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精简6篇】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 篇一
《新民主主义论》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理论著作之一,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读这本书,我深刻感受到了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的三个阶段理论。他认为,在中国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下,革命必须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然后才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这个理论对于指导中国革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毛泽东对于革命对象的分析十分细致。他指出,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些压迫剥削阶级的存在,使得中国广大农民和工人阶级处于贫困和困苦之中。因此,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推翻这些压迫剥削阶级的统治。
毛泽东在书中还提到了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他认为,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而农民则是最可靠的同盟军。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我也被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策略和道路的思考所深深震撼。他提出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一策略不仅在中国革命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对于世界革命具有重要启示。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通过阅读《新民主主义论》,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于毛泽东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毛泽东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卓越的智慧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同时,他的思想也为世界革命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我将继续学习和传承毛泽东思想,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和全人类的解放而努力奋斗。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 篇二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理论指导。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领悟到了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道路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的三个阶段理论。他认为,在中国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下,革命必须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然后才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这个理论为中国革命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在书中,毛泽东深入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矛盾和斗争。他指出,中国社会存在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这些剥削压迫阶级对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苦难。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推翻这些剥削压迫阶级的统治。毛泽东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矛盾和斗争,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我也被毛泽东对于革命策略和道路的思考所深深感动。他提出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一策略不仅在中国革命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对于世界革命具有重要影响。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通过阅读《新民主主义论》,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他的思想和实践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他的思想也为世界革命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我将继续学习和传承毛泽东思想,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和全人类的解放而努力奋斗。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 篇三
《新民主主义论》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基本观点,阐发了文化同政治、经济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指出了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和宣传同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革命阶段具体行动纲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论述了文化工作在整个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了党对古今中外思想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方针。
读完《新民主主义论》后,体会最深的是新民主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
