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者的读后感【精彩6篇】
天行者的读后感 篇一
《天行者》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籍。作者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故事,引发了我对生命意义和自由意志的思考。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卢克的年轻人,他是一个农民,过着平凡而无趣的生活。然而,一天,他意外地发现自己有着与众不同的力量,他成为了一名绝地武士,开始了一系列冒险和战斗。
在卢克的冒险旅程中,他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放弃。他不仅战胜了外部的敌人,还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他通过努力和坚持,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意义。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力量和能力,只要我们愿意去发现和挑战。卢克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勇气和毅力,我们就能克服一切。
另外,书中还强调了自由意志的重要性。卢克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人,他不愿意被束缚和限制。他选择了成为一名绝地武士,是因为他相信这样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自由和正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反思了自己对于自由意志的理解和追求。我意识到,自由不仅仅是外在的一种状态,更是内在的一种心态。只有当我们拥有内心的自由,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追求。
总的来说,读完《天行者》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带给我了动人的故事和精彩的冒险,还让我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我相信这本书将继续激励更多的人,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追求自己的梦想。
天行者的读后感 篇二
《天行者》是一本令人难以忘怀的书籍。它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
书中的主人公卢克是一个普通人,但他却有着非凡的命运。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成为了一名绝地武士,拯救了整个星球。他的故事告诉我,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一个英雄,只要我们愿意去追求和坚持。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思考了自己的人生意义。卢克的冒险旅程让我意识到,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成长和进步,让我们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另外,书中还强调了内心的力量和信念。卢克通过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最终战胜了黑暗面。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内心的信念和力量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和诱惑。
通过阅读《天行者》,我也更加珍惜和感激身边的人和事物。书中的主人公经历了很多离别和牺牲,但他从未放弃对于友谊和爱的追求。这让我明白,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人,用心对待每一段关系。
总的来说,读完《天行者》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还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我相信这本书将继续影响更多的人,让他们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追求自己的梦想。
天行者的读后感 篇三
带着沉重的心情读完了刘醒龙本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天行者》。书读完后放下了,可是沉重的心情却一直无法轻松下来。
小说中以三个在一个名叫届岭的偏僻山村教书的民办教师为主线,讲述了民办教师在偏远、落后、贫困地区,为了广大贫困农民的孩子能够早日走出贫困,早日摆脱无知,早日融入现代社会而默默、无私地奉献着。
那个地区偏远。离最近的小镇也有30里的山路,一到大雪天,几乎和外界隔绝。
那个地区落后。村民几乎都是文盲,被外界称成为男苕和女苕。苕,即为白薯。让孩子们上学受教育,得用各种手段去动员,去强制家长将孩子送来上学。这样才将适龄孩子的入学率从10%多一点提高到60%多。让村里出一个大学生是这些人多少代的愿望,也是这些民办教师的终生奋斗目标。
那个地区贫穷,贫穷得最好吃的就是油盐饭,即用一点油将剩饭炒一下,然后加点盐水;贫穷得许多孩子交不起学费;贫穷得许多孩子的衣着和身材都象非洲难民。
民办教师就是那些农村中受到教育程度较高些的、愿意为当地农村中的孩子摆脱文盲、愚昧状态而甘于奉献的、而被选拔到当地学校中任课的那批人员。
小说中的几个民办教师,完全不同于公办教师,他们与公办教师的待遇和工作条件有着天壤之别。
公办教师拿着国家工资,退休后可以无忧无虑地领取退休金,安度晚年生活;而他们不在国家正式编制之内,他们的收入甚至不及在城镇家庭保姆的收入。小说中的几位民办教师的工资是70元,其中35元由地方教育系统支付,另外35元由村里支付。而在当地县城当保姆第一个月的工资是120元。
公办教师从来不用担心开支的问题;而他们由于工作在偏远、落后、贫困地区,所以该由村里支付的那一半儿工资,经常因为村里没钱、或是教育不被村长重视而被长期拖欠。
公办教师在课外可以用开办各种补习班、特长班的名义,再挣些额外收入;而他们由于上学的孩子因贫困而交不起学费,买不起书本,学校没钱维修教室等等,为了使教学能够进行下去,他们经常要将自己的钱垫进去。在业余时间还不得不进行些开荒种地等额外工作,以创些收入,维持学校的各种开支和补贴贫困孩子的学习生活之用。
公办教师放学后,除了业余时间教学额外创收外,其它时间可以自由安排;而他们在偏僻的山沟里,既没有地方可去,也没有电视可看。他们在放学后,还要照顾那些离家很远不能天天回家的学生。到了周末,还要步行一、二十里路,护送那些远道的孩子回家。
