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观后感分享【优秀3篇】
十二公民观后感分享 篇一
《十二公民》是一部由许鞍华导演的电影,该片于2014年上映,讲述了一个关于陪审团的故事。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受触动,对于陪审制度和公民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电影中的主人公们都是普通的市民,他们被随机选中成为陪审团成员,参与了一起案件的审判。这个案件涉及一名年轻人被指控谋杀自己的父亲。每个陪审团成员都有自己的背景和生活经历,他们对这起案件的看法和观点也各不相同。电影通过展示每个陪审团成员的思考和讨论过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观点的多样性。
在电影中,陪审团成员们被要求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客观的讨论和决策。然而,他们的决策并非完全客观,而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经历、偏见和情感。这使我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受到个人观点和情感的影响,难以做到完全客观。这也说明了陪审制度的不完美,即使是由公民组成的陪审团,也难以完全做到公正和客观。
另外,电影还揭示了公民责任的重要性。陪审团成员们在审判案件时,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和压力。他们需要仔细研究证据,进行深入思考,最终做出公正的决定。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作为一个公民所应承担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无论是在陪审团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总的来说,《十二公民》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它让我对陪审制度和公民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展示陪审团成员们的思考和决策过程,电影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观点的多样性。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影响力。我相信,只有每个人都认真履行自己的公民责任,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公正和进步。
十二公民观后感分享 篇二
《十二公民》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它引发了我对陪审制度和公民参与的思考。通过展示陪审团成员们的讨论和决策过程,电影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观点的多样性。
在电影中,每个陪审团成员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背景和职业,这使得他们对案件的看法各不相同。一些成员坚信被告是无辜的,而另一些成员则相信被告有罪。他们之间的争论和辩论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观点的多样性。这使我意识到,人们的观点和立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经历、偏见和情感。因此,在进行决策时,我们需要谨慎权衡各种因素,尽可能客观地考虑问题。
此外,电影还强调了公民参与的重要性。陪审团成员们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和压力,他们需要仔细研究证据,进行深入思考,最终做出公正的决定。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作为一个公民所应承担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无论是在陪审团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通过观看《十二公民》,我对陪审制度和公民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电影展示了陪审团成员们的思考和决策过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观点的多样性。它提醒我们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影响力。只有每个人都认真履行自己的公民责任,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公正和进步。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更加珍视自己的公民身份,并愿意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十二公民观后感分享 篇三
