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的读后感(精选6篇)

大学中庸的读后感 篇一

《大学中庸》是我在大学期间的一本必读书籍。这本书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文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读完《大学中庸》后,我对中庸之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做人之道有了新的思考。

《大学中庸》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思想,强调了人的修养和道德行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修身。修身是一个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的根本。只有修身,才能够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修身不仅仅是指个人修养,更是指个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自律。在《大学中庸》中,作者强调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意思是人的本性都是相似的,但是通过习惯的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规范,通过不断地自我修炼和自我改进,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在读《大学中庸》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庸之道的智慧和深邃。中庸之道强调的是“中”,也就是平衡和适度。在人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和困难。《大学中庸》告诉我们,要做到适度和平衡。不能过于偏激,也不能过于妥协。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但也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利益。只有找到适度和平衡,才能够达到中庸之道的境界。

通过读《大学中庸》,我也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做人之道有了新的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追求物质的享受和个人的利益,往往忽视了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然而,《大学中庸》告诉我们,只有修身齐家,才能够真正地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和谐。我深感自己在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我要更加注重自己的修养和道德行为,不断地追求中庸之道。

总之,读《大学中庸》是一次难得的思想之旅。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做人之道,也让我对中庸之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自己的修养和道德行为,努力追求中庸之道的境界。

大学中庸的读后感 篇三

  让人很难理解,几千年前古人总结的经验,到了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依然掷地有声、经典至极。这是我读《大学·中庸》时的感受,而且读的越多、理解得越深,这种感受越强烈。

  《大学·中庸》中不是句句有理,但绝大多数都能发人深省。其中,我印象最深刻、而且我最认同的是“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句中的“豫”作“预”理解,是“计划”、“准备”的意思。这句话可以简单理解为:“做任何事,如果事先有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就能成功;如果事先没有计划好或准备好,则可能失败。”

  我们身边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上个星期五的朗诵比赛,我们班又拿了一个一等奖。这个一等奖也是来之不易的。老师一接到通知,就抢先进行了计划和选题,接着就组织我们进行练习,开始的那几天,我们除了在学校练习之外,老师还要求我们每天回家练习朗读,实际上,这就是在作充分的准备。离比赛还有两天的时候,老师每天又抽一、两节课给我们排练,此时,她专门注意纠正我们的舞台效果。正式比赛的时候,我们全体同学无论是字正腔圆,还是精神面貌、感情投入等多方面都比别的班要好。现在来看,如果不是老师抢先计划并组织我们充分准备,我们就很难拿这个一等奖啦。

  事先没有计划和准备的事,我做得多了,当然也就尝到了很多次失败的滋味。比如有一个星期天下午,我记得我还有一个办手抄报的作业没有做,于是,我急着做手抄报。当我找a4纸的时候才发现纸没有了,爸爸便马上给我买回来。这时,我又发现,我不知道画什么画、写什么内容,好不容易画好之后,又发现彩笔掉在学校啦,于是爸爸又去给买彩笔。前后折腾了四、五个小时,才把办了一张质量很差的手抄报。后来想,如果我事先准备好材料,并事先设计好手抄报的版式和内容,我想,这张手抄报不仅质量要高一些,而且花的时间也少得多。

  现在,我时常在做事和学习的时候都会想起“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这一重要的做事准则。

大学中庸的读后感 篇四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这是中庸中的第一句话,而其含义就是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通常人们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哲学上讲,大都从《孟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讲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视了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与天地参”是天人合一。

  这才是《中庸》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因而《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这就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样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们自觉修养所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理想境界。

  而其表现的就是天道与人道合一,天性与人性合一,理性与感情合一,鬼神与圣人合一,外内合一。

  他的主要思想就是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现在的我们可能不能像以前那样!但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

大学中庸的读后感 篇五

  读了《中庸》,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写的经典文本,或者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被收录在《小戴礼记》中,后来独立成一书,南宋朱熹又将其分成三十三章。

  初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义,意思很难理解。虽然不尽理解,却也能从中感悟到一些人生的道理。

  《中庸》的解释是不偏不倚之谓中,不易不更之谓庸。中庸即中和。

  中庸说来简单,实际上我们是很难做到的,我们的言行举止往往失之偏颇。过于追求物质,或者过于理想主义,都一样,过犹不及。特别是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为了达到一定的分数,有时会牺牲掉学生的休息时间,或者让他们被动地接受一些所谓的知识,打击了学生学习兴趣。中庸就可以帮我们克服急功近利的做法,从而使我们做到知足常乐,慢慢学习,对待每一个细枝末节都能全心全意。有一句话很流行;细节决定成败。许多人缺乏中庸的素质,往往不能做到处处小心谨慎,不能从头到尾保持一颗平常心,他们常常在事情的最后关头因为某一个细节没有注意到而功亏一篑。

  总之,读过中庸之后,我对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一定能受用终身。《中庸》的核心之一是“则”,则即是标准。这个标准,其实是对己对人统一的标准。“已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是说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得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这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如果能做到“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的境界,将心比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就会避免很多矛盾,处世也会更加简单。

大学中庸的读后感 篇六

  读了《中庸》,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写的经典文本,或者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被收录在《小戴礼记》中,后来独立成一书,南宋朱熹又将其分成三十三章。初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辅助理解。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这句话是一个垂示,犹如凤鸟衔至黄帝窗前的“五始之文”(《春秋保乾图》称:黄帝坐于扈阁,凤凰衔书至帝前,其中得五始之文焉),乃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

  “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可是,要达到“至诚”的境界又谈何容易呀!特别是我们今天的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达到“至诚”就更加不易。

  人性是有很多弱点的,归根结底一“贪”字。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总之,读过中庸之后,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受用终身。

相关文章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300字(精简3篇)

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使人非常感动。小编在此整理了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读了《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最近我们学习了...
读后感2015-06-09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300字(精简3篇)

《带上她的眼睛》读后感(推荐6篇)

《带上她的眼睛》读后感范文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管如何,时刻让你的眼睛探索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才是最佳选择这是我在读了刘慈欣著的《带上她的眼睛》后所感受到的。这篇《带上她的眼睛》是一部科幻小说,用轻快又略...
读后感2011-02-08
《带上她的眼睛》读后感(推荐6篇)

苹果树上的外婆读后感(优质4篇)

《苹果树上的外婆》这本书让人懂得很多的道理,如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可以给自己带来幸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苹果树上的外婆》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苹果树上的外婆》...
读后感2016-01-02
苹果树上的外婆读后感(优质4篇)

背影朱自清读后感600字(实用3篇)

这是朱自清在上个世纪20年代写的作品。虽然时代离我们很久远,但仍能感觉到他们父子间那浓浓的感情。 最使我感动的是父亲对儿子那质朴无私的爱。“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
读后感2014-08-07
背影朱自清读后感600字(实用3篇)

《天蓝色的彼岸》小学生读后感【实用6篇】

《天蓝色的彼岸》小学生读后感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为了一些琐事而跟亲人们争吵吗?你们在学校里会为了鸡毛蒜皮的事而闹得不愉快吗?在《天蓝色的彼岸》里你就会知道你大错特错了。这本书的主人公哈里和姐姐在家里...
读后感2013-06-03
《天蓝色的彼岸》小学生读后感【实用6篇】

《小海蒂》的读后感(最新6篇)

《小海蒂》的读后感范文1有这样一本书,书中的主人公已经成为瑞士的“代言人”,被称为“瑞士第一公民”;有这样一本书,它入选美国“十部世界最佳儿童文学作品”;有这样一本书,它被译成35种语言,全球印数达5...
读后感2011-07-01
《小海蒂》的读后感(最新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