他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与公办教师的不同点:公办教师只是把学生当作学生来教;而民办教师则是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这最后一点就让人明白了为什么条件那么艰苦,收入那么低,那些民办教师还在那里坚持着。
能让民办教师坚持下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偶然会有一两个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名额,让那些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了一、二十年的老教师有了改变命运的可能。转为公办教师,对民办教师来说,无异于一步登天。但那种名额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民办教师到死依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和待遇。这点希望,也成为了支持他们坚持下来的一个终生梦想。
小说中几位民办教师,十几年来一起工作,同甘苦,共患难,使得他们有了生死之情。每当有了一个转正指标后,他们既想自己转正,有不愿意舍弃自己共患难的同事,最后将名额让给新来的年轻人。
随着时代的变革,随着一些年轻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随着一些公办教师也来支边体会了他们的疾苦,随着民办教师的重要性慢慢地被更多的人关注,民办教师的疾苦慢慢地被更多的人了解,最后由中央出台了新政策,将所有的民办教师全部转成公办教师。这对界岭的几位民办教师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但当这让无数人当作一种渺茫的希望、当作终身的梦想的好消息真正实现时,却让他们高兴不起来了。因为要转为公办教师,还要买断转正之前那些年的工龄,以参加社保。买断工龄的钱,工龄长些的要一万多元,少点的也要七、八千元。这笔钱对于这些最早每月只拿几元钱、到后来也不过70元工资的民办教师无疑是个天文数字。由这么一个看似是好消息的消息,却又引发了一系列的感人的悲欢故事。
小说中还描述了这些民办教师,不仅要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还要同形形色色的落后观念和势力进行斗争。这更加深了我们对他们的敬重。
尽管他们的教学水平比起新一代人有着很大的差距,更不能和那些有着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公办教师相比,但正是由于他们的默默辛勤奉献,才使我们国家那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没有被应受的义务教育所遗弃。
据说我国曾经有四百多万民办教师,他们担负着农村中一亿几千万的中、小学生义务教育任务。
尽管民办教师这一称呼已成为历史,但民办教师的历史作用在我国教育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小说将几位民办教师的工作事业和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向我们讲述了他们许多悲欢动人故事。让我们在阅读时,也随着作者的情感一起高兴、悲伤、愤怒、惋惜和遗憾。尽管小说的结尾似乎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但留给我们思考空间似乎更大,让你放下小说后,还在继续为他们的命运而担忧着。
本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五本小说,我已经读完了三本。这三本书中,如让我评选,我会将《天行者》放在靠前的位置。
我非常讨厌现在在书的封面上流行再加上一条叫做腰封的东西。真是画蛇添足。这条腰封,使得我在读完小说后,无意中拿掉腰封,才看到了印在封面上非常有寓意的、精美的设计图案。
天行者的读后感 篇四
看完《天行者》,我还是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几乎是连着看完的,正如书上所说,很容易中了界岭的毒。在界岭村先当民办教师、后来成为乡教育负责人的万站长,对外甥张英才意味深长地说:想说界岭小学是一座会显灵的大庙,又不太合适,可它总是让人放心不下,隔一阵就想着要去朝拜一番。你要小心,那地方,那几个人,是会让你中毒和上瘾的!……就像我,这辈子都会被缠得死死的,日日夜夜都脱不了身。是什么东西能让人中毒和上瘾呢?正是这个卑微群体那种几乎是出自本能的奉献精神和敬业品格。
书中最令我引起共鸣的是余校长的一段话:当民办教师的,什么本钱都没有,就是不缺良心和感情,这么多孩子,不读书怎么行呢?拖个十年八载,未必经济情况还不会好起来么?到那时候再享福吧!不缺良心和感情,短短的七个字,道出了《天行者》的真谛!大家都知道,教师是个良心活,只有真心付出,对孩子严格要求,关爱孩子,蹲下身子来看孩子,才能有所回报。每每想起今年春天我因身体不适两周后重返校园的情景,那是何等的温馨画面,那么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孩子看到我进校园,便飞奔着扑到我的面前,紧紧地抱住我不放手,女生男生二十多人团团把我围住,抱得我喘不过气来,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孩子们生怕他们一松手,我又会离开,那是多么美好的回忆,那是多么甜蜜的回忆。我想可能平时我也对孩子们付出真情,孩子们才会小小年龄懂得感恩,懂得回报。在平时学习,每当孩子们有一点进步,我总会送上一点好吃的糖果或者实用的学习用品作为奖励,每次上课我都是精心备课,让孩子们喜欢我的语文课,也喜欢我这个语文老师。
说到底,我就是想让孩子喜欢学习,喜欢读书。作为一名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良心和感情,没有了良心和感情,对学生不管不问,就会误人子弟,成为败类,被人唾骂。我想余校长、邓有米、孙四海他们,之所以能够表现出如此突出的一种自我牺牲精神来,从根本原因上来说,也就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良心和感情。如果没有这种良心和感情,我想他们早就会对界岭的教育撒手不管,一心一意为自己的前程谋划去了!何必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挣扎几十年,一无所图。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一行,我们就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为了祖国的下一代,我们也要像他们几位那样不能缺良心和感情,要无怨无悔!
