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源寺读后感【经典5篇】

北京法源寺读后感 篇一

我有幸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参观了北京的法源寺。这座古老的寺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法源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佛教寺庙。它建于公元1020年,是北方五山之一。在这次参观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它的庄严与神圣,还从中领悟到了一些人生的哲理。

一踏进法源寺,我就被它的氛围所吸引。寺庙的建筑以红色为主,屋檐上装饰着华丽的彩画。在阳光的照耀下,整个寺庙显得格外瑰丽。在我参观的时候,正值佛教寺庙举行法会,香火缭绕,庙堂内外充满了虔诚的信徒。我沿着寺庙的内部游览,看到了许多古老的佛像和经文。这些佛像雕刻精美,给人以庄严而安宁的感觉。每一个佛像都有其独特的表情和姿势,仿佛在向人们传达着智慧和慈悲。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力量,它让人们心平气和,沉静内心。

除了寺庙的建筑和佛像,我还发现法源寺有一个非常美丽的花园。在花园里,有各式各样的花朵和树木。花园的设计非常精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这个花园里,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我坐在花园的一角,静静地欣赏着花朵的绽放和树木的摇曳。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感到放松和平静。我想,这也是佛教寺庙的一种表达方式,让人们通过与自然的接触,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参观完法源寺后,我深深地被它所散发的宁静和智慧所感动。我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以及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衡。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法源寺,可以通过冥想、静心或者与大自然的接触来寻找内心的平静。法源寺教给我的不仅仅是佛教的教义,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我希望将这种智慧融入到我的生活中,让自己在喧嚣的城市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北京法源寺读后感 篇二

在我参观北京的法源寺时,我被这座古老的寺庙所深深吸引。法源寺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佛教寺庙,它散发着庄严和祥和的氛围,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在这次参观中,我不仅见证了佛教文化的魅力,还受到了一些佛教思想的启发。

法源寺的建筑设计非常精美,屋檐上的彩绘和佛像的雕刻都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在寺庙的内部,我看到了许多古老的佛像和经文。这些佛像都是由石头或者木头雕刻而成,栩栩如生。佛像的面容庄严而安详,给人一种宁静和智慧的感觉。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智慧。佛教强调的是内心的修炼和智慧的开发,通过冥想和默念佛号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在法源寺的参观中,我意识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是每个人都可以追求的目标,而佛教给予了我们一种方法和道路。

除了寺庙的建筑和佛像,我还发现法源寺有一个美丽的花园。在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花朵和树木,给人一种生机勃勃和平和的感觉。我在花园里漫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这让我明白,与自然的接触是一种重要的修行方式。在喧嚣的城市生活中,我们经常忽视了自然的存在和力量。通过与自然的接触,我们可以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从而达到身心的和谐。

参观完法源寺后,我对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思考。我意识到,内心的宁静和智慧是每个人都可以追求的目标,而佛教给予了我们一种方法和道路。我希望将这种智慧融入到我的生活中,让自己在喧嚣的城市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智慧。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观法源寺,感受到佛教文化的魅力,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北京法源寺读后感 篇三

  《北京法源寺》以袁崇焕的死亡为序,以康有为访法源寺为始,以别法源寺为终。北京法源寺,见证了几个朝代的衰亡。这本书以法源寺为线索,记录了许多大人物的故事,这是一些悲剧的人物,为时代生,为时代死,与其说法源寺是佛寺,不如说是一个亡灵的超渡所。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谭嗣同的死。以前读史书只知道,戊戌六君子,却不知者六君子中有人是被迫死,有人是不甘死,有人是淡定死。而谭嗣同,便是后者,原以为是书生形象,却发现有了几分侠骨柔肠。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何等气概,才能在死前说出这番话,何等气概,才能在大义面前放下对妻子的小爱,对父母的小孝,对朋友的小义?

