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传奇的电影观后感【优选6篇】
鸿门宴传奇的电影观后感 篇一
《鸿门宴传奇》是一部展现中国历史上著名事件的电影,观影后我被其精彩的剧情和优秀的制作所深深吸引。
首先,这部电影的剧情非常吸引人。影片以鸿门宴为背景,讲述了汉代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权力斗争。整个故事紧凑而紧张,充满了悬念和冲突。影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历史背景,展现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复杂和人性的善恶。剧情紧凑而不拖沓,每个场景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鸿门宴这一场景,影片通过精心的构思和出色的演绎,将气氛推向高潮,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历史时期。
其次,影片的制作非常出色。导演通过细腻的镜头运用和精心的布景,将古代的氛围和场景再现得非常逼真。无论是宫殿的建筑、人物的服装还是道具的摆设,都充满了历史的痕迹。同时,影片的音效和配乐也非常到位,加强了观影的氛围和情感表达。整个电影的制作精良,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最后,影片的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刘邦和项羽这两个角色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们的塑造需要演员有非常高的演技。而在这部电影中,两位主演的表演都非常出色,将这两个人物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的表演令人信服,让人对历史人物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共鸣。
总的来说,《鸿门宴传奇》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事件的精彩故事,而且通过优秀的制作和演员表演,将这个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观影后,我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对电影的制作和表演有了更高的要求。这部电影是一部值得观看的作品,我向所有喜欢历史和电影的人强烈推荐。
鸿门宴传奇的电影观后感 篇二
《鸿门宴传奇》是一部展现中国历史上著名事件的电影,观影后我对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这部电影通过精心的剧本和细腻的情节描写,将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呈现得非常真实和生动。电影中的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和动机,他们的行为和决策都与历史背景相吻合。特别是鸿门宴这一场景,通过紧张的对话和意识形态的碰撞,展现了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权力斗争和矛盾心理。这个场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对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电影的制作非常精良。导演通过细腻的镜头运用和精心的布景,将古代的氛围和场景再现得非常逼真。无论是宫殿的建筑、人物的服装还是道具的摆设,都充满了历史的痕迹。同时,影片的音效和配乐也非常到位,加强了观影的氛围和情感表达。整个电影的制作精良,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最后,电影中的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刘邦和项羽这两个角色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们的塑造需要演员有非常高的演技。而在这部电影中,两位主演的表演都非常出色,将这两个人物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的表演令人信服,让人对历史人物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共鸣。
