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优质3篇】
《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 篇一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由印度导演尼提什·蒂瓦里执导的运动剧情片。这部影片以真实的故事为基础,讲述了一位父亲为了实现女儿的摔跤梦想,奋力拼搏的故事。观看这部影片后,我被影片中的情节和主题所深深触动。
首先,影片展现了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深爱和支持。在印度的传统观念中,女性往往被限制在家庭中,不被鼓励参与体育运动。然而,主人公马哈维尔·辛格(饰演阿米尔·汗)却给予了他的两个女儿完全不同的待遇。他相信女儿可以像男孩一样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为此付出一切努力。他不仅鼓励女儿参加摔跤比赛,还亲自担任她们的教练,为她们提供坚实的支持和指导。这种父爱的力量感动了我,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他在我成长过程中一直给予我无尽的鼓励和支持。
其次,影片通过摔跤比赛的场景,展现了女性的力量和勇气。在影片中,女主角的姐姐巴比塔(饰演萨尼亚·马尔霍特拉)和妹妹吉塔(饰演法缇玛·桑什·谢赫)都面临了重重困难和阻力。然而,她们不屈不挠,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赢得了比赛的荣誉。她们的坚强和勇气,让我深受鼓舞。这部影片不仅展现了女性的实力,更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论性别或其他社会标签如何。
最后,影片中的父女情感也让我感动不已。马哈维尔·辛格是一个坚强的父亲,他为了女儿的梦想,不惜一切代价。他愿意为女儿战胜困难,也愿意为女儿承担责任。与此同时,女儿们也感受到了父亲的爱和付出,她们对父亲的依赖和尊敬使我动容。这种深厚的亲情让我回想起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我也希望能够像马哈维尔·辛格一样,给予父母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总之,《摔跤吧!爸爸》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它通过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传递了许多重要的价值观。它让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梦想的权利,无论困难多大。它也展示了父爱的力量和女性的实力。这部影片让我深受触动,同时也激励我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并对他人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 篇二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真实而感人的电影,这部影片通过讲述一个父亲为女儿的梦想而拼搏的故事,打动了观众的心。观看这部影片后,我深深地被影片中的主题所触动,对于家庭和梦想有了新的思考。
首先,影片中的马哈维尔·辛格是一个顽强不屈的角色。他是一个退役的摔跤手,但他的梦想并没有因此而终结。相反,他将自己的梦想转移到了女儿身上,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主动选择了辞去稳定的工作,成为女儿的教练,并不断鼓励和支持她们。他的坚持和勇气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明白一个人拥有梦想并为之奋斗的重要性。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次,影片中的家庭关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哈维尔·辛格与妻子的关系并不完美,他们之间存在着矛盾和摩擦。然而,当他们面对女儿的梦想时,他们团结在一起,共同为之努力。这让我意识到,家庭的力量是无可替代的。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温床,家庭成员间的支持和理解是实现个人梦想的重要动力。这部影片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家人的关系,并激励我更加珍惜和关心家庭。
最后,影片中的女性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印度的传统观念中,女性往往被限制在家庭中,不被鼓励追求自己的梦想。然而,影片中的女主角巴比塔和吉塔打破了这种观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她们不仅在比赛中展现了出色的实力,也向世人证明了女性的力量和勇气。这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受性别或其他社会标签的限制。
总的来说,《摔跤吧!爸爸》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它通过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传递了许多重要的价值观。它让我明白了一个人追求梦想的重要性,家庭的力量,以及女性的实力和勇气。这部影片让我重新思考了自己的生活,并激励我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珍惜和关心家庭,并给予他人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 篇三
