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精选6篇】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篇一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是我最近读到的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它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以及他如何通过勇气和坚持克服这些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的故事。
通过这本书,我深刻地理解到了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拥有勇气的重要性。教学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每个教师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比如学生的学习困难、家庭背景的影响、教学资源的不足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很多教师容易感到无能为力和沮丧,甚至有些人选择放弃。但是,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拥有勇气,教师才能坚持下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取得进步。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他面对学生的不理解和挑衅,经历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教学过程。但是,他没有放弃,而是用他的勇气和坚持去改变自己和学生。他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到学生们背后的故事和困境,从而找到了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他还积极寻求师长和同事的帮助,不断学习和成长。最终,他的学生成绩取得了显著的提高,他也获得了同学们和家长们的认可和赞赏。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同时,我们也要有勇气去改变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读完《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后,我的内心深处涌动起一股强烈的渴望和勇气,我决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克服困难和挑战,我一定能成为那个勇敢的教师,漫步在教师心灵的大道上。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篇二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如何通过勇气和坚持克服这些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充满希望的教育场景。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他面对学生的不理解和挑衅,经历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教学过程。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勇气和坚持,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困境和需求。最终,他的学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他也获得了同学们和家长们的认可和赞赏。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同时,我们也要有勇气去改变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读完《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后,我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育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它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教师,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同时,我们也要有勇气去改变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通过这本书,我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教育的真谛,拥有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们一定能够成为那个勇敢的教师,漫步在教师心灵的大道上。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篇三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如同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作者帕尔默先生不灌输深奥的理论,而是用一个个真实教学案例与你产生共鸣。书中一个个案例都跟我们日常教学中高度的相似。分析每一个案例都让自己有更深的体会。教育是带领孩子们进行一次心灵之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才能学会用更真实的方式来看世界,学会在这个世界中生存。
《教学勇气》是一本非常精妙的教育学著作,作者引导我们如同进行了一次精神之旅。他帮助我们建立了对教学的共同认识。随着阅读的深入,越发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情境——仿佛自己置身于一个课堂,而课堂的老师就是帕克·帕尔默,向我娓娓道说着他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心中的困惑与反思。他试图通过他的叙述,让我清楚为什么教学总是令我既兴奋又恐惧。他试图带领着我们,为重新点燃我们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心灵辅导,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直接而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互动。
我们的认知里,教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所以一开始我们想到是不放弃班内的任何一个学生,就算他学习不好,也总有好的地方,从开始的信心满满,到后来的失望和退缩,这个过程绝对是痛苦而纠结的。我们常调侃自己: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当然这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追求。教师的爱是博大之爱:当我们感到痛苦和折磨的时候,就需要一种博大之爱来引领和宽慰自己。学生对教师博大之爱最好的回报就是那轻声的问候:“老师好!”
教育不仅是改变自己,也影响着你的学生!!任重道远!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篇四
“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喜欢。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的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翻开帕克。帕尔墨所写的《教学勇气》这本书,读到上面这段话,我就已经被深深的吸引了。随着书中一个个教学实例的娓娓道来,我仿佛身临其境,在书中清晰的看到了自己的反思和困惑。
“想象你自己在教室里,你问了一个框架很好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是一片沉寂,你就等啊等。你知道你应该再等等,不要急。但是你的心在敲击着,下沉着,最终你觉得无助而失控。于是你怀着焦虑,愤怒以及复杂感情回答了自己的问题,而这些情绪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看到这里,不由得想起自己上语文课时经历的一幕幕。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我的问题,而时间在流逝,我要讲的内容还有很多,如果讲不完就要影响教学进度……由此,我的情绪就会变得很着急甚至暴躁,有时还会训斥学生。结果是学生在我的不耐烦的表情或呵斥中变得更加惊慌失措,下次的语文课上很难再看到这个孩子积极发言。遇到这样的事情,教师应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甚至是鼓励,让孩子得到应有的锻炼和语言的发展。
“那堂课有30名学生,可能有29名是想学的吧,但我无从得知。在最后一排的远远地角落里,有一位‘来自地狱的学生’没精打采的坐着,像个幽灵。”帕克如此描述他曾给一个班级上课时的感受。课堂上那位“来自地狱的学生”的举动完全打乱了教学思路,他把帕克的心思和教学注意吸引过来,帕克竭力想把他从僵化的状态中唤醒,无奈所有的努力好像都是徒劳。就这样帕克忽视了其他的大部分学生的需求——“我知道什么是黑洞—黑洞就是物质的密度太大以至于光线都消失了的地方。”
相信每一位教师都会对以上情景有较深的体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吧?我也是如文中所讲:在课堂教学中会常常不由自主的关注个别走神的学生,竭力吸引他的有意注意,可是往往都是事与愿违,他的“沉默”和我的关注往往会极大地影响我的教学情绪和我的教学计划。面对课堂上那个茫然的学生,我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无能。“虽然我笨拙的表现没有被其他同仁察觉,但我的自尊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事实上,这样的学生往往是被忽视的社会边缘的人,也许课堂上他们通常所采取的“沉默”是一种有效地自我保护方式—“这些人恐惧那些有权力的人,懂得不说话比较安全。”这句话真是如醍醐灌顶—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学生的沉默正是源于他的恐惧呀。我们在没有敏锐的洞察学生内心想法之前,又如何去感受他们的内心恐惧甚而采取适宜的措施呢?