总的来说,《鸿门宴传奇》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它通过精彩的剧情和优秀的制作,将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展现得淋漓尽致。观影后,我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对电影的制作和表演有了更高的要求。这部电影是一部值得观看的作品,我向所有喜欢历史和电影的人强烈推荐。
鸿门宴传奇的电影观后感 篇三
首先,本文的题目灵感来自于一句广告词:男人的人生要像一把刀,要有所斩获。昨晚终于欣赏了《鸿门宴传奇》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我发现我竟然有些怅然,下面就是我对这部影片的感受和评价:
本人关注这部影片许久了,直到影片真正开始在面前播放,才发现“鸿门宴”后面还有“传奇”二字。既然影片的编导们都把这部影片定性为“传奇”了,那么我想我也就没必要从大历史的角度来加以解读了。等影片放映结束,我才明白这部影片说的其实是人性,是创业过程中男人之间的人性。尽管刘亦菲扮演的虞姬这个角色不仅仅是一个花瓶角色,她的戏份还算不少,但总体来说这仍是一部十足的男人戏。而这部男人戏显然没有像其他某些港片一样把男人之间的肝胆相照、两肋插刀的情义渲染地令人热血沸腾,反而把男人之间权谋、阴暗的一面刻画地淋漓尽致,且听本人细细分析:
一、项羽和刘邦。
在影片开始,项羽这个出身于楚国贵族的义军首领,其实对刘邦产生了严重的误判。在影片中他们最初相识是在咸阳,他们不约而同地去刺杀秦始皇这个暴君,并因此产生了英雄相惜的情感。后来,在一个虞姬遇难、项羽英雄救美的桥段中,刘邦在即将开始的厮杀中主动要求和项羽结为兄弟,而项羽也豪爽地表示:照顾好你嫂子!可见,项羽把刘邦视作一个非常不错的、值得信任的心腹小弟了。而到后来,项羽这个大哥安排刘邦护送虞姬回后方,事实上等于剥夺了刘邦和自己竞争“先入咸阳为秦王”的资格。项羽这个大哥也许是这样认为的:自己是贵族出身、而且又是义军盟主;而刘邦是平民出身,况且又对自己担当霸主的信心不足,所以让刘邦在自己手底下做小弟,做像项庄一样值得信任的小弟是刘邦最好的出路了,自己也算没有亏待刘邦。
但是,刘邦无疑也是一个想当大哥的人,因为他也说过“大丈夫当如是也”的豪言壮语。他之所以在项羽面前没有显露,一是为了自保;二是由于如果他也进兵咸阳,势必和项羽成为对头,这么做风险极大,需要众兄弟的鼎力支持才行,如:夏侯婴、萧何、樊哙等……而他之所以顺从项羽的指示而护送虞姬回乡,当然也是为了试探众兄弟的心思,或者说这根本就是一个“激将法”。终于,快人快语的樊哙不满刘邦这样做,当众坦露了心迹,要求刘邦带大家进军咸阳。于是大家终于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地调转方向而朝咸阳进发了。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三国演义》里的两个桥段:曹操对关羽那么好,可关羽还是弃他而去,原因正是关羽在曹操那里待遇再好也是个打工的,怎么也算不上心腹小弟,曹操真正的心腹小弟是曹仁、曹洪。而关羽在刘备那里当然算是可以参与核心机密筹划的心腹小弟了,一旦成就大业,理所应当地是会拥有原始股份的。而刘备也在曹操那里混过,可他最终离开曹操无疑是因为刘备也和老祖宗刘邦一样是一个注定要当大哥、注定要和曹操争天下的人物。看来,如果一个人也想当大哥,那么认清自己的职业定位、认清别人的职业定位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儿。项羽最初在这方面可以说等于看错了刘邦。
二、项羽和范增。
范增无疑是一个老谋深算的角色,而且和项羽的关系非常好:项羽尊其为“亚父”(比干爹还要厉害),范增则称呼项羽为“羽儿”,好一对情谊融融的准父子!可是,当张良筹划的离间计在头脑相对简单的项羽身上起作用时、项羽质问范增“军师对我项家是否也是此一时彼一时”时,我们可以想象范增的心会不会一下子冷到3.86摄氏度!而项羽这次的疑心之所以这么大,也许是因为当初看刘邦走眼之后的反弹。随后范增知道自己失去了信任,向项羽辞行时,已经不敢称呼“羽儿”,而是“主公”,看到这里不免令人心寒,打工的就是打工的,无论老板对你多么好、多么客气、多么视你为心腹,可你还是一个打工的。这一点需要每一位打工者牢记!人家对你“言听计从”说明你的职业生涯已经算是相当成功了,接下来该急流勇退了,否则很有可能自取其辱了。当然了,项羽头脑虽相对简单,但也不是没心没肺,所以他面对范增的辞行,手握范增留下的锦囊妙计,还是泪流满面,激动地、重新叫了一声“亚父!”这种场景真令人唏嘘不已。老板和打工者究竟怎样才能善始善终呢?