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因为我们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33)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在这点上,中国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能够和中国还有进步性的资产阶级的唯物论者和自然科学家,建立反帝反封建反迷信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反动的唯心论建立统一战线。共产党员可以和某些唯心论者甚至宗教徒建立在政治行动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赞同他们的唯心论或宗教教义。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要把教育革命干部的知识和教育革命大众的知识在程度上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起来,把提高和普及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起来。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而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就是这个文化战线上的各级指挥员。“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可见革命的文化运动对于革命的实践运动具有何等的重要性。而这种文化运动和实践运动,都是群众的。因此,一切进步的文化工作者,在抗日战争中,应有自己的文化军队,这个军队就是人民大众。革命的文化人而不接近民众,就是“无兵司令”,他的火力就打不倒敌人。为达此目的,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须知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 篇四
谈起民主,我并没有多少感同身受,甚至曾认为这只是为了权力阶层所设计的统治工具。但是拜读过罗伯特·达尔的《论民主》后,我改变了这种幼稚的想法,对“民主”一词有了更深入、更客观的理解。
从《论民主》这本书的章节结构上来看,整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民主的起源、理想的民主、现实的民主和有利与不利条件,从多个角度全面地回答了关于民主的常见问题。毫无疑问,能将一个如此复杂深奥而具有争议的问题解析的如此透彻,更加印证了罗伯特·达尔的大师地位。
作为一个典型的理工科学生,我在此之前并没有积累太多的政治功底,对民主一词更是缺乏全面的认识,因此,我将主要从对本书感触最深的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感想:
一、 理想的民主与现实的民主划界问题
在此之前,我的观念中“民主”往往是公民自由的最高象征,现实生活中政府所宣称的民主更多的是为了利益阶层服务,而不属于平民。但是,在读过此书后我完全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正如作者罗伯特·达尔所说:“在任何一个国家,在理想的民主和现实的民主之间,鸿沟都实实在在的存在”。真正完美的民主是不可能实现的,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总会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产生不同的“民主”:比如美国宪法在总统职位上规定了一个权力很大的政治首脑,同时在国
会也有一个强大的立法机构,但他们彼此互相独立。相反,欧洲大多数国家采取了议会制,作为行政首脑的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所以,民主是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的。但是罗伯特·达尔也提出了五项民主的标准:有效的参与,投票的平等,充分的知情,对议程的最终控制和成年人的公民资格。这些标准仍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尺度,引导我们对实际政治体制和各项制度的缺陷进行弥补。自此,我认识到自己之前对于“民主”的误解,也发现了在我们国家,民主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其直接体现,只是因为国情问题在表现形式上不同于我设想的那种完美而不可实现的民主。
二、 有利于民主的基础条件
在本书中,作者揭示了三个民主的关键条件:军队和警察控制在由选举产生的官员手里,民主的信念和政治文化,以及不存在强大的敌视民主的外部势力。在此之中,我十分认同第三点,而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也印证了第三个关键条件的正确性。只有在国家力量强大,能够保证国家主权和领土不被侵犯的情况下,我们才有享受到民主的可能,假若国家的外部环境中列强林立,国内的政治决策收到国外势力的极大干扰,公民的民主权益自然不可能指望敌对势力保障。
此外,本书的作者还提出了两个有利于民主的条件:现代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弱小的亚文化多元主义。毫无疑问,如果一个国家不存在文化冲突,或者说全国公民拥有共同的信仰,那么民主自然有了生长的土壤。但是在多数的大国中,往往存在多种语言、宗教、种族或民族身份,这些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对于事物的不同认知,大面积的文化冲突毫无疑问也会波及到政治层面。但是在一个其他条件都有利于民主的国家里,仍然有方法控制这些文化冲突:比如在美国的阿米什地区,阿米什人就因为种族信仰在宪法中规定的义务教育问题上获得了特殊对待,当然,这一切的基础是美国强大的国家力量。
在这些有利于民主的条件中,作者“市场资本主义有利于民主”的论断与我曾经的直觉大相径庭,也让我对民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主要是通过类似反例法的方式阐述了该论断的合理性:在一个非市场化的经济中,几乎所有决策均是由政府做出和控制的,在此过程中有着太多不利于民主发展的手段和方法。对此我并不否认,但是我仍然没有完全赞同作者,正如作者自己所述:市场经济中资本的不平等导致了政治资源不平等,也存在着不利于民主发展的方面,“没有一个民主国家会存在或长期存在这样一种市场资本主义:它不受政府为了改变它的负面影响而对它进行的广泛管制和干预”,但若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严重影响了市场资本主义的运行,也会严重影响到民主政治制度。综合作者的观点,其实对民主有利的是一定程度上受政治制度管制的市场资本主义,也就是一种削弱了负面影响的市场资本主义。那么类比于削弱了负面影响的非市场经济呢?我相信也存在相应限定下的非市场经济能够有利于民主发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民主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广泛。结合国情来看,中国目前并没有达到作者对于民主国家的定义,但不可否认中国也存在着我们认知下的民主,最终孰优孰劣,自然有事实见分晓。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 篇五
