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三部曲经典片段读后感【通用5篇】
育人三部曲经典片段读后感 篇一
《育人三部曲》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学作品,它通过三个不同的故事片段,生动地展现了教育的力量和影响。我在阅读这三个片段后,深受触动,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一个片段是《家》。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在这个片段中,父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导孩子诚实、勤奋和责任心。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一味地纵容,而是以严格要求为基础,让孩子明白做人的道理和原则。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家庭教育,父母也是以身作则,给予我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在家庭中,我们受到的教育最为深刻和长远,它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第二个片段是《校园》。这个故事发生在学校,描绘了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场景。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在这个片段中,老师严格要求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他们耐心地解答学生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让我想起了我的老师,他们用爱和耐心教导我,让我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和追求知识的快乐。在学校中,老师的教育对我们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个片段是《社会》。这个故事发生在社会中,展示了社会教育的力量。在这个片段中,社会给予了主人公许多磨练和考验,同时也给予了他成长的机会。社会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更是为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让我想起了社会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勇敢面对困难,不断学习和成长,为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这三个片段,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影响。教育不仅仅发生在学校,它贯穿于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我们受教育的场所,每个人都是教育的对象和主体。我们应该珍惜受教育的机会,用知识和品德来改变自己,影响他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育人三部曲经典片段读后感 篇二
《育人三部曲》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它通过三个不同的故事片段,展现了教育的力量和影响。这些片段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第一个片段是《家》。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这个片段中,父亲以身作则,教导孩子诚实、勤奋和责任心。他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孩子,让孩子明白做人的道理和原则。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他们给予了我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在家庭中,我们接受到的教育最为深刻和长远,它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第二个片段是《校园》。在学校中,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在这个片段中,老师严格要求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他们用爱和耐心教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让我想起了我的老师,他们教给了我许多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在学校中,老师的教育对我们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个片段是《社会》。社会是一个宏大的课堂,它给予了人们许多磨练和考验,同时也给予了人们成长的机会。在这个片段中,主人公通过社会的磨练,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最终取得了成功。社会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更是为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让我想起了社会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勇敢面对困难,不断学习和成长,为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这三个片段,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我们受教育的场所,每个人都是教育的对象和主体。我们应该珍惜受教育的机会,用知识和品德来改变自己,影响他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成长,我们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的繁荣做出贡献。
育人三部曲经典片段读后感 篇三
在看《育人三部曲》的过程中我觉得书的每一页每一段每一句,都不可忽视,不能随意丢下一个字符。看这本书,我除了在书上做一些笔记,我还把其中与我产生共鸣的句子进行了摘记,我想通过读与写来牢记书中的经典之句。因为这些话太有意义了,解开了我很多的教育教学困惑。我越读越被苏霍姆林斯基一系列精辟而又通俗的论述所吸引,我越读越能从中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对教育真诚而持之以恒的爱。
本书中,每句话都是经典,记得我之前看一些教育教学著作,都是读了一个章节或是读完整本书再写读后感,可现在我就书中的一句“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我就能写一下我的感受,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常常会有这种想法。当我的学生某些知识点不会时,我会想起自己读书时不理解某些知识点的场景,这时我会想办法消除孩子心中的担忧,希望他能相信自己,并给他讲我自己的学习经历。慢慢地我发现,这个方法很有效。而且还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其实再想想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师”有相似之处。我的感受就是我们老师平时要用心观察身边的每个孩子,多和孩子亲近,与孩子成为朋友,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慢慢让自己拥有一颗童心。一个具有“童心”的老师才能通过童心教育达到心与心的接触,情与情的相融,从而做到真正理解孩子。
育人三部曲经典片段读后感 篇四
手捧苏霍姆里姆斯基的《育人三部曲》,越读越喜欢,它具有浓烈的诗情、画意、乐韵,他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融为一曲曲的教育乐章,描绘着学生的成长历程,越读我心中越明朗。
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如果儿童懂得为别人的幸福和欢乐而付出劳动并为此而流了汗,手上磨出了老茧,那么他的心地就会变得善良、,敏感、温柔;只有通过劳动,一个人才会以热忱的心去待人接物,经历过劳动的孩子比起没有劳动过的孩子,在对待周围人的态度上是完全不同的。劳动首先用于培养“善良心地”这一奠基性品质。
读着这段文字,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班的一个孩子,他高高的个子,白皙的皮肤,一个英俊的男孩,只可惜父母离异,他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学习无人问津,所以成绩有些差。他特别爱劳动,班级的卫生他抢着干,而且干得十分仔细、到位,扫地片甲不留,拖地一尘不染,黑板槽他用小毛刷子刮的干干净净,去年加盖餐厅,学生吃配餐时,他每天中午带上从家里带来的塑胶手套和我一起给同学分盒饭,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听他亲妈说,他在家也很爱劳动。我真心觉得这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也曾被他的善良感动。可是,时间长了,我更多得是盯上了他学习不好,渐渐地内心对他有些反感,当然他对我也生分了许多,在我面前显得手足无措。
那天,当我读到《育人三部曲》的这部分时,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还有什么比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更重要的呢?我的内心愧疚起来,于是我来到他身边耐心的辅导他,心平气和的给他交流,交给他抄写的方法,那节课他竟出奇地快,改完了所有的错题。
临近复习,我想对自己说,在关注孩子成绩的同时,一定要寻找孩子内心的真善美,给他赞赏,让我们共同度过每一天!
