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饮读后感【优质4篇】

会饮读后感 篇一

《会饮》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一部小说,是他在1985年创作的作品。这本小说以一个人在酒吧里和酒保交谈的方式展开,通过对话的形式,讲述了主人公与酒保之间的交流和思考。我读完这本小说后,深受启发,产生了许多感悟。

首先,我被这本小说中的对话所吸引。整个故事都是通过主人公和酒保之间的对话展开的,他们在酒吧里交谈了一个晚上,主人公向酒保倾诉了自己的心事。这种对话的方式让我觉得非常亲切和真实,它不像传统的小说那样有大段的描写和叙述,而是以对话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和思想。我觉得这种对话的方式非常独特和有趣,让我更加沉浸在故事中。

其次,我被主人公的思考所触动。主人公在酒吧里和酒保交谈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地倾诉自己的心事,更是通过思考和探索来寻找答案。他思考着自己的人生意义,思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思考着世界的本质。这些思考让我感到震撼和思考。通过主人公的思考,我也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和存在的意义。这本书引发了我对一些重要问题的思考,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最后,我被这本书中的细节所打动。作者村上春树以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将一些看似平凡的细节描写得非常细腻和动人。例如,他描写了酒吧的氛围、主人公的情感变化、酒保的神秘感等等。这些细节让整个故事变得更加生动和感人,让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我觉得这种细节描写的方式非常出色,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加投入和享受。

总的来说,读完《会饮》后,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很多感悟。通过这本书,我体会到了对话的力量,被主人公的思考所触动,并被作者独特的细节描写所打动。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次思想的交流和启发。我相信,这本书会继续在我的心中发酵,引发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会饮读后感 篇三

  《会饮》的内容从各种角度诠释了什么是爱,爱能给人带来什么?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应该爱什么的对象。读来给人以许多启发。其中以悲剧诗人和苏格拉底的发言最让我触动。

  悲剧诗人说,这世上的人是半个的,人原本有现在的两倍。有男—男,女—女,男—女,三种组合,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另外一半。这个说法,很有趣,也为同性婚姻提供了一种依据。让我知道西方同性婚姻合理化可以追随到如此久远的古希腊。其中一句“所有这些事实际上都是人类原初状态的残余,我们本来是完整的,而我们现在正在企盼和追随这种原初的完整性,这就是所谓的爱情。”这句话很浪漫得诠释了爱情,因为我们本来是残缺的,我们内心深处强烈得期盼完整,所以于茫茫人海中不断寻找,期盼寻找一人,完成这种原初的完整性,这就是爱情。

  苏格拉底的发言中蕴含的哲理最多,最引人深思。

  苏格拉底说是爱的发出者对自身缺乏的东西的期盼追寻。是精灵,位于有和无之间,于朽与不朽之间。在《会饮》原文中写到“所以爱决不会完全处于贫乏状态,也不会完全脱离贫乏状态。还有,爱也处于无知和智慧的中间状态。”苏格拉底首先说了爱的对象,爱是爱自己缺乏的东西。然后诠释了爱不是结果,不是一个静态的物质,而是一种过程,一种转换。它介于有和无之间,是残缺对完美的期盼,是无知对智慧的期盼,它是动态的。这个表述,我非常喜欢。私以为,爱之所以让人着迷,就是因为这种动态,这种生机勃勃的属性。人生中还有许多这种关于过程的东西,有些时候我们总是以为,我们喜欢的是某个点,某个位置,其实殊不知,我们着迷的其实是,不断追寻那个目标的那个过程。有些时候,我们也太在乎结果,忽视了本该享受的过程,其实想一想人生本是一个巨大的过程嘛,所谓目标不过是一个指引我们不断奔跑的旗帜,而奔跑才是本身嘛。

  苏格拉底说完爱是什么之后接着说爱的对象,他一步步得推进,把爱得对象提高到对美本身的学问,也就是对可知世界的爱。苏格拉底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或者说,柏拉图为什么要这样写呢?私以为这是为爱的永恒提供了一种可能。

  根据苏格拉底的说法,爱是对自身缺乏的东西的期盼。位于无与有之间,朽于不朽之间。如果你爱的是世俗的,一般的东西。因为世俗的东西一定不是完美,也许他有你缺乏的东西,但你终有一日会不缺乏它,甚至你会发现它有许多缺点,于人于物,皆是如此。而关于美本身,则是尽善尽美,无穷无尽。你在美本身的映照下永远是缺憾,缺乏,无知的,除非你通过修行回到可知世界,否则你对美本身的爱也会无穷无尽。所以这种爱会是一种永恒。

