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头王后》读后感【精选3篇】
《断头王后》读后感 篇一
《断头王后》是法国作家达魯斯所著的一本历史小说,讲述了法国革命时期的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悲惨命运。读完这本小说,我被其中所揭示的历史真相深深震撼和触动。
小说以玛丽·安托瓦内特的视角展开,通过她的亲身经历,让读者深入了解了法国革命时期的恐怖统治和人民的苦难。玛丽·安托瓦内特作为法国王后,本应过着奢华的生活,享受着人们的崇拜和羡慕。然而,随着革命的爆发,玛丽·安托瓦内特被迫离开凡尔赛宫,被囚禁在图伊尔监狱中,最终被判处死刑。她在牢狱中度过了漫长而痛苦的日子,直到被送上断头台,结束了她的一生。
通过读这本小说,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在革命的浪潮中,人们的生命变得如此微不足道,即使是国王和王后也无法幸免。玛丽·安托瓦内特在牢狱中遭受的种种折磨和痛苦,让我对人性的黑暗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无论是监狱守卫的虐待,还是同牢者之间的残忍对待,都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残忍。
同时,小说中也展现了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坚强和傲然不屈。她虽然身陷囹圄,却依然保持着王后的尊严和自尊。她在囚禁期间写下了许多感人的信件,表达了她对家人和朋友的思念和祝福。即使在面临死亡时,她依然保持着优雅和勇气,展现了一个真正的王后的风度。
通过《断头王后》这本小说,我不仅对法国革命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性的脆弱和残酷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悲惨遭遇让我对历史的虚幻和现实的残酷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读完这本书,我深感历史的重要性和珍贵性,我们应该对历史保持敬畏和思考,以避免重蹈覆辙。
《断头王后》读后感 篇二
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大事件,而《断头王后》则以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悲惨命运为线索,深入揭示了那个时期的历史真相。读完这本小说,我对法国大革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对人性的黑暗面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小说中,玛丽·安托瓦内特作为法国王后,本应过着奢华的生活,但在革命浪潮中,她被迫离开凡尔赛宫,被关押在图伊尔监狱,并最终被判处死刑。她在牢狱中经历了种种折磨和痛苦,直到被送上断头台。通过玛丽·安托瓦内特的遭遇,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在那个时期,人们的生命变得如此微不足道,即使是国王和王后也无法幸免。玛丽·安托瓦内特在囚禁期间所受的苦难和折磨,让我对人性的丑陋和残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同时,小说中也展现了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坚强和傲然不屈。尽管她身陷囹圄,但她依然保持着王后的尊严和自尊。她在囚禁期间写下了许多感人的信件,表达了她对家人和朋友的思念和祝福。即使在面临死亡时,她依然保持着优雅和勇气,展现了一个真正的王后的风度。
通过读《断头王后》,我不仅对法国大革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性的脆弱和残酷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悲惨遭遇让我对历史的虚幻和现实的残酷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作为读者,我们应该对历史保持敬畏和思考,以避免重蹈覆辙。同时,这本小说也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现在的生活,珍惜和平与安宁的时光。
《断头王后》读后感 篇三
《断头王后》读后感
《断头王后》是
“打开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史蒂芬·茨威格所著的一本人物传记,描述了玛丽奢华肆意的生活,同时穿插时代背景,极其自然地“将”玛丽送上了断头台。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奥地利公主,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王最小的女儿。后世对她的评价大多是骄奢淫逸、纸醉金迷、赌博挥霍,是正义的革命派得而诛之的“赤字王后”。当时法国民众对玛丽怨声载道,认为是她奢靡的生活导致了法国的贫苦。
