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观后感【实用3篇】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一
穹顶之下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纪录片。通过展现被隔离在人工穹顶下的动物,它向观众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和动物权益的忽视。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感人类需要更加关注和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首先,穹顶之下通过独特的拍摄手法和精细的剪辑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了大量的砍伐森林、破坏海洋生态系统、污染空气和水源的场景。这些画面让人痛心疾首,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行为对地球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人类的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和短视的行为导致了环境的恶化,给动物们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其次,穹顶之下还关注了动物权益的问题。纪录片中,我们看到许多动物被困在人工穹顶下,失去了原本的生活环境和自由。它们被关在狭小的空间里,无法追逐猎物、自由觅食,甚至无法感受到阳光和自然的气息。这种对动物的剥夺和虐待是不可接受的,我们必须为动物权益发声,呼吁停止这种对动物的残忍行为。
最后,穹顶之下给观众带来了希望。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和努力。有些人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开始采取行动来保护地球。他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呼吁政府和企业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这些努力让人看到了希望,也鼓励着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事业中。
总的来说,穹顶之下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纪录片。它通过展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动物权益的忽视,向我们警示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保护地球。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地球的未来努力奋斗。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二
穹顶之下这部纪录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对全球环境问题和动物权益的揭示,它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这部纪录片提醒我们,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保护地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穹顶之下向观众展示了全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呈现破坏森林、污染海洋、空气和水源的画面,纪录片让人们意识到人类的行为对地球的影响是如此之大。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必须采取行动来减少我们的环境足迹。
其次,穹顶之下关注了动物权益的问题。纪录片中展示了许多动物被困在人工穹顶下,失去了原本的生活环境和自由。这些画面让人心痛,也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必须为动物权益发声。动物是地球上的一部分,它们有权利生活在自己的自然环境中,我们必须尊重这些权益。
最后,穹顶之下给观众带来了希望。纪录片中展示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和努力。有些人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呼吁政府和企业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这些努力让人看到了希望,也鼓舞着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事业中。
总的来说,穹顶之下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纪录片。它通过揭示全球环境问题和动物权益的忽视,向我们提出了重要的问题和挑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地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三
穹顶之下观后感
《苍穹之下》是由柴静执导的一部时长103分钟55秒,以讲述柴静本人进行雾霾调查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穹顶之下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柴静的《穹顶之下》是我唯一一个没有使用快进,从头看到尾的国产纪录片。不夸张说,它代表了我看过的国产纪录片最高水平,值得每一个生活在雾霾阴影下的国人观看。柴静在片中讲述了三个问题,什么是雾霾,造成雾霾的原因,我们该怎么办。
《穹顶之下》获得大众支持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争议。多数批评来自质疑片中内容是否科学,结论是否严谨,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否有效。尽管这些批评有它们各自的合理性,但我认为瑕不掩瑜,并不影响《穹顶之下》成为一个经典的雾霾科普片。毫无疑问,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到了严重影响每个人生活的程度。尽管雾霾是否造成癌症发病率上升等问题还存在争论,但以此否定《穹顶之下》,我以为属于见木而不见森林的做法。而且柴静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也表现得比较严谨,我在本文最后会对这些问题简要谈谈看法。这个文章重点谈《穹顶之下》反映的'两个重要经济问题。惊讶的是这些问题在讨论中并没有受到多少重视,但我认为它们是这个新闻调查的核心贡献。
《穹顶之下》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大胆批评了政府在环保方面的两个硬伤。第一,该伸手的管理的地方没有出手,造成环境严重恶化,走了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第二,不该伸手的地方手伸太长,以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为理由鼓励和发展了一批污染严重,效率低下的企业。
一些批评者把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直接对立起来,认为中国目前是发展中国家,不应该采用西方的环境标准;如果强调保护环境,就会降低中国经济增长,削弱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些观点听似有理,但存在很强误导。首先,中国采用的环保标准已经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现状,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标准。其次,污染环境获得的成本优势根本不能称之为“国际竞争力”,属于饮鸩止渴,杀鸡取卵的行为,不可能长期持续。不客气地说,这种通过污染自己环境来压低产品价格的做法,从本质上讲是牺牲自己的环境来补贴国外消费者的愚蠢行为。
作为科普性质的新闻调查,《穹顶之下》最大的贡献和成功,是对大众环保意识的唤醒。市场在环境问题上的失灵不仅表现在污染人不用买单,而公众也往往不重视自己权利受到的伤害。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存在空气中,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比空气污染甚至有过而不不及。为什么单单雾霾问题得到这么多人重视?原因很简单,雾霾比其他污染更直观,直接受影响的人数更多,而且直接影响到了最有话语权的城市人群。在过去几十年中,尽管大众的环境权利一再被污染企业侵犯,多数人基本都采取了事不关己的态度。希望《穹顶之下》带来一场环保意识的变革,推动大众主动参与和督促政府做好环境工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大家都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改善环境才可能不再成为一句空话。
此外,《穹顶之下》还成功在下面几个方面。第一,选题好,瞄准了一个关系的民生的重大问题。我1999年到美国求学后,每次回国除了为国内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亲朋好友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而高兴,一个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空气质量的恶化。一次到北京开会,前一天晚上有朋友专门打电话提醒我北京的PM2·5又爆表了,让我去前买个防毒口罩备用。电话结束后,我坐在桌子前沉默了很久,哭笑不得。
第二,《穹顶之下》内容相对客观,资料翔实,问题深入。柴静的采访非常专业,敢于理性地挑战被采访者的观点,以此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最可贵的是在影片制作上充分考虑了观众的承受能力,通过直观形象的形式进行科普。和多数说教式国产纪录片不同,柴静在《穹顶之下》里通过数据,通过不断提出问题而引发观众思考。尽管有人指责该片不够严谨,但作为科普片,我认为柴静已经做得非常出色。她采访了普通民众,医疗和环境专业人员以及政府官员,从多个角度展现了雾霾问题。就客观性和真实性而言,比崔永元的转基因调查高出无数个数量级。比如她并没有一口咬定雾霾是造成中国癌症发病率上升的原因,而是通过
医生之口用猜测的语气提出这个问题。她更没有把女儿的病归咎到雾霾,而是作为自己更加关心健康和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人认为这种表达方式存在误导性,这个完全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作为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观众,不应该被这种表达方式误导。此外有人甚至以柴静的私生活为由,或者臆测她收了国外敌对势力的资金,真正意图是破坏和私有化国企这些阴谋论的角度反对《穹顶之下》。这些情绪化的反对根本不值得浪费时间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