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大学微言》读后感(精选6篇)
《原本大学微言》读后感 篇一
《原本大学微言》是一本让我深感触动和思考的书。在读完这本书后,我被作者所传递的思想和感悟所吸引,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以作者在大学期间的微言记录为主线,通过短篇小文和日记的形式,展现了大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者用简洁的文字,将自己在大学中的思考和体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每一篇短文都有着深刻的内涵,让人回味无穷。通过阅读这些微言,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大学时的影子,感受到了作者对大学生活的热爱和思考。
其中一篇名为《大学的味道》的短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大学的味道,将大学的独特氛围和人文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描写了图书馆的寂静和学术的氛围,描绘了操场上的欢声笑语和活力四溢的场景。通过这些描写,我感受到了大学的独特魅力和自由氛围,也深刻认识到了大学生活的宝贵和珍贵。
除了对大学生活的描绘,作者还通过一些微言,表达了对未来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他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观点虽然简短,却发人深省。通过作者的观察和思考,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也对自己未来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思考。
读完《原本大学微言》,我深深地被作者的思想和感悟所打动。他用简洁的文字,将自己的思考和体验传递给了读者。通过这本书,我对大学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我相信,《原本大学微言》会对每一个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大学生活的真谛。
《原本大学微言》读后感 篇二
《原本大学微言》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示。通过作者的微言记录,我对大学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明白了在大学中如何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这本书的亮点之一是作者对大学生活的真实展现。他用简洁的文字,将大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现在读者面前。他记录了自己在图书馆里苦学的日子,记录了自己在实验室里探索的过程,记录了自己在社团活动中的欢笑和泪水。通过这些记录,我看到了大学生活的真实一面,也深刻认识到了大学的宝贵和珍贵。
除了对大学生活的描绘,作者还通过微言,分享了自己对学业和人生的思考。他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对学业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期待。他提醒自己要珍惜大学时光,努力学习,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思考让我深感触动,也让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在微言中,他记录了自己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观点虽然简短,却发人深省。通过他的观察和思考,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也明白了自己在大学中应该如何为社会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阅读《原本大学微言》,我对大学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我明白了在大学中应该如何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也明白了自己应该如何为社会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原本大学微言》会对每一个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帮助他们更好地走好大学这一段人生的旅程。
《原本大学微言》读后感 篇三
如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事实很有趣,我也常把东西方文化相互对比,以太阳绕地球一昼夜作比方,却发现东西两方人类历史文化的变化现象,同在五百年之间,必有王者兴,几乎完全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我们的历史,到了春秋以后,名王迭起,而有道之士的哲人也应运而生。中国有个齐桓公,配上一个管仲。而在西方,也是名王配名师,凑巧的真有趣。欧洲有个亚历山大,配上一个亚里士多德。印度也有一个阿育王,配上一个优婆鞠多尊者。当然,在这个阶段,什么日本、美国,连个影子还没有呢!
