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间最后的小孩有感(经典3篇)

读林间最后的小孩有感 篇一

在《林间最后的小孩》这本书中,作者以林间的小孩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和勇气的故事。通过读这本书,我深受触动,对于小孩的坚强和勇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于这本书的感悟和思考。

故事中的小孩生活在一个荒凉的世界里,他们的父母都已经离开了,只剩下他们自己在这片林间生存。面对种种困难和艰辛,小孩们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用自己的力量去寻找希望和光明。

首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了小孩的坚强和勇敢。在林间的艰苦环境中,小孩们没有放弃,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他们勇敢地面对恶劣的气候和无尽的饥饿,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寻找食物和庇护。他们虽然年纪幼小,但却展现出了成人所没有的坚强和勇敢。

其次,这本书也让我思考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小孩们孤独无助的时候,他们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他们的存在给了彼此以希望和勇气,让他们在无尽的黑暗中找到了光明。这让我深思,即使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也不能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我们要学会坚持和勇敢,相信总会有一线希望和光明等待着我们。

最后,这本书给了我对于成长的启示。小孩们通过不断面对挑战和困难,逐渐成长为坚强而勇敢的个体。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学会了生存和应对,也懂得了互相扶持和合作。这让我明白,成长不仅仅是时间的积累,更是经历的积累。只有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成长和进步。

通过阅读《林间最后的小孩》,我对于小孩的坚强和勇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的故事让我重新审视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给了我对于成长的启示。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学会勇敢和坚持,相信总会有一线希望和光明等待着我们。

读林间最后的小孩有感 篇二

《林间最后的小孩》这本书给了我许多的思考和感悟。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于这本书的理解和思考。

故事中的小孩们生活在一个荒凉的世界里,他们的父母都已经离开了,只剩下他们自己在这片林间生存。他们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用自己的力量去寻找希望和光明。

首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了小孩的坚强和勇敢。在林间的艰苦环境中,小孩们没有放弃,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他们勇敢地面对恶劣的气候和无尽的饥饿,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寻找食物和庇护。他们虽然年纪幼小,但却展现出了成人所没有的坚强和勇敢。

其次,这本书也让我思考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小孩们孤独无助的时候,他们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他们的存在给了彼此以希望和勇气,让他们在无尽的黑暗中找到了光明。这让我深思,即使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也不能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我们要学会坚持和勇敢,相信总会有一线希望和光明等待着我们。

最后,这本书给了我对于成长的启示。小孩们通过不断面对挑战和困难,逐渐成长为坚强而勇敢的个体。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学会了生存和应对,也懂得了互相扶持和合作。这让我明白,成长不仅仅是时间的积累,更是经历的积累。只有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成长和进步。

通过阅读《林间最后的小孩》,我对于小孩的坚强和勇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的故事让我重新审视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给了我对于成长的启示。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学会勇敢和坚持,相信总会有一线希望和光明等待着我们。

读林间最后的小孩有感 篇三

读林间最后的小孩有感

  孩子们在学校中学习世界各地的雨林,但是却不了解自己身边的森林,作为教师和家长,面对这一现象,是否想过那些生硬的黑体文字究竟究竟有没有使孩子们的知识有所充盈。

  《林间最后的小孩》的作者是一名美国人,理查德·洛夫,其著有7本关于家庭、自然和社区的著作。他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文版的序言中写到:“20xx年一项对16个国家的2400位母亲进行的调查中,87%的母亲表示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时间与自己孩子玩耍互动,也有54%的母亲

表示希望自己能坦然接受孩子在户外玩耍时浑身搞得很脏。”可能最有趣的是以下这个数据:在中国,只有5%的母亲说自己的孩子常常在大自然中探索。

  的确,当我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我想我是震惊的,继而又是痛心的。人类与自然的日渐疏离,是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日渐现代化的社会的崛起,那清澈见底的小溪、生机盎然的森林,一望无际的原野却等同的在一点点的流失。