十二公民观后感分享
《十二公民》该片讲述了当代中国一个由富二代“杀人案”引发了最为激烈的法庭智斗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十二公民观后感分享,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十二公民》观后感【1】
一、普通人断案不比精英断案差,英美法系的法庭陪审团制度有其科学性与合理性。
影片中,一群未经过法律专业训练的12个普通公民,就能判断刑事案件的事实,这就是英美法系的
法庭陪审团制度。美国举世瞩目的黑人棒球运动员辛普森杀妻案被判无罪,就是法庭陪审团认定的无罪。我国是法庭陪审员制度,虽然一字之差,但效果天壤之别。我国的刑事案件的事实由法院(经过法律专业训练的精英或一二个法庭陪审员)认定,但仍然冤假错案不断,近几年涌现出来的呼格、赵作海等冤假错案即可证明这一点。
由此可见,精英断案比普通人(法庭陪审团)断案高明不到哪里去,有些案件凭普通人的良心就可以断案,正如影片中的8号法庭陪审员坚持无罪的观点为,就是他就认为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被判死刑,是不是要慎重些,再讨论讨论,这就是良心。断案方面,精英的良心不会比普通人的良心好到哪里去,甚至有些时候表现更差。
英美法系的法庭陪审团制度就是普通人断案,让更多有良心的人去判断案件事实,值得我国法庭陪审员制度去借鉴,一两个法庭陪审员太少,又摆脱不了陪而不审、陪衬的尴尬现实。
二、影片结尾处8号法庭陪审员回去取检察官证,立显检察官正义、求真的高大上形象,殊不知这与现实中的形象相去甚远。这实为画蛇添足的拍马之景。
三、影片中坐过冤狱的法庭陪审员一句话,印象深刻,送给现在的公检法人员铭刻于心,这句话是:“万分之一的错误,对于一个当事人来说,那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
《十二公民》观后感【2】
首先,从整体来看这部电影是是一部小成本电影。鉴于其实翻拍黑白片《十二怒汉》,无形中给演员们的难度增加了很多,没有华丽的场景,没有绚烂的爱情,有的只是一间宽敞而又压抑的上个世纪的车间,仿佛在诉说着我们曾经的那个纯真年代。影片的背景是某个政法大学,模拟法庭是现代的大学生,法庭陪审团是那个年代的青年,这个时代的中坚力量。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如八号法庭陪审员一般富有探索精神,信仰事实,独立思考,这个年代的大学生亦像辩方律师一般浑浑噩噩,跟风浮夸,藐视生命。仿佛在斥诉着教育的沦落。大学没变,变的是里面的人。令人困惑的是,多年以后,人们依然只能从大学里的旧人那儿获取营养。
影片人物刻画细腻饱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演员都是影帝,感觉很真实,几乎感觉不到拖拉硬拽的做作。
一场简单的讨论会开始了,大家都觉得这是一场多余的讨论,举个手就完成了。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恰恰是对现实的一种莫大嘲讽,人性的冷漠在如今深入人的骨髓,抹杀我们的最后一点良知和判断,我想把它称为“人性的慢性死亡”。
一号法庭陪审员,法庭陪审团长。工作认真尽职,有自己的性格,典型的社会中坚力量。
二号法庭陪审员,笑面佛,处事和事佬,有自己的想法,也深知自己的实力水平不高,小心谨慎,应该是一个大学老师或者政府官员。
三号法庭陪审员,出租车司机,俗称车夫,本部影片的副主演。社会小人物的一个缩影,尊重传统,亦有几分封建。深受“一切奋斗为了家庭,为了后代”思想影响,忽视自己的个人追求,以及老婆孩子的个人想法。典型的“控制型教育”家长,忽视子女的主观意识。也折射出了现今开放式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之间的巨大矛盾。最终落了个妻离子散,然人唏嘘不已。本片中他七号的二人组让本片增添了许多喜剧色彩。不得不提,此人演技让人拍案叫绝。
四号法庭陪审员,地产商,一个在现今社会备受争议的一个集体。有钱,有势,生活富足。三号的“资本家论”和7号的“花钱摆平事论”让他大为光火,同时也反应了现实严重的“仇富”现象。而这个集体本身也有许多道德争议,比如说“**大学生”。
五号法庭陪审员,一个蹲过冤狱的社会青年。可以断定他是一个有别于蹲过狱的`人,他依然坚守这自己的良知,尽管现实对他如此的不公,他依然坚毅,接受现实的挑战。