三、范增和张良。
纵观整部影片,范增和张良这两位超级大谋士的对弈主导了整部电影情节的推进。他们最初见面开始对弈,范增赢了,张良差点儿被自己的老板刘邦杀掉(看起来的确如此)。但张良归到项羽帐下之后,又成功地离间了项羽和范增。而当范增拖着老朽的躯体离开项羽后,又成功地运用“两败俱输”的方法离间了刘邦和张良以及萧何、韩信等骨干,让刘邦到最后夺得了江山,但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任何人都不相信,一点儿也不快乐。因此,范增和张良对弈的招数一个比一个狠,一个比一个毒。那么,同样作为谋士的范增和张良,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个人价值的实现”。通过辅佐某位贤明的主公而夺天下、安万民来实现自己在历史上的价值、得到一种历史成就感。而“革命”成功以后,他们不一定非要要求得到多大的物质回报。可惜的是那些当大哥、当老板的不一定这么认为,他们往往对这类谋士采取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处理办法。
四、刘邦和张良。
可以说没有张良的辅佐刘邦是很难战胜项羽、夺得天下的。但是,当项羽和虞姬双双自杀、天下已定的时候。刘邦仅凭范增一个所谓“锦囊妙计”的孤证,便怀疑张良、萧何、韩信等人的忠诚,进而对他们进行了残酷的追杀。莫非刘邦和项羽一样头脑简单而经受不住低劣的“离间计”?本人不这么认为,当时天下已定,张良等功臣的地位相当敏感,刘邦当然是不想和他们“平分天下”的。因此,对于他们是否勾结了项羽,刘邦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也正是所谓“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富贵”的真实写照。
五、刘邦和樊哙。
樊哙无疑是刘邦的心腹,而且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有话就说,所以樊哙得以“善终”。但他对刘邦杀戮旧臣的做法感到不解和难以接受。所以他在向刘邦说出了自己的痛苦之后,竟然自杀了。他是死于自己的单纯,和对残酷现实的难以接受。
以上便是影片中展示的男人与男人之间故事,大哥与小弟、老板与打工者、与聪明的打工者以及头脑简单的打工者、打工者与打工者之间的阴谋、权术、信任、猜疑和杀戮的故事。所以说,男人们的一生就像一把刀,随时准备杀别人或者防止别人杀自己,或者干脆等自己的价值防线崩溃时用来自杀……这样的人际关系是不是有些太累了?所以行文至此我终于明白《失恋33天》中李可(河南人)老公的一句台词:找李可这样的女人当老婆,省心!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男人之间耍耍大刀还是值得品味的,因为这毕竟是人类智慧的一种体现。女人就算了吧!否则,女人耍大刀很有可能演变成《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那样的群殴!
当然,在影片中也有比较单纯的关系:项羽和虞姬。他们自始至终都简单地相爱着。而虞姬一句台词仿佛是说给其他男人听的:我还是喜欢选择相信别人。可以相信别人的人是简单的,也是快乐和幸福的。而影片中成就大业、消除了各种隐患的刘邦显然是不快乐不幸福的,用他自己的话说:觉得身边每一个人说的话都是在骗自己。好多人向往丰功伟业到最后竟然是这样的?丰功伟业在这里被神奇般地解构了,男人之间的肝胆相照、英雄相惜也被解构了,只剩下了项羽和虞姬之间的爱情没有被解构,这一点和《东成西就2011》恰好相反啊!
鸿门宴传奇的电影观后感 篇四
《鸿门宴》应是妇孺皆知的一段历史。秦末那一段楚汉相争,成王败寇的故事。 看完李仁港导演的最新大片《鸿门宴》,整部电影节奏感十足,基于历史又跳出历史框架的改编也使得悬念顿生。
就先讲讲剧中人物和剧情吧!
项羽——造型的确很符合观众想象,魁梧的身躯,毅然的眼神,那种不可一世,睥睨天下的狂傲霸气,还有对虞姬的铁骨柔情都很到位,不得不说冯绍峰这次的表现的确很亮眼。
刘邦——其实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刘邦是个小人,本事不大,但求人用人功夫倒是了得。但电影中的刘邦演的太过仁义了,连他先于项羽占领咸阳也是在萧何等人的推波助澜中决定的,还打着为天下百姓的旗号,其实谁不想当皇上。纳得谋士张良,委托韩信解救楚怀王。但在得到天下后也将身边人一一铲除,围剿韩信,杀害萧何,张良也是在被追杀中侥幸捡回一命,最后让樊哙也在自己前绝望自刎,所谓“狡兔死,走狗烹”,令人唏嘘不已。