  而许多人看来这种对美本身的爱好像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没什么意义。其实不然,虽然我们不可能像哲学家那样去爱那样纯粹完美之物,但于实际个体的爱恋,苏格拉底的言论于我们也有借鉴意义。我们应该爱的是尽可能完美的东西,因为这种的东西会让我们永远感到缺乏,感到对它不可分割的爱。这种东西若是外表的,那么这种爱必不长久,若是名利也自不会长久,因为这些东西在变化无常的人世和光阴的推演下都会烟消云散,而若你爱的是美好的美德,美丽的心灵,优雅的气质,高尚的行为,这些东西则相对永恒,你的爱也会比那些爱表象易变之物的爱更为长久。

会饮读后感 篇四

  苏格拉底一反常态地精心打扮,原来是要赴一场宴会,阿里斯托得莫斯偶遇苏格拉底,便被拉去做不速之客,于是读者们才有幸辗转从他那儿得知这一场宴会的精彩。《会饮》的确更像是一部戏剧,而不是所谓的哲学论文。六位有学识有思想的男子齐聚阿伽通家中,在厄里克希马库斯的提议下按着座次展开了对爱若斯——这一德高望重的了不起的但却从未被人颂赞过的神——的颂扬,华幕拉开,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古希腊智者们奇妙的思维和精妙的言辞。苏格拉底如戴着面具般的最后发言将话题引到一个新方向,给读者新的思想刺激。戏剧却没有在这里收尾,真正的不速之客阿尔喀比亚德醉醺醺地闯入,进行了对苏格拉底牢骚般的颂赞。戏剧随着一帮醉汉的闯入引得秩序混乱而进入尾声,苏格拉底在天色已亮后最后离去,日子依旧。

  不了解古希腊的故事,对于那些哲人和那段历史知之甚少,所谓的“会饮”也是通过这本书才得知的概念。第一感觉认为这是一场类似于《论语》中“侍坐篇”的交流会,孔子和苏格拉底常常被相提并论,但是从这两个篇章看来二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侍坐”是孔子向弟子们的发问,虽期望弟子们不要因他年长便有所隐瞒,要以平等态度讲出自己真实的抱负和想法,最后仍是在孔子赞叹曾皙“浴乎沂,风乎舞雩”的图景,评判其他弟子说法中结束。相比起《会饮》中众人皆平起平坐互相侃侃而谈甚至针锋相对来说,是截然不同的。

  又联想起兰亭集来,众人都是在享受山水或是美酒的同时,各自进行咏叹抒怀。但文化的差异使得两次宴会的主题应是大不相同。书的最后场景令我恍然想起苏轼的《赤壁赋》,“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东坡借客

主之口,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深思,不就正像柏拉图借众人之口表达自己所思所想一样吗?都像是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剧,热闹与繁杂的背后是深沉的关于人生问题的探讨,细细品味过才知道深意所在。不过不得不说,《会饮》相比起来丰满得多,叫人见识到了古希腊哲思的深邃。

  贯穿这本书的主题便是对爱若斯的赞颂,也就是对于爱欲的探讨。作者在文中对于同性恋(“有情人”、“情伴”)的态度和当今社会的观念差异甚大。在今日之中国,同性恋者不但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可和理解,还常常被认为是一种病态。而谁知苏格拉底们丝毫没有吝惜对男同的颂扬。书中认为爱欲不同于性欲,爱欲能够让人对丑恶的事情有羞恶感,对美好的东西有追逐热情,爱欲能激起人们砥砺品德的热情,而男性之间的感情便可以做到如此,不是爱对方的身体而是爱精神,爱灵魂。所以欣赏这样的一种感情,颂赞属天的爱若斯,所谓的“柏拉图式精神恋爱”。但是这若今日用来推崇,便有了矫枉过正之嫌。爱欲和情欲本就是相辅相成的,每一种爱恋都可能是身体和灵魂的共同作用,没有必要将之割裂对立起来,甚至不是很必要将之区别开。而同样地,他们对同性恋的过度推崇和今日对于同性恋的歧视在本质上都没有区别,都是对性别的偏见和对情感的限制。阿里斯托芬所讲述的那个有趣的故事,在最初便设定了三种性别,也就相当于解释了同性恋和异性恋形成的共同机制和合理性。所以我宁愿将这些都看作是对爱的颂赞,无论是同性之间还是异性之间。

  在对爱欲探讨的主题之下,其实暗含的是更深沉的对于人生的探讨,从他们精彩的言辞中我看到更多的是生活的感悟和启发。泡塞尼阿斯论述完为了钱财而委身和为了美德而委身的不同之后说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难以去界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做得好就是好,做的坏就是坏。这背后是深刻的道理,有的人也许是好心,但是却办成了坏事,反过来也成立。因此我们去评判一个人一件事,更加重要的标准不是想法而是结果,不是目的而是效果。