天行者读后感7
本书讲的是民办老师的故事,回想起来,恰好是在我读小学时,民办老师这一角色开始逐渐被赶出历史舞台。在我的印象里,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却因着肚子里的一点墨水好作斯文,身上不沾泥水,却一样的斤斤计较,喜欢耍点小聪明,贪点小便宜,脱不掉一身的农民习气。他们拔出泥腿子直起腰,最后终究还是得弓着腰把腿塞回去,彷佛从来就没有上过岸。
正是从他们那儿,一代代农村孩子学会了算数,学会了写字,走出了山间故里。
如同赤脚医生、行商走贩,三教九流,各有各的活法,一样的在时代的滚滚洪流里随波逐流,一旦被巨浪抛飞,也一样的只能在岸上苟且枯萎。
我喜欢读小人物的故事,他们一群又一群的淹没在夜色黄昏,那些挣扎里有历史的血痕。
或许只有血色里的烂漫才足够撕开夜幕,映照那段苍茫的岁月,可惜作者的魄力不够,不敢把斧子劈进肉里,非得小心翼翼地裹上一层又一层的温存,模糊了血色,也掩埋了岁月。
作者的笔力也不够,一个故事讲的支离破碎,书中人物也大多像提线的木偶,呆滞而沉闷。希望有后来者能够好好地讲述那段褪色的历史,同在生活里挣扎求存,为他们也为我们留下些动人的痕迹,是以为记。
天行者的读后感 篇五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刘醒龙的《天行者》,意犹未尽,我又上网搜出了电影《凤凰琴》,边读边看边流泪。难得有人这么体谅民办教师,这个已经永远消失了的特殊群体,这个饱受了艰辛又往往不被人理解的尴尬的团体!
读《天行者》,我读到的是刘醒龙对一个群体唱出的感伤而又沉郁的歌谣,既是生命的颂诗,也是献给守望一生者的墓志铭。余校长、孙四海和邓有米们让人心痛的贫寒,他们为了转正而表现出的让人心痛的无助,和让人心痛而又景仰的伟岸人格,无不成为一个时代的灵魂印记。刘醒龙在此记录的是一个即将成为历史的一个群体的生存状态,告别了一种身份的认同,可是,主人公们高山仰止的形象却会让我们无法告别永远根植于此身份的心灵认同。
余校长他们的人生是沉默的人生,在时代的发展与嬗变中,似乎不起一丝微澜,作者在故事的叙写过程中,也以近似于沉默的方式,写出他们的人生坚守,展现的是一种人生方式的沉默之诗,又是一种信仰的史。于其间,我们看着余校长与明爱芬的生离死别,孙四海与王小兰的深爱情伤,看着石站长的无奈与伤痛,孙英才的离去归来的人生选择。这些伟大的小人物的忍辱与不屈,煎熬与守望,创伤与弥合,分离与相守,使得《天行者》在沉郁苍凉中映照出当下世俗人间的浮华庸俗。作品以小人物的世俗生存状态来对应时代发展的大历史,又从容地在时间长河中让人物各取所需,就这样让读者的情感走入人物的生活,随他们的生活起起伏伏。
刘醒龙要做的事情是以文学之碑铭刻下民办教师的历史功绩。省城大记者王主任的观点显然就是刘醒龙的观点。王主任感慨道:“民办教师是当代最伟大的民族英雄!”刘醒龙依然以界岭小学为观察对象,他在接下来的“雪笛”和“天行者”这两个部分里,让我们看到了在大山窝里的界岭,弥散着一种浩然之气。
凡是来这里的人,无不被这种浩然之气所感染。城市里的两位年轻教师夏雪和骆雨先后来到界岭支教,他们来之前或许都抱着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但在界岭呆上数月之后,他们的思想和情感都悄悄发生的变化,无论他们是生是死,也无论他们是去读研究生还是去当公务员,总会惦念着界岭,惦念着大山窝里那些嗷嗷待哺的孩子们。夏雪逝世前叮嘱父母,要替她在界岭建一座小学校。骆雨到省民政厅工作后,终于有机会以巡视的身份来回报界岭。
这种浩然之气来自界岭小学的几位民办教师。最重要的是,民办教师的浩然之气也让闭塞的山村悄悄地发生的变化。民办教师不仅教会孩子们识文认字,也用知识让村民们开启心智。村长选举的情节最为鲜明地表达了这层意思。在闭塞的界岭,村长余实成了家天下的村阀,村民们尽管心有怨恨,却将其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接受。余实并非十恶不赦的坏蛋,也许在落后贫困的乡村,这样霸道的村长十分常见,尽管他们凭借权力满足了私欲,但他们也维系着乡村共同体的秩序,因此人们容忍了余实这样的村阀。不过余实万万没有想到,当年他同意在山窝里建一个界岭小学,其实是为自己建了一座坟墓。界岭小学的几位民办教师就像是几个小小的泉眼,以清澈的泉水滋养着人们的心灵,虽然水势不大,却挡不住一日复一日地长流不断呀。界岭上的人们也开始懂得了民主,懂得了自己做主。