其实在我看来,玛丽是值得同情的,毕竟玛丽并没有如同我国的晋惠帝一般,在百姓饥苦时提出“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的话,盖在她头顶那句“那他们为什么不吃蛋糕?”是路易十五的来自波兰的王后玛丽·勒金斯卡所说。想要谴责玛丽的人,自然会千方百计将另一个“玛丽”缺乏常识引发众怒的话,贴在她后背,就像红衣主教被骗后的“项链事件”,也不过是民众将玛丽拖下后座的借口。从她上断头台那句“对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可以看出这位王后的骄傲:虽然不爱学习礼仪,却坚持自己的凤仪。
这个惯常只会享乐的女人,是母亲娇宠,兄长疼爱的小公主,14岁的时候就成为法国的王太子妃,18岁成为法国王后,母仪法兰西,丈夫很爱她,由着她的性子建宫殿,办宴会,夜夜笙歌,以至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亲哥哥从奥地利专程来法国规劝自己的亲妹妹,请求她,对她说:“你现在是法兰西王后,你能不能每天读一小时书,这并不难。”
玛丽对哥哥说:“我不喜欢读书,我喜欢享受生活。”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懒得读书,德语说得马马虎虎,法语说得磕磕绊绊,只愿意享受生活的女人,在法国贵族都向革命派低头,加入革命队伍时,坚决认定“革命就是造反”,用她微薄的力量捍卫王权帝位。原本只知道享乐的女人,此时终于爆发出惊人的意志力。如法国政治家米拉波所说,“她是当时凡尔赛中唯一的男子汉”。
有人说,玛丽捍卫王权帝位只是不愿失去作为王后的优渥生活和居高临下的虚荣感,而我更愿意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女人。她曾经作为一个公主度过了她最无忧的年华,又成为王太子妃、王后,随心所欲地度过另外半生时光。即使是个不爱学习的人,可作为公主、王后,她有最基本的修养。修养这个东西就像血管一样,可以盘根错节的生长在一个人的血肉之躯的最深处,不可分割。尽管前面几十年极尽享乐,可她还是没有忘记在这个尊荣的位置上应有的`倔强:正统的王室,怎么可以向造反的革命派低头!
抛去史蒂芬·茨威格精细入微的描写,揭开骄傲、虚荣、天真的面纱,单单只看其中一句话,就足以令人深思反省了。毕竟玛丽一生已是过去,作为懂得“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今人,当从玛丽·安托瓦内特身上鉴悟自己。
史蒂芬·茨威格说的那句话一度被我誊写在便签上,挂在抬眼便看到的地方:“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所有的得到必然有其代价,这句可以拓展很宽,比如应该脚踏实地,想要得到什么,必然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世间从来没有不劳而获;又比如此时你地位低下,生活庸碌,嫉恨旁人满面春风,人生得意,可你不知道,你看不到的另一面,他也曾焦头烂额、低声下气;还比如你生活无忧,却不能奢靡无度,肆意浪费,因为你不知道为了你的无忧生活,爱你的人付出过怎样的代价,有多辛酸的体验。
得与失,是一个亘古的议题,《塞翁失马》如是,《断头王后》亦如是。玛丽含着金钥匙出生,可以说,从一开始,她得到的极多:尊贵的身份、无上的荣耀,从奥地利嫁往法兰西,从公主到王后,可谓顺风顺水。可她不知道,母仪天下的王后应该承担何种责任,她只看到了眼下的繁华精致,沉溺于衣香鬓影的生活,她的耳中只听到了逢迎的人对于这个“王后”的奉承谄媚,忘了她的臣民,抛却了她的责任。她生活在富裕繁荣的海市蜃楼,将民众推进水深火热。她得到荣宠的代价,是帝位王权的覆灭。
若玛丽·安托瓦内特只是一个寻常的富家小姐,她可以始终天真,将所有的聪明才智运用于躲避学习,自顾自享受生活。这样她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天真而幸福地度过这一生,而不是万众瞩目地做一个不被看好的王后。.可她是王后,在这个位置上,天真其实不是一个褒义词,因为很多时候,它可以像自然灾害那样接着一股原始,戏剧化,生冷不忌的力量,轻而易举的毁灭一个人。
玛丽·安托瓦内特就是被她与生俱来的天真毁了,与此一同坍塌的,还有她想要护卫的王权帝位。最后她什么也没有了,冷月俯瞰她失去了一切,而民众热切的目光注视她低下头颅。王后断头,骄傲不复、荣光不复。
史蒂芬·茨威格的笔触一如既往地冷静利落,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声嘶力竭的咆哮,有的只是细水长流的平淡,只是我们都知道,越是平静的水面,越是深沉,越是酝酿着无法预知的风暴。
《断头王后》看似只着重于描写玛丽·安托瓦内特这个地位尊崇,天真不懂事的姑娘任性胡为的奢靡生活,实则潜着法兰西王朝暗涌跌宕,革命四起的背景。法国大革命将这个王后的头颅斩下,同时也让这个显赫的王室惯有的张扬的声色戛然而止。
读完全书,唯有一言谨记以勉: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要看清自己的处境,要明白自己的向往,要遏制多余的欲望,要坚定自己的步伐,要安排自己的生命,要理智对待所有得失,要明白清醒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