但是,以中国历史的习惯来说,三代以后,所谓历史上的名王,最了不起的,也只能算做英雄,决不是圣人。所谓这些英雄的名王们,也都像我小时候的一位老辈的诗说:“江山代有英雄出,扰乱苍生数十年”,如此而已。他们与《大学》的“明德”外用(王)之学,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岂只似是而非,可说都是背道而驰的。
《原本大学微言》读后感 篇四
从东周开始,直自秦汉以下而到清末,每朝每代的帝王家庭,都是有大问题的家庭。甚至可以说,大多数都是一团糟的宫廷,哪里够得上“家齐而后国治”的标准。所以孔子著《春秋》,第一笔账“郑伯克段于鄢”,就是记载由于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因偏爱心理所造成的过错。从此以后,所谓春秋时期一两百年间的“五霸”,如齐桓公、晋文公等辈开始,直到战国时期,各国的诸侯君主,大部分都是出生在大有问题的家庭,造成心理的不正常,当然够不上讲什么“修身、齐家、治国”的道理了。
战国时期结束,秦始皇的王朝建立,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为中国的历史文明划了一道重要的界限。从此以后,中国才真正步入以一家一姓建立的帝室王朝,长达两千年左右。不过,由秦而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一路下来,除了几个创业帝王,可说是有分量的英雄人物之外,其他的子孙皇帝,我叫他们是“职业皇帝”。因为他们命定出生在现成帝室家庭,生在深宫之中,长养在宫妃太监之手,菽麦不分,完全没有亲自体认民间疾苦。这些职业皇帝,可以说大部分是不懂事的血肉机器人,但他们要想不做皇帝也不可能。如果要求他们讲究“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之道,岂不是对牛弹琴,白费心力吗?也许我又说错了,据说,牛也会懂得琴声,只是我不懂而已。况且,这些天生做职业皇帝的,其中也真有几个是了不起的人物,不可一笔抹杀。
《原本大学微言》读后感 篇五
历史上描写汉高祖刘邦,豁达大度。事实上,刘邦还不及齐桓公的胸襟。他因为
鲍叔牙的话,提醒他的兴趣,就赦免了管仲,甚至把整个政权都交给他办,委任为相,还尊称他叫仲父,等于现代人叫干爸或大爷,因为管仲比他岁数大得多。
最重要的重点,要看齐桓公与管仲的`对话。
管仲说:“斧钺之人也,幸以护生,以属其腰领,臣之禄也。若知国政,非臣之任也。”我是应该被你砍头的罪人,但非常侥幸的,你能原谅放过我,还保全了我的头和腰身连在一起活着,只要你给我一口饭吃就好了。如果要我担任国家的大政,恐怕不是我能胜任的吧!
齐桓公很干脆地说:“子大夫受政,寡人胜任。子大夫不受政,寡人恐崩。”只要你先生肯接受我的委任,担任国家政治的重任,那我一定做得好国家领导的重任。如果你不肯担任重责,我恐怕自己会搅崩了!
你看他说得多么坦白诚恳,所以管仲也很快地答应了。这叫做早已两厢情愿,彼此客气一番,当然一拍即合。好比现在京戏上唱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都是彼此心照不宣了。历史政治上,有时是很讨厌、很可怕的。但有时真如儿戏,一场天下大事,只在三言两语谈笑间决定了全盘的命运。犹如赌徒,挥手一掷,满盘皆赢,但也可能一败涂地。所以古人说:“虽曰人事,岂非天命哉!
《原本大学微言》读后感 篇六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最近实在有些心浮气躁,心烦意乱。就算去聚餐,睡懒觉,甚至无所事事小放纵一下,仍然不能得到放松和宁静。感觉成天都沉溺在求职的压力与思考的重压中无法抽身。
下午面完德勤回来,躺在床上,很疲惫但是又睡不着,于是干脆拿出南师的《原本大学微言》品读起来。看了一部分,有些一头雾水,但是心头的混乱却在逐渐厘清。
求职时的选择错乱只是现代人生活错乱的一个缩影,修身修心的境界不够,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深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去向何方,这才是真正根源所在。而实力不济又艳羡那些牛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断的刺激着每个人的神经。
知止而后有定,南师说起了诸葛亮与刘备的隆中对。在没有建立起来自己核心竞争力,不知道自己优势劣势的情况下盲目出击,这是兵家大忌。结合求职说说自己的一些反思吧:
懂得放弃的人往往比广撒网的人收获更大。协调好宽度和深度,平衡好放弃的收益与成本,这不是那么容易拿捏。自己也在逐渐摸索,好在前几日看了一些战略的东西,结合自己的思考,已经逐渐理清了方向。
其次,要不时的静下心来反思,心静了才能思考,思考之后才有收获。心乱如麻时,必然没有自信,而没有自信时,必然四处出击,这就跟刘邦当时找诸葛亮时的情况一样。当然这也是一个内在和外在相辅相成的过程。认清你自己的内心,看清这小我的执着,同时也应该对战场的形势有准确的判断,对资讯有充分的把握。
最近的压力也让自己想明白了一些事情。男人,需要的是到最艰苦的环境中去磨练。薪酬、地位甚至都不是自己的首要评判标准,我需要的是历练,我需要的是一场暴风雨,去磨练那双让我腾空展翅的翅膀。人活着,是为了一件大事情而来。只有那种宗教般的意志和初恋般的热情,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这才是我追求的人生,波澜壮阔,轰轰烈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不想成为国企的笼子中安稳度日的“大家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