在《论民主》这一本书中,科恩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民主的定义、性质,以及实现民主的方法和条件,并且从理想和现实的两个角度,比较客观地分析了实现民主的可能性和民主本身的局限性。其实我没有很理解这本书,可能知识贮备不够,我只能从他人的分析当中,感悟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科恩先把“自治”用于政治以外,认为自治就意味着个人自己管理自己;然后把“自治引入政治之内,认为,民主就是这样一个目标:全社会的所有成员都来参加制定共同追求的目标。虽然,在现实经验中,民主这一终极目的从来没有实现过,但是并不阻挡人们把民主视为一种可欲的东西。科恩给民主下了一个定义:民主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在该体制中社会成员大体上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或可以参与影响全体成员的决策。
从民主的发展来看,人类社会实行民主政治具有悠远的历史,原始社会有原始社会的民主,自国家的出现以后,历史上出现过这样一些民主制,比如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中世纪也出现过“城市共和国”这样的民主制。当然民主作为国家的制度还是从资本主义开始的。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后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民主制,用议会制代替君主制,用选举制代替世袭制,用任期制废止终身制,相对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自由,但是这种民主依然只是少数人的民主,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就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而言,可分为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间接民主指的是代表制民主,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一会或政府,代替自己国家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原苏联的苏维埃制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都是间接民主。直接民主是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直接的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全民公决或全民讨论某些重大问题,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也存着着部分直接民主形势。尽管如此,即使是由人民直接选举政府,但其实质仍然是间接民主。民主的本义是多数人的统治,即使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人民直接治理国家也是不可能的,人民只能通过自己选举的政府来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事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间接民主是主要的民主形式。
我认为这种间接的民主形式会导致官员的相互庇护,作为最底层的人民只能通过选举人大代表来执行的我们的权利,我们虽然是社会政治的参与者,却不是决策者,当今社会少了一些中央领导能听取民声的渠道。
在这里想分享我的一个小故事,我看见过的选举应该是村里选举村委会,那个时候看到自己的父母有权利选举觉得很是羡慕,但是这个选举没有前期参选人员的宣传,你直接投票好了,为了拉高投票率,如果上交选票就可以获得10块钱。而我的父母和隔壁邻居都不是很愿意投,我问他们愿意他们说你不管投了谁都是内定,而且这些候选人我们都不是很放心。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基层的民主制度还不是很完善。这让我想到了如果人名代表大会制度中有不负责人的投票人在,那不是非常危害我们的社会?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些小小体会,有点浅显,希望老师指教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 篇六
要谈教育哲学,首先得明确什么是教育哲学,哲学以最简洁最基本的形式来描述这个世界,延伸到教育哲学即以最基础的方式来思考整个教育世界,然而,为什么需要教育哲学,如果没有教育哲学,人们就不会思考人类的教育事业,只需人云亦云,赶时髦或不求改进,教育哲学就是要让知其所以然,并指导人们去实行不盲从、不演习习惯的教育(杜威在华教育演讲)。
杜威教育哲学社会基础是民主社会,在民主社会中,资源是共享的、开放的,每个人有均等的教育机会。他教育哲学的精要是实用主义,批判传统教育中学科与生活断绝联系,导致社会与学校分离,最终导致社会的不公平,这恰好与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从做中获得快乐和知
识,让儿童热爱学习和生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我非常赞同杜威关于“做中学”的观点,并不是说任何事情都要亲身经历,但若能促进其学习的发生,“做”一下又何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更喜欢游戏或活动,在游戏活动中他们学得更快,并且能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去,紧密地与生活相结合。关键是这样的教学方法适合什么阶段的学生,以及活动或游戏的方式。我认为在初级教育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一些实用的知识,这样即使有的学生就此辍学,也不至于与社会脱节;而在中等教育阶段应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高等教育的责任应培养具有社会责任的人,更加联系实际来教授一些理论知识,同时这些理论知识又能回到实际中,对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或方案。每个阶段活动的内容和方式都是不同的,我们不能要求儿童在还没有懂得这个社会的状况前,就去研究政治,这是荒唐可笑的。
杜威的实用主义或经验主义我理解为生活主义,中国的成语叫“学以致用”,一种知识学习了如果没有实际的用处,只能作为炫耀或显示地位的东西,这种教育是极其失败的。现今中国的大学教育,文科专业学习的知识与现实脱节,理工科专业学的知识远远落伍于现今的科学发展,这样的教育有何用处?
可是要让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合拍,谈何容易。首先,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恶习,学而优则仕,学习有了一层功利性的色彩,而不是为了个人价值的实现。其次,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与实际生活的分离,教育改革只局限于教材不断频繁地变换,而没有触及实质性的东西——教育理念。最后,要关注的是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我们的教师,他们思想的.转变直接影响到祖国花朵的培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