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博览》有感教学随笔(优选3篇)

读《教师博览》有感教学随笔 篇一

近日,我有幸阅读了《教师博览》这本杂志,其中的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篇文章名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作者是一位中学教师。通过阅读,我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文章中,作者提到了他在教学中的一次实践。他给学生们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然后鼓励他们展开思考,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给出解答,他希望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获得更多的收获。这种教学方式引起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我深有感触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传授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获得知识的力量,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我也意识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素养和技巧。首先,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以便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其次,教师应该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最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不要过于干预学生的思考过程,而是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教师,我将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和学生的自主探索,让他们真正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读《教师博览》有感教学随笔 篇二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教师博览》的杂志,其中的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篇文章名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若干思考》,作者是一位小学教师。通过阅读,我对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文章中,作者提到了他在教学中的一次实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他设计了趣味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他还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魅力。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积极探索并获取知识。

我深有感触地认识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真正享受学习的过程,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同时,我也意识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方法。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该善于创造活动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最后,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成为主动、积极的学习者。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教师,我将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活动设计,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追求知识的乐趣。

读《教师博览》有感教学随笔 篇三

读《教师博览》有感教学随笔

  说来惭愧,来到公中之初,我是属于那种校长说的“书上都有灰尘了”的老师,可能刚从校园出来,读书读“腻”了吧,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注重动手能力的锻炼,天天修电脑、做网页等,根本不想看书,生活、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也不去思考、感悟了,渐渐浮躁起来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喜欢上了《教师博览》。那是一天,学校突然停电了,电脑用不了,无聊中翻开一本《教师博览》,一篇题为“一个‘高考奇才’成长背后的教育现实”的文章吸引了我的眼球。文章中讲述了一个三次参加高考,先后被北大、清华录取又因网瘾很快被两度退学的“高考奇才”,由于自己是教信息技术的,所以对“网瘾”深有感触,那篇文章让我明白老师该怎样走进这些“问题少年”的心灵。也让我和《教师博览》结下深厚的友谊。

  今年暑假期间,利用闲暇时间拜读了李镇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写得很实在,读着他的文章,感觉就像是看着一集集《李镇西的故事》连续剧一样,书中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有的故事感人至深,让我禁不住热泪盈眶。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 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李镇西先生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

。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置。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直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学习文化知识,才能使学生成长为有智慧的人。在课堂上,如果想与学生交流对话,没有真爱是实现不了的。

  李老师对班主任的那份执著,对爱那份坚持让人感动。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的那份坚持让人感动。

  在读到李老师对待“优生”和“差生”的做法上,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凌飞是一个从不太优秀走向在在非常优秀的典型。他一开始学习就不错,如果在普通班上,老师也许不会太多地给他约束和管教。可是李老师看到的却不只是成绩,而是他做人的心态和思想,对集体的感受和奉献。读过之后感慨良多:1、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一定各方面都是优秀的,做为班主任一定要更看重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要引导学生做品学兼优的优秀生。2、要正视优秀生的错误,不要认为犯错是差生的专利,优秀生一犯错老师就觉得不可饶恕,要记着他们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学生中的圣人。3、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因为成绩优秀而一味纵容。但又不能打击积极性,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的期待和尊重。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 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张超威的故事却让我久久忧虑不已,如果我碰到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我能有李老师那样的爱心耐心和智慧吗?说实话,我的爱心倒是有的,但是没有耐心,面对张超威这样的学生,发火不但没有用反而会把矛盾迅速升级。如果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怒气,也就不可能成功地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再有,我自认为教育智慧不够。方法只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经验来自实践,只要我做个有心人,总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应对各种情况的经验,而且还要多读书,从教育专家那里学习教育的智慧。

  从他的教学中,感觉最大的是:他不仅仅是在教书,而更多是在育人,教会本领。他多年如一日认真负责地对待学生,不管优生差生,真不容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都能把自己的体会记写下来,传播出去。当初也不是想着要出书什么的,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责任,现在看来却是无价之宝了,是一份上佳的教育记录。

  在读李老师的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

  受到书中的启发,我通过网络搜寻了一些有关李镇西其他书籍的资料,读了《做最好的老师》、《爱心与教育》,还浏览了李老师的博客《与青春同行》,下学期准备读一读他写的《心灵写诗》和《做最好的家长》等其他书籍。

  书看完了,我的耳边还时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虽然李老师和我教的都是中学,但他的方法我们未必拿来就能用。所以,读他学他,用他的话说就是要评判与超越。对于我而言,我要学的他寻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希望有一天,也可以说:班主任,让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最后,摘录几段李镇西教育名言:

  书籍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或者说使书奇妙的不是书籍本身,而是使书变得有意义的作品。不同时刻看同样的书,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会。看了三遍《平凡的世界》,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每次都汹涌澎湃,脑中又混沌一片。闭上眼睛,脑海里呈现看书中的场景,一幕又一幕。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可以用苦难和奋斗,平凡和伟大来概括一下。人生难免会有许多的苦难,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有的人坚强地斗争,有的人屈服于命运,有的人在斗争与屈服中摇摆不定。孙家兄弟就属于第一类的人,面对苦难,积极面对,与命运作斗争。少平与哥哥少安相比,他的奋斗的经历更让震撼。打心眼里佩服少平,可以放下读书人的架子,到煤矿里去工作,为了生活,更为了家人。刚到那种环境,他能很快适应,换了是我一定吃不了这份苦,而他不但坚持了,而且干得不错。我佩服他,可以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仍然不放弃读书的机会,向诗人借、向晓霞借,我仿佛看到他蜷缩在破旧的被子里,就着昏暗的光亮读书,设想自己在那样的境地,能否保持一颗干净上进的心?我佩服他,可以脱掉肮脏的工作服后可以坦然地和晓霞,养民探讨人生,丝毫没有自卑感。我佩服他,心细、体贴入微,妹妹上学时,他给准备了好看的衣服,女生用品,多让人感动啊。每次读到这里,我就被他感动着,幸福着。

  读完这本书,我懂得了奋斗的真正含义,奋斗不仅要能吃苦,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执着,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是不懈的坚持。

  读书的过程中,我不得一次又一次停下来,不断地问自己,究竟什么是平凡,什么是伟大,什么是生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午一年,这才是生活。戏台上的人生是浓缩的,才会有那么紧凑的悲欢离合,跌 起伏。但生活毕竟是生活,那种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是电视剧中才有的。当然,现实生活中也有,但普通人遇到的机率又有多大呢?现实中,纵然是强者,也难免在痛苦中挣扎,难免会有失意的时候。《平凡的世界》让我明白了脚踏实地的可贵,一切空想和憧幻都是不切实际的,让我知道了平凡的伟大。当代年青人,遇到任何挫折,都应向少平那样,奋发向上,不向任何困难低头。

  有时候,人的命运一部分是人的性格造成的,所以良好的性格对我们的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团党委平对知识的追求,积极的人生追求和强烈的机遇意识决定了他不同于双水村的普通农民,使他不懈地奋斗。他的原动力是跳出农门,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是成为城市人,改善自我生存条件,并同时使家人生活得更好。他的坚韧的性格,使得他面对任何困难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认识,并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现实中的我们,也要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品格,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书中的爱情也是一大看点,《平凡的世界》不仅塑造了农村青年追求城市生活的悲剧,还塑造了农村青年追求城市式爱情的悲剧,金波盲目的爱情致使他失望以致失常;金秀的爱情注定是苦涩的;而兰香达到了事业与爱情的和谐,因为她研究的是无体,把爱情构筑在对学术的追求上。润叶与少安之间,由于城市文化经济的悬殊,致使润叶的浪漫被少安的现实击碎,但润叶努力抗争着,与命运抗争,与社会抗争,最终酿成家庭悲剧,使她不得不接受现实,屈服于社会。对爱情的追求要大胆、热烈,同时又是现实的,当明知期待的爱情不对称,不可能时,要勇于舍弃,做一个成熟的明确的人。对待爱情要慎重,不要过于盲目,也不要太执着,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美。

  我想,读了《平凡的世界》,最大的收获就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是最伟大的,是幸福的,激励我在努力奋斗的同时提醒我保持一颗平凡的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今后的人生中,不论是遭遇失败、失意落魄,还是收获成功辉煌兴奋的时候,都能想起《平凡的世界》,使自己不断向前。

相关文章

读《诺曼底号遇难记》有感【精彩3篇】

我虽然刚满十岁,不知人间冷暖,却也经历了不少事,“饱尝”了这世间的冷酷无情。我觉得,社会是黑暗的,世界是腐朽的,永远望不到黎明。我对这个世界“绝望”了。但《“诺曼...
读后感2014-09-01
读《诺曼底号遇难记》有感【精彩3篇】

读后感400字作文五年级【优质3篇】

诸子百家的精粹让心灵异彩纷呈,四书五经的经典让精神生机盎然,四大名著的光芒让心河碧波荡漾,经史子集的智慧让生命馥郁馨香。世界读书日,让生命沐浴在书籍的光芒下,欢乐成长。小编在此整理了读后感400字作文...
读后感2018-08-02
读后感400字作文五年级【优质3篇】

茶花女读后感(优质6篇)

《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成名作,她开创了通俗剧的先河。使得人们对世俗情感有了一个较深的理解,也使得人们心中的一些世俗偏见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茶花女读后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
读后感2012-05-09
茶花女读后感(优质6篇)

罗曼罗兰《名人传》的读后感【精选3篇】

《名人传》是由罗曼罗兰的《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和《贝多芬传》组成的。 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是雕塑家和画家,一是小说家,一是音乐家,但各有个的施展舞台和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录了伟大的天才,在...
读后感2012-06-09
罗曼罗兰《名人传》的读后感【精选3篇】

小王子优秀读后感【优秀6篇】

小王子优秀读后感1“如果有一个人爱着一朵花,千万颗星星上独一无二的一朵,当他仰望星空的时候就会感到幸福。” ——摘自《小王子》《小王子》是一本哲学童话。书的内容很简单,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淡淡的忧伤;而...
读后感2011-08-05
小王子优秀读后感【优秀6篇】

《毛毛虫与蝴蝶》读后感(经典4篇)

当看完一本名著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毛毛虫与蝴蝶》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毛毛虫与蝴蝶》读后感1听到...
读后感2011-04-05
《毛毛虫与蝴蝶》读后感(经典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