虞姬——刘亦菲是纯属打酱油的,但其实她这一版本的虞姬我还是很喜欢的,与项王对视的微微一笑和最后她那拔刀时的坚定眼神很打动人。但遗憾的是没有看到最后 霸王别姬的最原版的一幕:项羽悲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为项王起舞 吟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后拔剑自刎。这经典一幕被改成两人拔刀自尽,相偎死去,烈了一小把。
张良——第一谋士,良禽择木而栖。足智多谋,看透先机。特别是跟黄秋生扮演的项羽军师范增的鸿门弈棋很是精彩,似乎抢了主角的风采,对他二人来说项羽刘邦都是手中的棋子。
至于萧何樊哙等人电影与历史的确差别很大,没有过多的描述。只能说陈小春版的樊哙就是楚汉时的”山鸡”。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之战的关键,历史上项羽在鸿门宴上妇人之仁,放过了刘邦,但在电影中刘邦是在韩信带着楚怀王的特赦令及时赶到才捡回一命。而这一回就真是张良所讲的“项羽走错了的那一步棋”,所以鸿门宴之后刘邦才会说:“鸿门宴才真正开始”。
但电影最让人诟病的当属剧情改动过大了。很多史实不是被删掉就是大作改动,就拿最核心的鸿门宴一段来看,“饭局”被改成了“棋局”,而事实上鸿门宴上并没有动手,不然以项羽的本事刘邦是活不成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一段直接变成对打,导演没有处理好,“四面楚歌”那段太短了,还有就是霸王别姬被活生生变成剖腹自尽,“ 宝马赠亭长,头胪赠故人”更不用说,被完整的删掉。这些很多情节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差别过大让人不能接受,怪不得片名叫“鸿门宴传奇",原来玄机在“传奇”二字。
总的来说,这部影片还算成功,他最大的益处是让我们回首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这回没有之一,“怒马穿过尘土,英雄冲向夕阳”,项羽力拔山河的气势让人敬佩。项刘争霸,刘邦伐楚,成王败寇,历史让人深思。后人吸取教训不应像项羽刚愎自用,自满自得,足勇少智。学习刘邦 知人善用而且能屈能伸,但他却得天下后杀害开国功臣,实为忘恩负义。这一切告诉人们学其所长而不取其所短也。
鸿门宴传奇的电影观后感 篇五
《鸿门宴》——那场宴会 那个美人 那场男人的战争棋局 天下之争,争得是什么?美女,权位,财富,天下!
楚汉之争,刘邦真的赢了吗?项羽真的输了吗?
项羽(冯绍峰饰)的虞姬(刘亦菲饰),刘邦(黎明饰)的天下,他们都得到了,也都失去了自己最想要的!
刘邦是胜利者,胜利者就是王者,王者代表天下!
项羽是失败者,失败者就是贼寇,贼寇什么都不是!
然而,刘邦真的赢了吗?项羽真的输了吗?
《鸿门宴》中,刘邦夺去了天下,他什么都有了,荣华富贵,权位名利,一个正常男人所贪求的都实现了,然而付出的代价就是郁郁而终,没有一个可以相信的人,没有一个可以推心置腹的人,是的,他曾经有过,可是那都是曾经,曾经最相信的战友都死在了他的屠刀之下,虽然,影片中,樊哙之死,出于自杀,但是究其根源,仍然,是刘邦的兔死狗烹,杀戮手足所造成的结果!
首先,要声明的是《鸿门宴》它并不是正真的历史,但是它却抓住了历史的真正面纱,因为,历史本身就没有历史,谁敢说我们所看到的白纸黑字就是真正本来的历史面目呢?因为,书是人写的,但是,人心却是不能仅凭几个字所能掩盖的!
《鸿门宴》个人认为是中国拍摄的国产电影中为数不多的好电影,当然之一,尤其是在历史剧中,他是一部卓越的电影,我对该片的编剧及导演李仁港的才华甚是敬佩!它确实没有按照司马迁《史记》所记载的鸿门宴那么拍摄,但是他真正的揭露了战争的本源,欲望,私欲,谋略,什么天命所归,明白了男人在权力面前的贪欲,就知道,那其实都是扯淡的,而那些所谓的好皇帝只不过是几个混帐皇帝中扯淡扯的较好的几个罢了!
项羽是本色英雄,因为他选择了爱!选择了虞姬!刘邦是天下枭雄,因为他选择了天下,权力,他失去了爱,还有信任!
项羽抱着虞姬时,他说,你愿不愿意跟着我,我喜欢上你了!虞姬说,我跟着你!虞姬做到了,她确实是一个好女孩,她没有像一般的女人那样,在自己男人失势时选择离开项羽,虽然项羽对她说,我给你一个从新选择的机会,而虞姬却选择跟定项羽,虞姬也明白,垓下之围,四面楚歌只不过是自己与自己男人上路的哀歌而已!虞姬是战争的牺牲品,项羽也是,他们若生于和平年代,本能够白头偕老,恩爱相随,手挽手,共绾青丝!但是,项羽虞姬,他们注定要不平凡,破釜沉舟,宰割天下,鸿门一宴,坐失良机!
项羽是不幸的,他不幸的成为历史的操盘手,却又不能左右,幸运的是,在被历史规则戏弄中,两个霸主中,只能存活一个,无论另一个人是谁,都必须死!有一个女人,至死不渝的爱着他,陪着她,走完人生的最后的路程,他在短暂的一生中放出了自己最璀璨的光芒!