  然而,可能是因为时代的差距,读到文后,我还是无法理解他为何非死不可。李敖先生的解读是,谭嗣同以自己的死来证明改良之路不通,而这种证明,需要鲜血。可我不认同,的确,改革需要鲜血,可是,改革同样需要人才。我想不通,我反而宁愿相信李敖先生在文中梁启超对谭嗣同的质疑,他质疑谭嗣同是为君而死,而不是为事而死。我宁愿相信这个理由。

  忠君在他们心中可能代表着守旧,这个他们中任何一个都不会承认的。也许是时代的差距,我总觉得,有信仰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不同不过是,有的人忠于君主,有的人忠于朋友,有的人忠于自己的国家,有的人忠于自己的人民,而这归于一句话就是,他们都忠于自己的信仰。

  光绪是君,的确。可是,在谭嗣同革命的岁月中,是光绪的开明和康有为的引导使得他改了方法,在一起奋斗的日子里,光绪信他,他也忠于光绪,这是君臣之义,同样,也是朋友之谊,承认为了心安而死,并没有什么不妥。没有改良派的出现,光绪虽然毫无作为,但至少衣食无忧,不至于落得个囚禁瀛台,不明而亡。光绪对他坦坦荡荡,他若逃走,便是树倒猢狲散,为人所不齿,在江湖中打滚了这么多年,有这么多侠义朋友的他,是断然做不出来的。

  所以,从江湖的角度来说,他不可能逃;从君臣的角度来说,他也不可能逃;从朋友的角度来说,他更不可能逃。而为事,多多少少有些成分,但我总觉得不是内心所真想。

  当然,我这么说,不是代表我不觉得他伟大。我说过了,为信仰献身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人。他们将在历史的尘埃中永存。

  对于康有为,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人生路。

  我最为感慨的是,最后他与李十力(普净)的对话。“‘袁督师的不幸是,他生前死后正好碰上明清两个朝代,明朝说他是清朝的,清朝说他是明朝的。个人在群体斗争的夹缝中,为群体牺牲了自己,竟还牺牲得不明不白。’如今,轮到他康有为自己了,他也正好碰上清朝,清朝说他太前进,他承认;可是民国到来说他太落伍,他却不服气。”

  康有为是有抱负的人,同样为着心中的信仰而努力着,我不支持他的方式,但却佩服他的勇气。同样的,梁启超也是,李大钊也是,这些人,精神永不幻灭。我观点同李先生一致,就没有过多想法了。

北京法源寺读后感 篇四

  《北京法源寺》成书于1991年,是李敖在狱中构思所得,读过此书的人有两个极端评价,批评者说这压根算不上一本小说,没有任何情节推动,只有李敖的显摆,赞誉者说此书代表了近百年来知识分子思想的最深刻境界,是继《道德经》之后一部可以从宏观上把握中国人思想的书籍。窃以为一个成年人读书,不可只图快活,应从书籍里汲取先进的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科学地认识这个社会,从这个层面而言,《北京法源寺》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李敖大才自不必言,各种典故信手拈来,借书中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强弱、群己、人我、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等主题的深刻思考,随便一个见解拎出来,都能砸死半数国人。整本书洋溢着百折不回的斗士精神,充满了堂堂正正的阳刚气质,写透了大丈夫的豪侠、忠义、决绝、悲壮,相较之下,其他历史小说只是替杨贵妃洗澡、替西太后洗脚的无聊故事。

  法源寺始建于唐朝,初名悯忠寺,是李世民为哀悼北征朝鲜的阵亡将士而建,北京的寺庙名字大多喜气,而悯忠寺是追念为家国天下而死的先烈与国殇,充满了阴郁与苍茫。这座寺庙历经千年风云,送走了软骨头的宋钦宗,迎来了更加软骨头的晚清。此时正值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仁人志士救亡图存,曾李左张发起洋务运动学西方器物,甲午海战把我们打醒。康梁又发起戊戌变法学西方制度,历时百日而亡。陈李胡蔡又发起新文化运动,转向更深层次的民众思想,终又失败。尝试不可谓不丰富,苦难不可谓不深刻,但仍在近代化社会的门槛外徘徊,根源到底在哪里?

