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一卷读后感(优质4篇)
《资本论》第一卷读后感 篇一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对于我们理解和改变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阅读《资本论》第一卷后,我深受触动,对资本主义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资本论》第一卷主要讲述了商品和货币的起源与发展,揭示了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本质及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马克思通过对商品和货币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即一切都被商品化,一切都被货币支配。无论是生产手段还是劳动力,都被私有制所占有,成为资本家获取利润的工具。这种商品和货币的关系,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和压迫的存在。
阅读《资本论》第一卷,我深切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和压迫。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手段和雇佣工人,获取了剩余价值,实现了对工人的剥削。而工人则被迫为资本家创造利润,丧失了自身的劳动价值。马克思通过对剩余价值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源和机制,使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另外,马克思还对货币经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货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还是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商品交换更加便利和灵活,也增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复杂性。通过对货币的分析,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金融体系和货币运行规律,对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阅读《资本论》第一卷让我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运行规律,使我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压迫问题,并对货币经济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些对我来说是宝贵的财富,也是我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重要基础。
《资本论》第一卷读后感 篇二
《资本论》第一卷是马克思的一部伟大著作,它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阅读《资本论》第一卷后,我深受启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解更加深刻。
《资本论》第一卷主要围绕商品和货币展开论述。马克思通过对商品的分析,揭示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特点。商品作为价值的体现,通过交换实现价值的转化和增殖。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交换的分析,揭示了商品交换背后的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使我深刻认识到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
另外,马克思还对货币进行了深入研究。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和价值尺度,具有重要的作用。马克思通过对货币的分析,揭示了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货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货币的产生,使得商品交换更加便利和灵活,也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通过对货币的研究,我对现代金融体系和货币运行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阅读《资本论》第一卷,我深刻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压迫。马克思通过对剩余价值的分析,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使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作为一个普通工人,我深感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价值被剥夺,而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的不公平性和不合理性。
总的来说,阅读《资本论》第一卷让我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它揭示了商品和货币的本质,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压迫问题,对于我们认识和改变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阅读《资本论》第一卷,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运行规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增强了我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的动力。
《资本论》第一卷读后感 篇三
最近读了资本论缩译版的第一卷。资本论在中国的地位不言而喻。偶然间听别人说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读过资本论还叫共产党员吗,而且资本论最好是看德文版的,因为德文英文中文,这当中有着大量精髓的流失,并且翻译学家或多或少都加入了自己的见解。但是鉴于本人能力与精力有限,也不必像老夫子那样求甚解,所以选择了一本中文缩译版。
其中几点令我印象颇深。
工作日有一个最高极限。这个最高极限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生理界限:工人每天必须有一部分时间用来休息、睡觉、吃饭、盥洗、穿衣等,以满足身体的其他需要;第二是道德的界限,既社会界限。工人必须有一定的学习文化、照顾家庭以及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以满足精神的和社会的需要。
但机器消灭了工作日的一切道德界限和自然界限。机器本来是缩短劳动时间的最有利手段,但在此时,却成了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最可靠手段。
计时工资是用直接的劳动持续时间来计算;计件工资用间接通过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来计算。其中计件工资是资本家克扣工资和进行欺诈的最丰富的源泉,是资本家最适合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工资形式。
不可否认,资本论是站在无产者的角度上的。亚当斯密,凯恩斯,马尔萨斯等经济学家则站在资本家角度上的。而且当代的资本主义国家也通过各种手段:国家宏观调控,社会福利系统来弱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现在你存在以下问题吗?你的工作日超过了生理界限+道德界限的时间吗?你的工资形式是计件工资吗(跟项目走或者叫多劳多得)?
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究竟为何?资本主义社会是这样的,那社会主义社会又是怎样的?没有读过《国富论》不懂资本主义,没有读过《资本论》不懂社会主义。看来对于《资本论》后两卷还是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资本论》第一卷读后感 篇四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阐述了三个理论: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理论。在本文中以这三种理论为线索展开论述。
一、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说明了作为资本主义财富形式的商品的社会实体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以劳动产品的社会形式——商品作为出发点,首先提出了商品的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一方面,商品按其自然形式是使用物,或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它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如果说使用价值使得物具有被交换的'前提,那么价值就是物得以被交换的本质。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剥离了商品的物理属性、使用价值,单单是各种商品中统一存在的一种质的衡量。商品的这种价值隐含在商品中,通过交换价值的形式体现出来,交换价值只是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则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
在这一部分中,马克思对商品两重性的论述用的是一种辨证统一的方法。他指出一个物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在这个物不是以劳动为中介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例如,空气、处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一个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是商品。谁用自己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生产的虽然是使用价值,但不是商品。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最后,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紧接着,马克思提出商品之所以具有二重性是劳动的两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二重属性。具体劳动是指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它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提出的劳动价值论成为完全科学的价值理论。从商品的二重性到劳动的二重性,是论述的进一步深化,马克思用过对劳动二重性的解释说明,揭示出了商品二重性的本质。他进一步的指出,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而不是一般的抽象劳动。因此,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普通的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种界定不但说明了商品交换所依据的量的关系的决定、商品交换的性质,而且说明了价值的实现途径及其所体现的社会关系。它极大地扩展了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内涵,把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和运用推到一个相当高的理论和实践层次。
马克思还建立了货币理论,指出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依次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货币是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货币的本质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体现的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货币理论,为在以后揭示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以及其他规律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矗。
二、剩余价值论
在本卷第二篇到第六篇中,马克思研究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阐述了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马克思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这里的剩余价值,即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本质上也是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因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费用决定的,其中包括劳动者本人的培养、教育费用和维持其家庭成员生活的费用,而这恰恰就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部分——自用价值。从价值的
创造者而言,“剩余价值”是与“自用价值”相对的概念,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如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不够或仅够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没有一点剩余,那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
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剩余价值不可能是在纯粹的流通领域内产生的,而只能是在资本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由于在价值理论中我们已经把价值归结为一定的劳动时间,所以从资本的生产过程的角度看,剩余价值也就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劳动而添加在劳动对象上的那部分新价值,减去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以后的那部分余额。这样,工人的工作日就分为两部分: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再生产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内生产出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就可以归结为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所购买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是归资本家所有的,因此这两种生产要素相结合而发生作用(即生产过程)所产生的结果,即全部产品及其价值也都是归资本家所有的。剩余价值作为产品价值的一部分,也不例外。所以正如政治经济学家科书中所通俗地表述的那样: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一部分价值。工人这种超过补偿工资所必要的时间以外的剩余劳动,便是剩余价值的、利润的泉源,是资本继续不断增大的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