《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
首都体育学院校长、国际教练教育委员会副主席、博士生导师钟秉枢教授说:“以往影片在写小人物如何成为明星时,没有从人性角度去揭示幕后故事。实际上我们有太多的冠军,比如王军霞和影片中的吉塔一样来自社会草根阶层。影片呈现出来的是普通人成为冠军的成长经历,和一个普通人成为冠军的回味和体验。人们想知道这些人为什么成为了冠军,但是我们的体育影片几乎没有揭示这些人如何成为冠军。”
影片最先出现的运动员形象是父亲,一位始终心怀冠军梦想、想着为国争光,却因生活所迫而放弃的摔跤运动员。影片所有的演绎都源于父亲对摔跤运动的热爱、对世界冠军的渴望、对为国争光信念的执着,影片用体育的方式讲述着热血人生的励志哲理。
钟教授说到了一句台词:从生至死,人生就是一场摔跤比赛。他说:“体育就是人生缩影,人生现实生活的竞技场。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运动员从追梦,到梦碎,又到梦想重塑的过程。影片充分展现出建立自我,成就自我,迷失自我,找回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恰恰是普通百姓需要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一部影片让每个人都有了一回人生体验。”
竞技魅力
经典对白:机遇稍纵即逝,用你每滴汗水来争取,坚信你会获得更多,命运也会向你的努力屈服。
竞技体育的成功必须建立在艰苦训练的基础之上。父亲教给两个女儿摔跤的礼仪、技术、体能和意志,这些都是她们摔跤道路上最根本的东西。父亲通过自身努力培养两个冠军女儿,看起来是神话,其实是建立在系统的知识传授和科学的专业训练基础之上。这是一部经典体育影片,也是一部很棒的摔跤推广影片。
曾任北京摔跤队总教练、现任北京市摔跤协会主席梁德金介绍北京摔跤队的队员和教练都去看了电影,影片中真有值得学习的技战术思维。梁德金说:“影片里的跤种属自由跤,也叫国际跤,演员的每个动作展示得淋漓尽致,是一次难得的自由摔跤的普及。练摔跤这个项目,对于运动员以及青年人和孩子,都是一个意志品质的磨练。”
影片里的女儿和父亲将摔跤的味道演绎得棒极了,梁德金说:“摔跤是相当艰苦的项目,需要直面对手,不借助其他工具,就是两个人的直接对抗。看了影片,大家就体会到摔跤对抗技术层面非常多,可谓是全方位的动作,脚、手、头、腿、胳膊都在动,还有思维,进攻和防守非常连贯。这部影片极好地推广了摔跤这个项目,还把临场指挥和应变之策都演绎得很真实和精彩,摔跤的魅力都表现出来了。”
人生成长
经典对白:正面迎战吧,这正是你生来的目的!
如何让孩子去面对失败和挫折,对于现在的父母来说是一门学问。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挫折的态度。”这个态度,需要家长们去教孩子们如何面对。
影片中父亲带领女儿们学摔跤,遭到村民们的嘲笑,父亲不在意,也告诉女儿们,不必在意。在最开始的训练中,总是一次次失败,可父亲没有放弃,鼓励她们站起来。在输掉比赛后,父亲跟女儿一起分析比赛,鼓励她。很多人告诉父亲,女孩练摔跤不会成功,但父亲一直无比坚定,女儿终获冠军。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的天赋有时会引来众人的一些讨论,作为家长应该对孩子有一份信心,不轻易受外界干扰。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青少处处长郭荣感叹自己看得热泪盈眶,她说:“从剪头发被动变成主动,到刻苦训练,坚韧不拔,取得金牌。影片激励人心,而我们引导青少年积极向上的`作品太少了,体育影片过去说教太多。那个爸爸语言根本不多,没有废话,也没有打骂,但坚守信念。人家也没有说教非要爱国,但渗透出了爱国主义精神。青年人都应该去看这部影片,的确很震撼,影片本身就是教育,体育就是一种教育。”体育心理学家高志青是带着女儿一起看的,“女儿上小学四年级,我和她说把头发剪了吧,否则运动不方便,女儿就是不听,看完这部影片,她主动要求剪头发,这就是一个小变化。”
钟秉枢说:“金牌对人的塑造太重要了,竞技场必须争金才能打动人。”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司长涂晓东说:“现在我们似乎走到另一个极端,说金牌不重要,金牌怎么不重要?影片中父亲在决赛前和女儿说的话多好,‘银牌很快就会被人淡忘,而金牌获得者会成为榜样,榜样会永远被人铭记’。作为运动员就应该树立远大目标,无论多少困难,都难以阻挡。”
突破禁锢
经典对白:爸爸不是每次都能来救你,你要自己战斗,尽全力……救你自己!
影片不仅让观众看到摔跤运动的热血场面,也让人看到竞
技体育背后的人文关怀。高志青说:“影片用摔跤讲述人生情怀,打破的是心理框框,不束缚自己,打破惯性思维。”无论哪一类体育项目,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艰苦的付出。钟秉枢说:“影片把小人物的奋斗呈现给我们,尤其是那句‘爸爸不是每次都能救你,你要自己奋斗,你要救你自己’,这说明家长不可能给你所有,孩子必须要独立成长。在最后决赛中,父亲被关进小黑屋无法观赛,吉塔没得到父亲的现场指导,而是整合所学所练所悟,在危局中重塑自我,创造辉煌。”涂晓东说:“父母爱孩子的方式不同,女儿最终强大起来,真正地独立面对人生,赢得人生,父爱如山,这个过程对于中国家长有很强的教育价值。”
郭荣感叹:“最后的那一刹那,吉塔逆转绝杀夺取金牌,特别感人。记得过去我看过《排球女将》,永不屈服、永不认输的精神令人感动,这种东西才能带动青年人,我们体育界、影视界和教育界都应该反思。体育的魅力令人震撼,凝聚人心,希望大家都去看一看《摔跤吧!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