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留守孩子》有感(精彩3篇)
观《留守孩子》有感 篇一
《留守孩子》是一部以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纪录片,通过记录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深入探讨了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深感震撼和思考,留守儿童的遭遇引发了我对社会责任和教育问题的关注。
纪录片中展示了许多留守儿童的生活场景,他们通常是由父母外出工作,留在农村老家的孩子。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情况下,他们需要自己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如学习、饮食、衣着和安全等。这些孩子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他们孤独、失落、缺乏爱和关怀,心灵上的空虚和对未来的迷茫常常困扰着他们。他们不仅要面对生活的压力,还要应对来自同伴的欺凌和社会的歧视。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感到留守儿童背后隐藏着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首先,父母外出打工的现象反映了中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困境,农村缺乏发展机会和就业机会,迫使父母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这种现象不仅导致留守儿童在物质上的匮乏,更重要的是,他们失去了与父母亲密的亲子关系,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其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他们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学习环境差,师资力量不足,这使得他们的学业发展受到限制,将来面临更多的就业困难。
观看《留守孩子》之后,我认为我们不能对留守儿童的遭遇视而不见,我们应当关注他们的生活和成长,并尽力提供帮助。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公共服务,以改善农村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其次,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和投入,提升教育质量,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此外,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到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工作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留守孩子》这部纪录片让我反思了社会责任和教育问题。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该行动起来,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生活条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和进步,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观《留守孩子》有感 篇三
观《留守孩子》有感
今天上午,和朋友去赣南剧院观看了中国第一部反映农村留守孩子生活和命运的电影——《留守孩子》,感慨颇多。
故事发生在落后农村的一所小学里,一群父母在外地打工、经商,全由爷爷奶奶或者亲朋好友领养的孩子,电影突出展示了其中的四个“坏孩子”和一个好女孩的事情。前者整天无所事事,白天不认真上课,而是去网吧肆意鬼混,玩暴力游戏、看暴力电影以及听惊爆音乐,放学回家也不认真做功课,学习态度极其不端正,成绩不理想。堕落不前,不思进取。老师曾多次对其进行批评和教育,效果不佳,多次做家访,找其监护人交流情况,同样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在风云变幻的社会面前,他们不但没有改过自新,反而情势越来越严峻,甚至发展到天天到社会上惹是生非,打架斗殴,给学校和社会带来极坏的影响。曾被派出所拘留,在老师的一再求情和担保的前提下,好不容易才放人,一走出派出所,他们四人仍不思悔改。有一天,因一件小事跟网吧老板争吵了起来。老板以为事情就是吵吵而已,谁知道,那四个坏家伙竟然操起凳子,直接砸向老板,把他打得头破血流,致使他当场昏过去了。当然,他们逃不过警察的'逮捕。办案民警见其又是这屡教不改的留守孩子,经跟学校沟通,创建了留守孩子之家,专门教育管理留守孩子,使他们可以安安心心学习文化知识。不管怎样,渴望父母的关爱之心永不改变。
后者叫月月,她的情况跟他们完全不一样。她也是留守孩子,跟自己的婶婶一起生活。与其说婶婶照顾她,还不如说她照顾婶婶及她的全家。月月每天走大老远的山路上学,每天学习就已经非常辛苦和劳累,可恶的婶婶仍然要求月月每天回家先去割草,放牛,否则只能饿肚子,更谈不上关心她的学习生活等等。月月非常懂事,每天仍然都按时完成婶婶的苛刻任务,然后才回去吃那点冷饭冷菜。尽管条件艰苦,但无法阻挡她
对知识的渴望,总是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认真做功课,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各科成绩都非常优秀。常常受到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表扬,心里满是滋味,但从来就盼不来婶婶的丝毫笑容,多么期盼能回到父母的身边,希望他们可以好好呵护自己,关心自己。从这两条鲜明的线索中,显然反映出来一个共同主题:留守孩子渴望父母的关爱,盼望有一个温暖的家。每当夜幕降临,孤独的孩子在漆黑的夜中含泪盼着父母早点回家,孩子需要他们的爱。
我国目前有1.3亿农民常年在外面打工、经商,由此产生2000多万少年孩子留守家中,他们大都生活在荒远的村庄,没有父母的精心呵护,这正是我国“三农”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妥善解决留守孩子的养育、教育问题,对下一代的成长成才,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