  厄里克希马库斯从医术谈起,认为爱欲在健康身体上和疾病身体上是两码事,从而讲到调正与协和。给交恶的东西灌情爱和协调,从而使得相抵触的东西变得相亲相爱,让所有这些都变得一致。这和道家的观点岂不是异曲同工!道家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对立相当于交恶和抵触,统一则对应协调和一致。只不过厄里克希马库斯寄望于爱若斯的明智公正扶助,而道家则是强调人们自己在中间寻求平衡。应该恋上品行端正的神,弄清楚自己所敬拜的是哪一个神,其实也就是告诉我们要明白自己在追求的是什么,追求美好的事物才能成就美好,寻求平衡,依从美德,才可能得到福分。

  高潮的论述在于苏格拉底的一席话,他改弦易辙,不顾前面几位极力颂赞爱若斯的基调,反溯到话题的源头,去追问“什么是爱若斯”。惊人地提出了与前面截然相反的观点,爱若斯甚至连神都不是!因为不欠缺便不会追求,爱若斯追求美,便是欠缺美,既是欠缺美,便不能说是美了,但是凡神都是美的,也就推出了爱若斯不是神的`结论。一边读一边惊叹于苏格拉底的论辩技术,也在心里暗叹不知当时的诡辩学派是怎样一种气魄。苏格拉底戴上了第俄提玛的面具,给了读者出乎意料的一击。反溯话题源头本就是一种极难攻陷的战略,有多少人能够清晰地给事物下一个定义,对自己在探讨的东西有明晰深刻的认识,更别说深入本质了。

  不美不代表丑,不好不代表坏,正确的意见就介乎于洞悉和不明事理之间。类似这样的话语才真是将古希腊哲人的深思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如醍醐灌顶。由此也便清楚地显示了柏拉图写这样一部剧本,并非只是探讨情爱之事。或许是谈论美,或者是讨论人生,总之可以从更加深入的角度去考虑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前面所有对爱若斯的赞美其实都是对美和爱的探讨,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热爱的是什么,我们所付出热情和崇敬的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在阅读中不由得会思考的问题。美的东西生生灭灭,美本身却始终如是,爱便是在美的东西中孕育以达到永远拥有这种美的盼望。

  很感慨于苏格拉底的说辞,一来他拷问了我在前面的阅读中所没有想到的问题,我在前面的赞颂中几乎都认同的观念,二来他激发了我对于更广阔的问题的思考。比如说人生的短暂和永恒以及它们的转化,事物的外在和本质之间的考量,一切都似乎在漫不经心的讲故事中铺展开来,这便是苏格拉底的特别之处。他常常说自己只知道自己的无知,但实际上他能在不经意间将人引向光明。所谓“知道的越多的人会觉得自己知道的越少”,苏格拉底显然就是这一类人。受教于苏格拉底与众不同的言辞,不知该感谢的究竟是苏格拉底还是第俄提玛,抑或是柏拉图本人。

  阅读的过程中总觉得古希腊的哲学思考和中国古代哲学有很多相互呼应之处,想来不同文明之间还是有着不少共同点的。《会饮》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部谈论爱欲的剧本,更是开启我们对人生问题思考的钥匙,它没有抛给我们塞给我们什么,却引着我们自己去寻找。

相关文章

读《藏獒》有感作文(实用6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藏獒》有感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
读后感2014-09-03
读《藏獒》有感作文(实用6篇)

我在为谁工作读后感【通用6篇】

我们到底在为谁工作呢?这是职场中每个人都应扪心自问的。如果不能首先弄清这个问题,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们很可能永远与成功无缘。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我在为谁工作读后感(精选12篇),欢迎大家参考。  我在为...
读后感2015-03-06
我在为谁工作读后感【通用6篇】

读《大草原上的小房子》有感(优质3篇)

《大草原上的小房子》,小说,发表于1935年。故事发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它讲述的是作者一家的真实故事,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传,因为故事里的女孩罗拉比真实的罗拉稍微大...
读后感2019-08-01
读《大草原上的小房子》有感(优质3篇)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400字(通用3篇)

老舍的散文名篇《济南的冬天》是一首抒情诗,是一幅风景画,是一曲冬天的赞歌。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济南的冬天》读后感400字,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1  看了老舍先生的《济南的...
读后感2011-04-02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400字(通用3篇)

读活法有感(经典6篇)

读活法有感1或许是因为离开学校很久了,总感觉自己脑袋里面缺少了些什么,又或许是因为参加工作之后,繁杂的工作和疲惫的身躯促使我忘记了该如何书写一些关于生活、工作等各方面所给我带来的感想,无论怎样,总感觉...
读后感2018-02-09
读活法有感(经典6篇)

参观雷锋故居日记(优质3篇)

星期五,老师带我们去雷锋故居——长沙望城参观。 早上8点,我们准时离开校园。车上,大家组织了一个“欢笑帮”专门让大家开心。我们坐了二个小时的车,终于到达了长沙。打开...
读后感2013-06-04
参观雷锋故居日记(优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