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故宫》观后感(优质6篇)
纪录片《故宫》观后感 篇一
《故宫》是一部让人叹为观止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以其精美的画面、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讲述方式,让观众对中国古代皇家文化和故宫这一宏伟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纪录片以宏大的镜头展示了故宫的壮丽景色。无论是宫殿的金碧辉煌,还是庭院的静谧优雅,每一帧画面都给人一种震撼和敬畏之感。导演通过鸟瞰、特写、缓慢移动的镜头等手法,将故宫的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故宫的庄严与壮美。
其次,纪录片通过丰富的历史背景介绍,让观众对故宫的历史沿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从明朝的建造者朱棣,到清朝的乾隆皇帝,再到现代的故宫博物院,每一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导演通过专家学者的解说和历史文献的引用,将这些故事和文化内涵娓娓道来,使观众对故宫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最后,纪录片通过生动的讲述方式,让观众对故宫内部的日常生活有了更加真实的感受。从皇帝的起床到入宫妃子的选秀,从宫女的生活琐事到宴会的盛况,每一个场景都透露出一种尊贵而繁复的氛围。导演通过采访宫廷文物保护专家、参观故宫的游客以及现代故宫工作人员,展示了故宫的独特魅力和细致入微的管理工作,让观众对故宫的内部运作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总的来说,纪录片《故宫》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它不仅通过精美的画面展示了故宫的壮丽景色,还通过丰富的历史介绍和生动的讲述方式,让观众对故宫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部纪录片不仅是对故宫的一次致敬,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弘扬。
纪录片《故宫》观后感 篇二
《故宫》这部纪录片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故宫这一宏伟建筑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受。
在观看纪录片时,我被故宫的壮丽景色所震撼。每一帧画面都充满了庄严和壮美,无论是宫殿的金碧辉煌还是庭院的静谧优雅,都给人一种无法言喻的震撼感。纪录片通过精美的摄影和剪辑,将故宫的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在观众面前,仿佛置身其中。我几乎可以感受到故宫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这种感受令人难以忘怀。
除了故宫的美景,纪录片还通过丰富的历史介绍让我对故宫的历史变迁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从明朝的建造者朱棣到清朝的乾隆皇帝,再到现代的故宫博物院,每一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导演通过专家学者的解说和历史文献的引用,将这些故事和文化内涵娓娓道来,使我对故宫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此外,纪录片还通过生动的讲述方式展示了故宫内部的日常生活。从皇帝的起床到入宫妃子的选秀,从宫女的生活琐事到宴会的盛况,每一个场景都展示了故宫的独特魅力和细致入微的管理工作。导演采访了宫廷文物保护专家、参观故宫的游客以及现代故宫工作人员,让我对故宫的内部运作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这些细节展示了故宫的独特之处和其作为中国古代皇家文化的重要象征。
总的来说,纪录片《故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通过精美的画面、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讲述方式,让我对故宫的壮丽景色、历史变迁和内部运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部纪录片不仅是对故宫的一次致敬,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弘扬。我相信,通过这部纪录片的传播,更多的人将能够了解和欣赏到故宫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纪录片《故宫》观后感 篇三
记忆中的故宫星星点点,而那些零星的记忆也是来自平时看的电视剧和小说中的描述。而《故宫》这部纪录片让我对故宫这一伟大的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
纪录片《故宫》分为十二集,这次我们看了第三集《礼仪天下》和第四集《指点江山》。虽没有全部欣赏完这部巨制,但也能从中看出该片的电视工作者们的用心。他们将故宫的人文底蕴展现在我们面前。影片中,一座座辉煌的宫殿,雄伟的中远景拍摄。故宫,这座集合了无数工匠心血的建筑群展示在我们面前。故宫,这座带着时间的洗礼和历史的沉淀的建筑,在我们面前散发着它独特的光辉,而《故宫》这部纪录片就成为其展现其光辉的载体。
《礼仪天下》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的礼仪制度。说到礼仪,不能不提到宫服的穿戴。宫服的穿戴一般与祭祀有关,祭祀被喻为与上天对话,所以礼仪必须规矩。祭天穿蓝官服,祭地穿黄官袍,祭日穿红官袍,祭月穿月白色官袍。祭祀也分大祭,中祭,小祭。大祭由皇帝执行,小祭由官员执行,但是中祭有时皇帝执行,有时由官员执行。紫禁城是个封建等级极度森严的象征,在里面发生礼仪之争是在所难免的。这部片子向我们完整的展示了明清时期的礼仪制度,而其中的一些情景再现令我们印象深刻。
《故宫》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动画技术和电影的多种拍摄手法。在《故宫》中,电脑特技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故宫的场景:从前门外,快速地向北移动,经过天安门,沿着故宫的轴心穿过了整个紫禁城,然后镜头上移,展现了故宫的全景,或者倒过来走位,这样的空间感的突破无疑更加立体和真实地展现了故宫的全貌。