  人类成为了蜗居在钢筋混泥土丛林中的动物,围绕身边的是大量的工厂废气、汽车尾气、嘈杂的噪音;成为了高科技产品的奴役,被它一点点的蚕食,自己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还记得之前看过的一则电视广告中,一辆SUV沿着一条美得令人窒息的山溪疾驶,而在后座上,两个孩子正盯着车载显示器看电影,全然不觉窗外的美景。当看到这一场景,一种百感交集的心情油然而生,是痛心、是失落。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到了一种岌岌可危的地步,而这种关系可能会触及到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当然,理查德在也在书中指出,儿童与自然的脱离有一些直接的后果。例如:它会造成感官的逐渐退化,造成例如肥胖增加、注意力紊乱和抑郁现象等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病态。间接地,它则损害着儿童的道德、审美和智力成长。

  孩子们在学校中学习世界各地的雨林,但是却不了解自己身边的森林,作为教师和家长,面对这一现象,是否想过那些生硬的黑体文字究竟有没有使孩子们的知识有所充盈。对于孩子们来说,一头初生的小羊羔,一只河里的小蝌蚪,一块怪异的大石头,带给孩子们的想象和探索空间是巨大的。他不会像电子产品会“偷走”孩子们的时光,不同于老师课堂上生涩的讲着那些没有眼见为实的东西,她会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在陪伴中疗育那些可能有点不如意的`孩子。有时,自然也许会带给孩子们恐惧,但敬畏其实自有深意。

  让孩子们在自然中学习、在万物中成长,是中国的应试教育下面临的重大挑战。理查德在书中给出了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包括种植和园艺之类让孩子亲近自然的传统方式,更多地带孩子走进自然,户外活动、散步和露营,野外垂钓和野外动物观察,等等。

  这也得到教育理论的新支持。加德纳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在起初提出的7个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省智能之外,又补充了第8个智能“自然探索”或“博物学家”智能。这是指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观察自然界的各种事物,能了解各种事物的细微差别,对物体进行辨析和分类的能力。

  我们需要重建与自然的联系,归真返朴,正本清源;需要不断地走进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动物和植物。网络和现代化设备并不是说不可取,而是应当是我们更密切的走进社会、走进自然的桥梁和枢纽,而不是封锁和屏蔽。我们都需要走进自然,花上一点时间去嗅一嗅路旁的小花,听一听小溪的涓涓流水,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其雄浑与壮美。

  “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贯穿一生。”—蕾切尔·卡逊

  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爱默生

相关文章

读非常小男生和小女生有感(经典3篇)

在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我和爸爸来到了教育书店。我选了一本《非常小男生和小女生》,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非常小男生和小女生向我们介绍了两种不同的七岁小学生。小男生杜歌飞调皮捣蛋,你知道他做的一件最好笑是什么...
读后感2011-08-04
读非常小男生和小女生有感(经典3篇)

读《流浪儿迪克》有感(精彩3篇)

这个暑假,我读了很多书,其中也包括《流浪儿迪克》。流浪儿迪克原本生活在一个家境并不宽裕,但很幸福的一个家庭里。不料,他的妈妈在他不到三岁时得病去世了。于是他只能和爸爸一起相依为命。但是安定的日子还没过...
读后感2013-04-09
读《流浪儿迪克》有感(精彩3篇)

读《十七岁的单车》有感【实用3篇】

读《十七岁的单车》有感1我不禁深思,十七岁的时候,我会在做什么?在窗明几净的教室读书?在操场洒落自己的快乐笑声?在朋友间放肆地聊着天南海北?在街上和死党胡吃乱喝?还是在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的照顾?十七...
读后感2016-01-06
读《十七岁的单车》有感【实用3篇】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实用6篇】

一本引人入胜,学识渊博的著作,完全能够成为每一位商界人士和投资者极具价值的广告必读书。下面是小编我为您准备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
读后感2018-05-05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实用6篇】

听渔舟唱晚有感【精简3篇】

悠扬的旋律伴随着我,仿佛把我带到了水乡--周庄。夕阳西下,镜月升空。远方,一叶小舟慢慢的向城内小河驶来。只见上面站着一O夫,摇着船橹,慢慢的荡漾在水面上,船到哪里,蓝色水面上泛着的光便被融开了,啊!波...
读后感2017-08-09
听渔舟唱晚有感【精简3篇】

读苔丝有感(精简6篇)

读苔丝有感 1...
读后感2011-05-06
读苔丝有感(精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