帕克先生的话正是在描述我们大家的真实课堂,我们不要仅仅把所有的问题归咎于学生,而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从而体谅他们恐惧的心灵,做到倾心教学,使得每个孩子在我们爱的呵护之下心灵和体魄都得到健康成长。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篇五
与《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相比,《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理论性更强,读起来有些艰深,已经放弃逐字阅读的我,此次不得不一字一句细细品读。这本书展现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世界,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东西很多,今天我主要想说说学生的恐惧。
作为一名新老师,不得不承认,我是带着不安走上讲台的。孩子们会喜欢我吗?我应该做些什么呢?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之间迅速熟悉起来,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我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老师吗?尤其有时候,这种恐惧会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失去信心,尤其是面对成绩上暂时落后的学生。每节课都会提问他们,下课后第一时间走到这些孩子的面前,询问他们的听讲状况,并且经常和家长进行沟通,可谓尽职尽责。时间慢慢过去了,孩子依然没有多大的改观。直到这种恐惧和无奈终于忍不住发了出来,真想把几个孩子放弃,任其自由发展。看着孩子,依然是一副天真而懵懂的样子,似乎对这一切的情况浑然不知。而我,以为恐惧的人只有我一个。但是,《教学勇气》提到恐惧也常常发生在我们与学生的关系上,尤其是学生自己也充满了恐惧。
直到有一天,一个平时学习习惯不爱好的孩子家长跟我说,老师,孩子在家里也特别懊恼,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上课听着听着就跑神了。另有一个成绩不太好的家长跟我说,老师,孩子每天特别用功,不知道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反应有一点慢,现在他好像都把自己定位成差生了。
这让我意识到,那些成绩暂时不好的孩子和还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孩子心里也有很多的恐惧,怕老师和家长批评,怕同伴因此嘲笑他们,在集体中没有存在感,想学好但又无计可施。作为一名老师,一个成年人,当我们感到恐惧的时候,自身的独立和主动让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去克服恐惧,但是对于一个没有独立行为能力的孩子来说,在恐惧面前无能为力,只能越陷越深。
作为教师,的确付出了很多努力,这些努力是在我没有清楚明白,并且坦诚面对孩子们的恐惧的前提下进行的,后来我换了一种态度。不再只是给孩子们提要求,而是告诉他们改变现状的办法,并且时刻准备给他们具体的帮助。例如一个孩子,课后生字总是不会认,更别提写了,翻看他的语文课本,没有丝毫预习过的痕迹。我很耐心得跟他说了他预习的好处,并且教会他,不认识的字,可以在课文里找答案,还可以翻看课后的生字表查找,在会读的生字下面打上一个对号,不会的打叉号,多读几遍。
教育的主张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愿孩子们在没有恐惧的教室里生活、学习。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篇六
每天周而复始重复的工作,早已让教师忘记了最初的教学理想,冷却了教学的热情。面对教师这种心灵的迷失,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里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生物学、心理学、甚至物理学、化学、宗教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的很多观点都给我震撼的感觉,加之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对教师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聆听,去体会。帕尔默认为教学的困惑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自我认同的分离,而当分离产生后,面对源自内心的恐惧,教师只能在面具后隐藏,与内心隔离、与学生隔离、与学科隔离、与同伴隔离……此刻,教师深感疏离的痛苦,深切渴望“不分离”。所以,帕尔默呼唤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坦然面对恐惧,积极重建联系,在“共同体”中实现真正的教学,也重新找到自我的价值和教学的勇气。
1、“但是我执著于‘谁’的问题,因为它在探究教育改革问题中显然是少人踏足的小径,一种优秀教学永远需要的重获内心世界资源的小径。
真正的改革是如此强烈地需要它……。”我是谁?这里我想起古希腊神庙 “我是谁” 的刻字,太阳神阿波罗神庙的门楣上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弗洛伊德说:“人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当一个老师如此真实的了解自我是谁时,才会了解他的学生们是谁。
其实,作为教师,我们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对“我们自己是谁”的认识。好的老师,正如作者所说,具有联合的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基于这样的前提,我懂得: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2、“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
我们的教学经历了“学科中心说”“教师中心说”,而今已步入“学生中心说”,学生和学习过程比教师和教学过程更重要,教师的角色在促进者、学习同伴和必要的`监控机制间转换。而帕尔默认为这几种方式均有启发性和优点,但又未能完全解决问题,要么教师成为权威,要么学生永远不会犯错。他提出应该以“第三事物”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专注这一“伟大事物”,构建复杂互动的真正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没有单方面的教学者,也没有单方面的接受者,更没有单方面的成长者,它就是一个五行相生相克的“相互影响”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里,真正的教学和教师的自我完善也就产生了。
《教学勇气》如同一位深刻的挚友,让自己在思考与追问中卸去去满身的浮躁和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