六号法庭陪审员,一名医生。尊重生命,尊重事实,明白事理,社会的骨干力量。
七号法庭陪审员,小商贩,俗称跑腿的,亦是社会小人物的一个缩影。渴望被尊重,在社会中摸爬滚打,练就一身拍马功夫,尽管生活很艰辛,仍然坚守着自己的良知和道德底线,尊重追求事实的人,让人敬佩的辛酸。荧幕中滑稽诙谐的形象与严肃的讨论会形成鲜明对比,让沉闷的讨论显得生动色彩。
九号法庭陪审员,建国初期的富家子弟,因为时代原因,受到巨大的心理创伤。一次好心人的帮助彻底改变了他的价值观,深知“雪中送炭”的真理。心理自卑,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观察细致入微。 感觉这个大叔年轻时候应该炒鸡帅!^_^
十号法庭陪审员,贫民区房东一枚。谈话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大声喧哗,打断别人讲话,说话不动脑子,完全不顾及他们感受,想到啥说啥;总有那么一些人当他一开口,你就想赶紧离开;总有那么一些人以偏概全搞一些“某类人”歧视;没错说的就是十号,开口就招人厌的主。还好他还是尊重事实的,不至于冥顽不化。个人觉得这个演员演的炒鸡好,甩扇子瞪眼大叫一声,然后就口若悬河根本停不下来。
十一号法庭陪审员,保安一枚,质朴、纯真、善良、兢兢业业。曾多次在十号发言中躺枪,迫于无奈只能隐忍,有不错的主观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形象可爱,让人倍感亲近。
十二号法庭陪审员,墙头草一枚,^_^ 面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讨论,没有坚守的主观意见,跟风严重,是普通民众的一个缩影。十二号表演滑稽,言语朴实而不失诙谐,有很强的喜剧感染力。
至此,让我们返回本片的主角八号法庭陪审员,一个重新审读案件,审读事实,审读人性的最后力量。让我们正视那些“不重要的细节”、被忽略的“小概率事件”。一个高龄老人的所闻,和一个近视眼女性在深夜的所见,将一个“富二代”少年推向了深渊。我们习惯性的将人分类,然后将他们贴上标签,习惯性的以为一切。事实可以给我们经验,但经验却让我们看不清事实。
就像《狩猎》中那样,偏见一旦形成了,对被偏见人来说就像跌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任凭如何的呐喊,依然苍白无力。感谢少部分像八号这样的力量,在我们都被扭曲的时候,将我们拉回了正轨。
十二公民观后感【3】
思维其实是一道限制你的墙。
常人来看,富二代似乎就应该骄奢蛮横,杀害亲父便似乎也不足为怪。
忽略掉表面那层偏见,客观地来看,那么老人也似乎并没有动机撒谎。
可事实上,要从老人的角度去分析整个案件,才能够发现隐藏在暗处的真相。
很多时候,其实是思维影响了人的判断,所处的思维模式导致人看不清本质。想要看到真正的世界,绝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也不是用完全不带主观意识的眼光去看,而是用清辙眼睛去看天,用朦胧眼睛去看云,用飘逸眼睛去看风,而每次你都会发现一个新的世界,似是而非,一切陌生而熟悉
电影里还有一个情节,当一切证据证人都被推翻后,一直顽固地认为富二代有罪的3号眼神呆滞了几秒,随后愤怒地又回到了原点,说:”这么多的证据证人还不够吗?学校是让你我根据现有的证据去讨论,而不是让你们去证明这些证据都是错的!错的?“然后颓然地跌坐在椅子上。
其实越接近真相,人们往往越不愿意承认,就像越发现宇宙的寥廓,人们才越发现自身的渺小轻微,这让狂妄自大的人类如何接受?思维的墙,说到底还是人类自己砌就的,不愿承认自己的愚昧无知,便砌成一道高高的墙将自己紧紧地包围起来,然后就自以为安全了,可悲人的精神虽不属于物质,仍受限于物质。
所幸总有勇者哪怕竭其力量也要挣脱这桎梏。这才有了这场精彩绝伦的讨论,才不至于让真理湮灭在历史的烟尘中,无辜亡灵痛哭于阴暗角落。
只是这世上因捍卫真理便惨遭迫害的殉道者何尝少呢?近代科学的伟大先驱布鲁诺因坚持信奉“日心说”,便一生始终被人与”异端“联系在一起,为此颠沛流离,为此受了8年的牢狱之灾后被判用火活活烧死。但真正的勇士怎会屈服于淫威之下,当布鲁诺听完宣判后,仍面不改色地看着这伙凶残的刽子手,轻蔑地说:”你们宣读判决时的恐惧心理,比我走向火堆时还要大得多。“是的,即使身死,但他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将永不磨灭,他的精神早已超脱到物质之外,而不是苟同于一群恐惧到颤抖的蝼蚁。
因为思维的枷锁,人们常常理所当然地便否定掉真理,以理所当然地将自己奉为真理,而渐渐忽略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和生命的意义。为何不推倒那堵思维的墙,去看看墙外的世界呢?学会尊重未知的存在,也是对自身的尊重。
而世界知道,少数比多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