  一为两千年中央集权的惯性太大。古雅典时期,梭伦、伯里克利、克里斯提尼改革,不断扩大公民范围,奠定了直接民主的雏形,后又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催化出君主立宪政体,德先生深入人心。而我们自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世皇帝只专心做两件事,削弱相权和地方权力,清朝君权达到顶峰。李敖在书里狠批慈禧,但更该狠批的是四万万国人,跪了两千年的膝盖已经不适应直立,以一国奉一人,竟没人觉得不对。偶有一两个清醒的先驱,却被视为异类,郭嵩焘出使英法,领略其先进之处,回来说几句实话就被迫辞官。郑观应的思想体系之先进完整,今人看来都觉惊叹,但当时却无人理会。晚清的苦难不是慈禧一个人的孽,是全体国人的孽。

  二为小农经济导致王朝循环怪圈。小农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每个王朝后期土地兼并都极其严重,农民只有两个选择,苟延残喘或揭竿而起,农民反地主的终极目标就是当地主,对武装起义的`领袖来说,当皇帝是天经地义的事,功成身退从来不是他们的选择,所以李唐走了,赵宋来了,朱明走了,爱新觉罗来了,我们的历史只是一年重复了2000多次。怎样才能不走重复的路?变法者做了尝试,却被慈禧阻断,谭嗣同选择死事,他是真正的殉道者,几百年后百姓不会记得太多帝王,却一定能记得谭嗣同。该书对谭嗣同着墨甚多,志在缅怀逝者,激励来者。

  三为缺少训政阻碍了民智开化。孙中山曾言:余之革命方略,规定革命进行之时期为三:第一为军政时期,第二为训政时期,第三为宪政时期。由军政时期一蹴而至宪政时期,绝不予革命政府以训练人民之时间,又绝不予人民以养成自治能力之时间,于是第一流弊,在旧污未能荡涤,新治无由进行。第二流弊,在粉饰旧污,以为新治。第三流弊,在发扬旧污,压抑新治。更端言之,第一为民治不能实现,第二为假民治之名,行专制之实。第三,则并民治之名而去之也。

  以上三条,为千百年痼疾,非一朝一夕可改,不要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尝试的路有很多条,但能否少流血或不流血?如果非要流血,流谁的血?关于这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李敖虚构了一段情节,1927年康有为重回法源寺,遇到了当年的小和尚普净,此时已改名为李十力(董必武、熊十力、李大钊的化身),李十力主张尝试新主义,失败也在所不惜,康有为说:我们试验失败了,流的只是我们自己的血,人民是草木不惊的。可是你们呢,你们流的,是人民的血。李敖的态度很明确,不能牺牲群体的利益满足个体的私欲。

  《北京法源寺》是一部启蒙的好书,读懂了这本书,就读懂了我们的缺点和优点,就读懂了我们的正确与失误,如果配合袁伟时的《晚清大变局》一同阅读,体会将更加深刻。

北京法源寺读后感 篇五

  《北京法源寺》构思于李敖坐牢期间,前后历经15年才得以完成。先来了解下李敖本人:

  (1935年4月25日—2018年3月18日)男,字敖之,思想家,自由主义大师,国学大师,中国近代史学者,时事批评家,台湾作家,历史学家,诗人;台湾省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2008年任满,宣布退出台湾省政坛。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所以自诩为"中国白话文第一人"。

  "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有《北京法源寺》、《阳痿美国》、《李敖有话说》、《红色》等100多本著作,前后共有九十六本被禁,创下历史记录,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李敖大全集》是他大部分著作的合集,共80册,凡3000万字。2005年9月访问大陆,在北大、清华、复旦三所顶尖高校发表了名为"金刚怒目、菩萨低眉、尼姑思凡"的系列演讲。

  2018年3月18日,李敖在台北不幸过世,享年83岁。4月25日,李敖的儿子李戡在电视节目中公开父亲生前所写的亲笔遗嘱。

  本书取材地:坐落于北京,法源寺,初名"悯忠寺",这是一座有故事的寺院,和一般的寺庙不同(书中有介绍),它的建立本身是唐太宗为了安抚征高丽的死难将士的英魂,清雍正时更名"法源寺",取"法海真源"之意。1956年在寺内成立中国佛学院、1980年又于寺内建立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是中国佛教协会所属的宗教类博物馆。