感谢《育人三部曲》,让我在美丽的季节遇见了它,它促我反思,使我成长!
育人三部曲经典片段读后感 篇五
《育人三部曲》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着作,它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着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二是《公民的诞生》;三是《给儿子的信》。在此书中,我充分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对教育真诚而持之以恒的爱。他对孩子的爱,不仅是一种教育艺术,或一种教育策略或技巧,更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
苏霍姆林斯基对我影响较大的教育观点是“集体的爱抚和善良情感,集体的良好意愿是一股多么巨大的力量。它犹如汹涌的巨流把那些最不容易动情的人也触动了。”
书中提到曾有一位波兰学者参观了巴甫雷什中学后说“我在这所学校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这个学校的孩子是不怕校长的!无论苏霍姆林斯基出现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总会有一群孩子围上去,而这个时候,苏霍姆林斯基的脸上就会呈现一种孩子般纯真的笑脸”。而在我们所熟悉的校园中,最常见到的是学生们毕恭毕敬的向老师们问好,老师布置的作业会很认真的完成,但是孩子们生活的并不快乐,他们没有机会和老师推心置腹的交谈,老师们不了解孩子们内心真实的感受,老师们只是按照自己对孩子的理解实施自己的'班级管理,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是一种桎梏。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跟孩子没有精神上的经常交流,彼此在思想、情感和
感受上不互相渗透,就不能想象会有情感与教育修养血肉相连的修养” ,他认为教育者是孩子们的朋友和同志。
下面仅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第一,老师换位思考,架起桥梁
通过转换视角和地位来思考问题,凡事先问一下如果我是学生会怎么样,体验一下学生的感受,领悟对方的思想与情感。教师与学生说话不能居高临下,要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进行交流。只要我们在与学生沟通与交往时多点设身处地,多点体验对方感受,就更能接近他们的思想、感情,产生更多的共鸣。
第二,全面了解学生,缩短距离
在与家长接触中可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家庭教育情况等,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为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做好准备。教师与学生交往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要全神贯注,耐心听取学生话语的意义,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教师会不会听,能不能听,直接决定着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决定着学生对老师的反应。实践证明,教师只有认真倾听,准确把握学生话语的意义,才能适时并能针对性地进行反馈,从而促进师生间互动和意义的生成。
第三,学会欣赏表达,增进感情
欣赏表达是沟通交往的最基本方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一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只有与学生对准了音调,他们才会与你沟通,教育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是通过表达来实现的。在与学生表达交流时要充满真情实感,教师可借助“形体语言”,如一个鼓励性的点头,一个赞许的微笑,翘起大拇指,拍拍肩,摸摸头表示对学生的爱,这些都能优化交往的氛围,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沟通和交往。会欣赏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设计交往话题,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去思考,不受唯一答案束缚。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沟通时还要提高自身的反馈技巧。
正像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一个集体都是由几十个性格不同的孩子组成,每个学生都存在各自的缺点,尤其是班中的后进生一般都有自卑心理,同时又有很强的自尊心,对老师的当面批评或指责,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厌烦情绪。他们也有上进求好的愿望,但缺乏毅力和自制力。作为教师要善于运用集体这一强大的教育力量,用集体的力量去影响和教育个体,既尊重个性发展,又注重集体教育,寓个性发展于集体教育之中,用个体的健康发展带动集体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