要使自己永世垂青,就必须为人民做善事,但是,人要做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就必须有道德。

  道德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和“修身”开始,将自己的根本修正了,才可以成大器、做大事,而道德,是要一生坚持、坚持不懈的,还要从思想上认识,从行动上实践,从小事上做起。道德,不止是表面的样子,更是内心上的修为,也就是做到“自谦”和“慎独”。干大事,就是懂得修身,为民找想,才能万众一心,让人民得到幸福。

  《大学中庸》让我明白了许多,我一定会再重读这本书

大学中庸读后感 篇五

  《大学中庸》这本书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大学》,一部分是《中庸》,它们都是《礼记》中的一部分。

  《大学》包括十一章的内容,分别是经述,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知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修身齐家,齐家治国,治国平天下。《大学》以人的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强调人的修身养性不只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同外物想接触,穷究物理而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过程。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就是朱熹所说的“三纲领”,强调道德修养的三重境界,弘扬德行,使民众自新,达到教化天下的极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朱熹所说的“八条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德。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段话是《大学》的经述,也是这本书的总领,揭示了大学的宗旨,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使人弃旧向新,在于是人得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确定志向,志向确定才能心静不乱,心静不乱才能神思安稳,神思安稳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有收获。

  每件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知道了这本末始终的程序,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看完这部分后,联系实际确实是有道理的,学习和做学问都需要一个安静和平的心智,这样才能神思安稳,去思考自己所研究的问题,思虑周详问题,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和规律。相反如果内心急躁,很难去认真全面的思考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

  读《大学》最让人感受深刻的是做人要正心,正心就是保持内心的中正,就是谨守天性中的良知,不被个人的好恶所左右,不受个人感情、自私的欲望所支配,就是把握好自己的情志、心态,以保持美好的心灵,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因为愤怒、恐惧、偏好、忧虑,心思不能端正。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了大三下学期刘明祥老师给我们放的翟鸿燊的国学经典讲解视频,当中提到做人要有正经见,正思维。原来与《大学》中的正心是有相同之处的。

  《中庸》强调“诚”,认为“诚”是现实中庸之道的关键,《中庸》的内容比较多,共包括三十三章内容。跟人认为中庸比较适合个人修身所借鉴,像大知,大德,素隐,素位,行远,诚明等章节以及后面跟的实例,都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对于“中庸”的理解,以前只知道一些皮毛而已,当自己去真正研读时才知道其内容之多。在第二章《时中》中“时”,不仅指时间,时代,也指时机,既不要超越阶段,也不要被时代抛弃,既不能急躁冒进,也不可故步自封超越现实是偏激,跟不上步伐是落伍,我认为中庸的意思很大部分的意思与“时中”的概念是一致的。而中庸的精确理解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认识。

  儒家思想中的最高思想境界是中庸,这里的“中庸”有包容和利用的意思。就是对于一切的客观存在都予以包容,并合理使用,在具体事件,无论其性质如何,其中都深含着一定的必然意义,都应予接受。而在具体的运作中应作出恰当的选择,把握适度。就是说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作出适宜的`行为。庄子在《齐物论》中认为“中庸”是这样的“中”是原则,“庸”是实践,中庸就是知与行的统一。朱熹对中庸的理解,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中庸说起来简单,可是当我们在生活中能够做到太难了。因为做到中庸就要做到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在两端中寻求契合点,在动静变化中做到恰到好处,这对于现实中的我们的确是很难的事情。

  另外《中庸》中讲的最多的是“诚”,不管对自己,对家人,对外人都要诚实,至诚的人他的人品是诚恳的,他的思想深似潭水,他化育万物的胸襟像蓝天一样广阔,其实现实也是这样的。诚实应该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是与人相处的重要原则,也是一个事业开始的奠基。如果没有诚信,那么自己对自己不诚实,就不会做到慎独;对别人不诚实,别人就不会相信你;一个企业不诚信,那么这个企业也不会兴旺。

大学中庸读后感 篇六

  暑假里,我与家长共同阅读了“羊城分级阅读“系列的《大学中庸》这本经典读物。

  经过与家长共同阅读,我突然觉得读书的确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大学中庸》是一本文言文的经典书籍,虽说这本书很难读懂,但是我借助电脑的力量觉得其中很有意思,并且也让我领悟了许多人生的道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学》部分的一个片段说的非常有道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城,意城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意思就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这段说的很对,知识十分重要,知识来自于对万物事的认识,有了知识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有了知识的人,品行会良好;有了知识的人才会管理好家庭,才能成就梦想。

  通过与家长共同读书,让我知道了自己知识的微薄,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今后要广泛阅读,不断理解中国文学的精髓。也让我从读书中懂得了如何尊重别人,并从中找到了快乐。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

相关文章

感恩读后感(经典6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恩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感恩读后感范文1读唐晓龙的《感恩的心...
读后感2013-06-02
感恩读后感(经典6篇)

詹天佑读后感优秀学生500字范文【优秀3篇】

如果说讲爱国,讲开拓创新,来读读《詹天佑》。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准备的500字詹天佑读后感,仅供参考!詹天佑读后感【1】这天,我们学习了《詹天佑》这篇课文,本文主要写??...
读后感2016-02-04
詹天佑读后感优秀学生500字范文【优秀3篇】

读《桥下一家人》有感【推荐3篇】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些精彩的好书。其中有一本叫《桥下一家人》的书,令我非常感动。 《桥下一家人》是美国作家纳塔莉·萨维奇·卡尔森的作品。主要內容是讲,在巴黎生活着一...
读后感2017-06-07
读《桥下一家人》有感【推荐3篇】

《地震中的父子》的读后感【精简3篇】

这学期,我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课文通过这个故事,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这篇课文讲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一位父亲在地震后,先安顿好他的妻子,就去...
读后感2016-02-06
《地震中的父子》的读后感【精简3篇】

猴王出世读后感(优选4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猴王出世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猴王出世读后感1在日常生活的长河中,有...
读后感2019-04-08
猴王出世读后感(优选4篇)

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作文250字【优秀3篇】

《鲁宾逊漂流记》是吴维家三代相传的书目。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目。吴维家传的不是仅仅一本书,而传的是一种精神品质,传的是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传统精神……当我们翻开那本书时,就好像顿时有一股伟大的气息涌入...
读后感2014-04-07
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作文250字【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