  法源寺坐北朝南,形制严整宏伟,六院七进。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内供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两侧为四大天王。大雄宝殿上有乾隆御书"法海真源"匾额,内供释迦牟尼佛及文殊、普贤,两侧分列十八罗汉。观音阁,又称悯忠阁,陈列法源寺历史文物。净业堂内供明代五方佛。

  全书字数不多,但读来时而令人深思,时而令人悲愤,时而令人扼腕痛惜。

  在读康有为、佘法师辩证关于"善与不善"、"有所为、有所不为"、"个人和群体"的讨论时甚是精彩。"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有所为有所不为","个人只有和群体的大多数一起浮沉,才能免于被残忍对待"时,你会感觉在运用哲学、道家、佛学的思想方法辩证思维后,很多事情会有精彩而耐人寻味的发展方向,而不是简单地对立面。

  在读谭嗣同、梁启超二人法源寺论佛,于佛前

结拜时,你会发现有才之人的惺惺相惜,以及对家国何去何从的满心忧虑。

  全书读一半之后你会发现清末时这群有志之士为国家,为人民做了多大牺牲,面临的挑战是多么困难,你会感到守旧派是多么让人憎恨而无能为力。最后以戊戌六君子慷慨就义,谭嗣同的一首: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的其所,快哉,快哉!!!达到情感的顶峰。

  全书结尾在给人留下很多无法考证的悬疑同时也道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比如大刀王五和佘法师的真实身份,还原了二人的历史渊源和矛盾由来,最后以二人之死,小和尚普净(李十力)的叙述消解读者心中谜团。

  历史的滚滚车轮从不会为谁而停留,一代一代人的努力,牺牲也不是简简单单的悄无声息,总会或多或少的改变历史发展方向,我们能做的就是汲取历史经验,就像谭嗣同与众好友、康有为与普净的辩论"改良"还是"革命",只有实践了才能知结果。

  全书读来使我对近现代历史人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是简单好与坏,而是全面的结合历史背景的理解。

  强烈建议阅读,而且《北京法源寺》作为李敖唯一一篇长篇小说,曾在2000年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当然如果你实在读不下去,也可以考虑去看本书的话剧版,反响也很不错哦。

相关文章

《文明之光》读后感【经典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明之光》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文明之...
读后感2018-05-09
《文明之光》读后感【经典5篇】

韩寒《1988》读后感【精选6篇】

韩寒《1988》读后感1今晚一节上公共管理,老师是用英语讲,这导致我怀疑他是在利用我们练英语口语,关键还是他讲的很低声被同学的讲话声完全覆没,他还讲的津津有味,这导致我觉得他不是想课讲给我们听。幸好我...
读后感2019-02-08
韩寒《1988》读后感【精选6篇】

六只天鹅 读后感(优秀3篇)

《六只天鹅读后感》 我看过一个故事叫六只天鹅。里面讲的是一个王后把小姑娘的六个哥哥变成了天鹅,妹妹为了帮他们恢复人形六年没有说话。现在让我给你们讲一讲这个生动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国王,非常喜欢打猎。有...
读后感2014-07-02
六只天鹅 读后感(优秀3篇)

子夜读后感1500字左右范文(优秀3篇)

《子夜》是中国著名作家茅盾描写20世纪30年代上海畸形发展的文学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子夜读后感1500字,希望你会喜欢! 子夜读后感1500字:半封建、半殖民 20世纪30年代的中...
读后感2013-01-07
子夜读后感1500字左右范文(优秀3篇)

高中阅读读后感作文600字范文【通用3篇】

有人读书为了消磨时光,有人读书为了荡气回肠,有人读书为了黄金万两,有人读书为了滴滴娇娘,有人读书为了救死扶伤,有人读书为了事业辉煌,我们读书是为了家国两旺。世界读书日,传递正能量!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
读后感2014-06-09
高中阅读读后感作文600字范文【通用3篇】

爸爸爱喜禾读后感(优质6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爸爸爱喜禾读后感(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爸...
读后感2019-01-03
爸爸爱喜禾读后感(优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