《故宫》这部纪录片为我们了解中华民族建筑史上的一个瑰宝提供了很多资料,这种纪录片应该普及下去,让我们对先人留下来的文化瑰宝有更多的了解。
纪录片《故宫》观后感 篇四
公元1406年,明代永乐帝开始修建故宫。《明史》上说,历时15年才最后完成。此后的明清皇帝又多次重建和扩建,但整体面貌幵无多少改动。
故宫里一共居住过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永乐皇帝朱棣,最后一位皇帝是清宣统皇帝溥仪。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均建筑在8米 宽的巨大平台上,总面积约85000平方米。其中的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其时数千人山呼“万岁”,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尽人间气派。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
内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这是皇帝及其嫔妃居住的地方,一般称为 三宫六院”。在居住区以北还有一个小巧别致的御花园,是皇室人员游玩之所。明朝和清初的皇帝均住在乾清宫,皇后住坤宁宫,交泰殿则是皇后的活动场所。清朝中后期,皇帝和皇后都搬至西六宫等地去了,最著名的是养心殿,从雍正皇帝起,这里就成为帝王理政和寝居之所,慈禧太后也在此垂帘听政,时间长达40余年。
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紫禁城,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城之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 通过参观故宫,我了解了故宫的历史和建筑特点。
天斧神功的山石,造型优美,在此园悠闲漫步。给你一个心旷神怡的感觉,好不令人陶醉。军机处是我国明清时期议事重大决策的场所。令人可想,当年皇帝在此为保护国家疆土而在此作出的决定。它为巩固我国的国防做出过巨大贡献。
故宫的建筑,使我感到它是历代统治阶级生活,工作的一个完美的人间天堂。
纪录片《故宫》观后感 篇五
看完《故宫》这部纪录片,有个词一直在我脑海中显现,那就是“奇迹”。
这个奇迹的产生似乎就是古代皇帝的一个命令。公元1406年,明代永乐皇帝朱棣夺过皇位后,将自己原来的封国北平设为第二京都,改名为北京,耗费无限人力物力历时15年终于建成紫禁城。古代封建帝王称自己为天帝之子,而深红色的宫墙和金黄色的琉璃瓦是故宫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也是皇家高贵身份的象征。紫禁城内最尊贵的建筑是太和殿,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长宽比例为9比5,象征着九五之尊。
而影片中在向观众展示玉器时多采用镜头慢慢拉近的手法,给人以视觉的刺激效应;或采用由平拍慢慢转入俯拍的手法,展现玉器年代久远的神秘感。大量的推拉镜头、降格拍摄等塑造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在对光线的控制上也把握的很好,天空中流动的浮云,表现出了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沧桑。具有运动感,动静结合。
紫禁城在建后的二百多年里,不仅多次经历了雷雨、失火等天灾的侵害,也历经了一次改朝换代这座华丽的宫殿里曾住过两家人,朱家和爱新觉罗家。紫禁城中只有一些重大的事件有所记载,并且无一例外都是为了皇权的争夺。深红的高大砖墙,金黄色的硫璃瓦,宫殿的棱角向天翘起,格局统一,设计整齐,宽敞大道,高阶皇梁,暗示着封建的等级的森严。
故宫这个奇迹历经了风雨磨难,屹立不倒,其中的文化珍宝更是凝聚了千百年文化的结晶,不管如何,我们应该永远铭记。
纪录片《故宫》观后感 篇六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五千余年的历史。从古至今,发生的事情以及杰出的伟大人物数不胜数,建筑物也不可计数。在这些建筑中,我努力寻找自己心目中最美的建筑——沈阳故宫。
为曾来到沈阳故宫,我却早已闻其名。听人说:“沈阳故宫被一堵高大的红墙包围着,每一座建筑都有各自的特点,它们高大地站立在白色栏杆里面。”我又通过书籍查阅资料,沈阳故宫占地6万余平方米,共有建筑114座,五百余间。
来到沈阳故宫,它可比我想象得更加雄伟。沈阳故宫分为沈阳故宫东路、沈阳故宫中路和沈阳故宫西路。它始建于1625年,完成于1783年。160年间三个不同时期经三位清代皇帝御批修建。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1625-1626年间,建了沈阳故宫东路——大政殿、十王亭、銮驾库、奏乐亭。其中最有名的是大政殿。它建于1625年,高19.2米,是八角形建筑。共有六扇门,象征“八方归一”;俗称“八角殿”,坐落在1.5米高的须弥座台基上,从里到外没用一根钉子,大政殿的八角顶代表满族的“八旗制度”。它不仅是沈阳故宫的标志,也是沈阳故宫的符号。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在1627-1637年间,建造了沈阳故宫中路——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崇政殿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是皇帝上朝的地点。后面是三层高的凤凰楼,它建在3.8米的高台上,是清代沈阳的最高建筑。
清高宗乾隆皇帝,在1754-1783年间,建造了沈阳故宫西路。从红色建筑中,文朔阁更会让你眼前一亮。它是沈阳故宫中唯一一座以黑、白、蓝、绿为主的色调的建筑,仿浙江宁波天一阁而建。外观二层,内部三层,此楼阁收藏《四库全书》。
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有三个不同的特点。北京故宫殿高宫低;屋顶是黄琉璃瓦;建筑牌匾左边是汉文,右边是满文。沈阳故宫宫高殿低;黄琉璃瓦镶嵌着绿边;建筑牌匾左边是满文,右边是汉文。
沈阳故宫没有北京故宫外面清澈见底的护城河;没有北京故宫面积大;没有北京故宫雄伟……但是沈阳故宫奥秘无穷,记载着清代的历史和光辉的一页,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