刘邦是幸运的,他的无耻不要脸,或则说成是顺应天下,为民着想,他夺得了宝座,甚至是自己喜欢的女人虞姬,当然,虞姬要的不是荣华,如果虞姬要的是荣华而已,那她也只不过是楚馆之中一个姿色出众的歌女而已,而姿色出众的歌女,普天之下不知有几千几万了,而单单一个虞姬岂可流芳百世!虞姬是最纯洁的一个璞玉,最素雅的女子,只有刘亦菲的出演方可担当起虞美人这个称号!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刘邦很幸运的赢得天下共主,但是却彻彻底底的是一个可怜的`的人,在他那么多的女人之中,竟然没有一个女人值得去信赖,值得去爱,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男人的悲哀!
其实,楚汉之争,权位之争,刘邦是赢家,但是情感的输家,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想想一个男人,妻妾成群,而这些人竟然都不能相信,这是多么的可笑啊!维持这些女人与刘邦之间关系的竟然只不过是刘邦的天下,刘邦的财富、权力和荣华,刘邦的女人爱刘邦是因为刘邦可以带给她们荣华富贵,而项羽的女人虞姬爱项羽,就是只爱项羽的心,不为其他,只是那句,我跟着你,无论生死!即使没了天下又有何妨!项羽是幸福的,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活人,刘邦是失败的,因为他是个政治工具,无情的战争机器而已!
其实,刘胜项败是不难理解的,因为战争是从来不需要感情的,而恰巧项羽是有感情的,刘邦是无情的,无情的是很容易将有情的干掉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受伤的往往是多情的!
正所谓,天地如棋,人生如梦,输赢胜算,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鸿门宴传奇的电影观后感 篇六
《鸿门宴传奇》是中国香港地区导演李仁港的作品,以鸿门宴为冲突中心,重新解构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故事。秦末乱世,刘邦追随霸王项羽,并与其结为异姓兄弟,一心想着天下太平以后,和自己的兄弟一起回家乡喝酒。义军首领楚怀王为抑制刘、项二人,设下“先入咸阳,册封秦王”毒计。刘邦先入咸阳,项羽在函谷关大败秦兵二十万,对刘邦虎视眈眈。
张良也向刘邦献策,不宜与项羽硬拼。项羽手下谋士范增在刘邦交出咸阳之后,设下“鸿门宴”,要借机除掉刘邦。谁知刘邦以一跪化解了项羽的怨恨,以如厕为借口逃离虎口。此后,张良和范增各为其主,争夺天下。最后,霸王项羽在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自刎而死。张良等人却被范增的“锦囊妙计”所制。
影片开场,在空旷的原野中,雪花漫天飞舞,一群太学生在太傅刘玄的带领下去瞻仰鸿门宴遗址,这已是汉高祖刘邦驾崩二十年之后。大殿上陈列着的“无字灵位”是谁的?当年高祖的坐在哪里?太傅不能给出年轻人答案。这时一位矍铄的老者,意味深长地揭开了这段历史的真相。这位老者就是张良,鸿门宴时刘邦手下的谋士。在刘邦和项羽的光环下,在汗牛充栋的史书中,张良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人物。开场以后,就在张良的叙述视角下,陈述楚汉相争这段大历史。这段大历史,以及刘邦、项羽这两位大人物也因此得以被全新的角度重新解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刘邦的形象向来与泼皮无赖、贪图富贵、心狠手辣、过河拆桥等小人形象联系在一起。在《鸿门宴传奇》中,刘邦变得丰满起来。刘邦与项羽结为兄弟,在将与秦军决战的时候,受项羽之托护送虞姬。刘邦并没有怨言,是在手下樊哙的“煽动”下,才起了“反项”之心。在迂回包抄咸阳的途中,刘邦舍身护虞姬,对虞姬说,身不由己。这两个段落让刘邦身上开始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让我们开始相信:原来刘邦并不是泼皮无赖,他很可能是正人君子;原来刘邦不是贪图富贵,是为了不让兄弟们伤心,不让流兵成痞,是身不由己。当刘邦入主咸阳,遇张良,谈天下事,为了不让咸阳城生灵涂炭,刘邦率部退守霸上。又一个段落,鸿门宴上,刘邦屈膝下跪,张良与范增对弈。从此刘邦的命运掌握在张良手里。后来。垓下之围,四面楚歌,全拜张良所赐。一定程度上讲,贪图富贵的是张良,是刘邦手下的布衣将相。当刘邦得到范增留给项羽的锦囊时,刘邦又不自觉的成为了范增手中的棋子。过河拆桥,始作俑者应该是没有“过河”的范增吧。项羽的形象亦然,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那个刚愎自负的霸王。
故事主体情节线看似仍然是刘、项相争,但是刘、项却是被动的跟着故事的节奏。仍以刘邦为例。刘邦从出场到“送嫂还乡”,还算是主动的处理自己个人冲突。从取咸阳开始,刘邦都是在被动的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冲突,而造成这些冲突,并不断的造成鸿沟,一步一步将刘邦推向历史最前沿的正是,张良、范增、樊哙这些小人物。最后,刘邦对这段大历史进行“盖棺定论”的总结时,也用虞姬的话来讲:你知道赴会的代价吗?