于是在又一次村长选举开始时,为了不让村阀肆无忌惮地糟踏村民们的利益,民办教师孙四海毅然站出来竞选村长。孙四海被选上了村长。孙四海的胜利也证明了民办教师的历史功绩:他们通过自己长年累月坚持不懈的努力,将现代文明播撒到了最偏僻的角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民办教师,常年背负着不公的身份,却要默默地克服许多难以想象地困难,在最缺少知识的地方“传道授业”,如果没有一点“自强不息”的精神,是能以做到这一步的,因此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天行者”。
天行者的读后感 篇六
《天行者》,刘醒龙用朴实的语言讲述在极其艰苦坏境里的民办教师,他们担负着农村小学“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力图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命运,却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他们的执着感动,为他们在遭受不公面前的无奈而难过。
“九月的太阳,依然不想让人回忆冬日的温情柔和,从出山起,就露出一副急得人浑身冒汗的红通通面孔,傲慢地悬在空中,终于等到要落山时,仍要挣扎一番,将天边闹得一片猩红。这样被烤的蔫蔫的山村才从迷糊中清醒过来。一只灰溜溜的狗从竹林里撵出一群鸡。没玩没了的鸡飞狗跳,让暮归的老牛实在看不下去,抬起头来发出长长的叫声。安静了一整天的大张家寨,迫不及待地想发泄郁结。大大小小的烟囱,冒出来的黑烟翻滚的很快,转眼间就飘上了山腰,并在那里徐徐缓缓地变化成一带青云。”作品开始用生动、诙谐的语言描写了九月山村一天的景色,把读者马上带入无聊、焦躁、懒散的山村环境,书中内容继续讲述几位乡村民办教师余校长、邓有米,孙四海,这些介于农民和知识分子的`边缘人,在这个知识如沙漠的落后土地上坚守着,像传教士一样执着于文化的传播,他们有着世俗人的七情六欲,在转正指标中的自私与狡黠,关键时刻我们又看到了这些小人物纠结后的高贵心灵。
余校长他们的人生是沉默的人生,在时代的发展与嬗变中,似乎不起一丝微澜,作者在故事的叙写过程中,也以近似于沉默的方式,写出他们的人生坚守,展现的是一种人生方式的沉默之诗,又是一种信仰的史。我们看着余校长与明爱芬的生离死别,孙四海与王小兰的深爱情伤,看着万站长的无奈与伤痛,孙英才的离去归来的人生选择。这些伟大的小人物的忍辱与不屈,煎熬与守望,创伤与弥合,分离与相守,使得《天行者》在沉郁苍凉中映照出当下世俗人间的浮华庸俗。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既有对人物在利益面前心里挣扎的细腻描写,又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出了山里漫天飞舞的冬雪,落日余晖中孤独的笛声,在小人物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老村长的墓碑、抛掷的硬币,还有那篇幅中几次出现的“真的有狼吗”?让人们感受了楚文化的诡异,这些现象出现在落后的山村读起来一点也不让人觉得突兀。作品着墨不多的万站长,不但把张英才送进了大山,也把读者带进了作品中,他就像一根线把山里山外连接起来,把作品人物串联起来,有一句话说的深刻,“虽然改变了民办教师的身份,骨子里还是民办教师。”他始终放不下对界岭小学的牵挂,其实是忘不了对那片土地的眷恋,他的命运怎又不算是一个悲剧呢,作品中的这个小配角给我的印象同样深刻。
总以为只有经过漫长冬季蛰伏的北方,才能孕育出厚重、深沉、悲壮的作品。读了刘醒龙先生的佳作才认识到,原来楚地不仅是“楚国巫风甚厚”,还有着如此感天动地的悲壮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