就这样,小人物往往不经意间就改变了大历史的走向。在《鸿门宴传奇》中的起关键作用的的小人物就是张良和范增。
范增是项羽的军师,也是项羽仰仗的“亚父”。范增曾对项羽说:看来我真是把你宠坏了,莫非真要我早点高老归田,你才能真正长大。范增虽是小人物,对项羽影响却很大,在刘邦兵败,张良入幕之前,项羽对其是言听计从。后来,项羽大势已去,范增准备了锦囊:反间计,只求两败俱伤。张良是刘邦的谋士,他深知范增计谋三倍于自己,从鸿门宴对弈开始,便想除掉范增。张良成功的时候,张良无奈地对范增说:我这步棋下的太重了。对范增的愧疚之情溢于言表。范增答道:你像极了年轻时候的自己。这是两个小人物的惺惺相惜,在他们对弈的棋盘上,无论是项王还是汉王,都是他们手中的一颗棋子而已。
《鸿门宴传奇》中还有以个不得不说的小人物就是樊哙。樊哙最大的愿望就是天下安定以后跟主公一起喝家乡酒,他不想做官,也不会做官。樊哙可以为主公冲锋陷阵,甚至为给主公争一先手,自断小指,但是他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他的主公会变,他接受不了。在一众小人物中,樊哙是真正的“草根”。说的这里,想起李仁港导演的另一部电影《三国之见龙卸甲》,用“草根”罗平安的叙述视角,以小人物重现解构大历史,陈述常胜将军赵子龙兵败凤鸣山的史话。《三国之见龙卸甲》中的罗平安跟樊哙一样的善良、执拗。胆小如鼠的他可以冒死去救赵子龙,却为了自己可以风光的回老家出卖了自己的好兄弟、好战友。两部片子唯一不同的是,身为“草根”的罗平安在陈述完故事以后,没有能力作一个结语。而张良却可以郑重的为虞姬立一块“无字灵位”,叹息一声:高祖皇帝又何尝不想把他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导演李仁港有深厚的国画功底,这使他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有比较深的了解,对于把我历史题材的影片有很大帮助。就上面提到的两部片子而言,在《鸿门宴传奇》中,导演把对于棋道的理解当作是贯穿全片的线索之一。张良用反间计除掉了范增,范增却也留个张良一个反间计,提炼出两败俱输的点睛之笔。在《三国之见龙卸甲
》中,赵子龙发迹于凤鸣山,也埋骨于凤鸣山,导演把它归结为一个圆,而圆既是佛家又是道家,都是传统的信仰。这些古典元素不仅让影片更加真实,而且由于传统文化的含混性,也赋予影片多义性解读的可能。
另外,作为土生土长的香港导演,李仁港对“草根”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两种文化背景,李仁港导演用小人物,甚至是“草根”的视角解构历史事件成为可能。
随着观众观影经验的积累,审美水平不断增加,一些传统意义的商业大片和主旋律电影已经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即使是在票房上取得了很高的收入,口碑上却遭遇“滑铁卢”。我个人认为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一些影片中本应有的人文关怀被浓厚的商业气息所取代;二是,编剧和导演讲故事的方式过时,往往是观众刚看完开场就可以准确无误的猜到下面的发展和结局。就第二点来言,换个视角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对于历史题材的影片,《鸿门宴传奇》应该算是一个范例。当然,用小人物解构大历史,大历史背景还是要尊重的,否者就不叫解构了,应该叫颠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