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读后感800字【精简3篇】
篇一:端午的鸭蛋读后感800字
《端午的鸭蛋》是作者王蒙的一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个平凡的家庭在端午节期间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温暖。读完这篇小说,我不禁感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如此真挚而动人。
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城市家庭中,主人公是一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在端午节前夕,儿子非常喜欢吃鸭蛋,他们买回了一篮子新鲜的鸭蛋。然而,在准备煮鸭蛋的时候,妻子发现其中一个鸭蛋有一颗小小的鸟蛋,她决定将这个鸟蛋孵化成小鸟。于是,她将鸟蛋放在暖和的窗台上,每天细心地照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鸟孵化出来了,儿子非常开心。他给小鸟取了个名字叫“鸟儿”,并亲自喂养它。鸟儿逐渐长大,成为了这个家庭的一员。他们一起度过了一个温馨而快乐的端午节。
这个故事让我感动的地方在于它展现了爱和关怀的力量。妻子发现鸭蛋中的小鸟并决定孵化它,是因为她有一颗善良的心,她愿意付出努力去保护生命。儿子对小鸟的爱和照顾更是让人动容。他没有把小鸟当做玩具或者宠物,而是真正地关心它,并为它负责任。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他人的关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品质。
此外,故事中的家庭温馨和睦,亲情浓厚。儿子和父母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不仅尊重儿子的意愿,还教会了他如何照顾小动物,如何与人和睦相处。他们共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端午节,这种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通过《端午的鸭蛋》这个小故事,我深刻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重要性。真正的关爱不仅仅是言语上的表达,更是通过行动去彰显。无论是对生命的尊重,还是对家庭温馨的珍视,都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努力营造和传递。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用爱和关怀去温暖他人。
篇二:端午的鸭蛋读后感800字
《端午的鸭蛋》这篇小说带给了我深深的触动,让我重新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家庭的温暖和谐。这个故事通过一个鸭蛋孵化出的小鸟,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对生命的尊重。
在故事中,妻子发现了鸭蛋中的小鸟,并决定孵化它。她将鸟蛋放在温暖的窗台上,并每天细心地照料。最终,小鸟孵化出来,成为了这个家庭的一员。儿子给小鸟取了个名字叫“鸟儿”,并亲自喂养它。他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快乐而温馨的端午节。
这个故事让我意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与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和保护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命,而不是仅仅追求自身的利益。在这个故事中,妻子发现了鸟蛋中的小鸟,并决定孵化它,是因为她有一颗善良的心,她愿意保护和珍视生命。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应该成为我们与自然界相处的准则。
同时,故事中展现了家庭的温暖和谐。儿子和父母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父母不仅尊重儿子的意愿,还教会了他如何照顾小动物,如何与人和睦相处。他们共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端午节,这种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是我们最坚实的港湾,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通过《端午的鸭蛋》这个小故事,我深刻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家庭的温暖和谐。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和保护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命,同时也要珍惜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用爱和关怀去温暖他人。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800字 篇三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800字
导语:《端午的鸭蛋》就是这样一篇既具有生活神韵又凝结着浓烈民俗乡情的散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鸭蛋》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范文【1】
在作者的家乡,端午节的习俗真是五花八门,例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等等。然而,最令人印象深刻莫过于那诱人的高邮咸鸭蛋,质细而油多,小孩儿们还用“鸭蛋络子”挂起鸭蛋,又给美味增添了许多明亮的色彩。
而作者描摹的一切,在我童年的回忆找到了熟悉的画面。我也是江苏人,与作者汪曾祺是老乡,而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我是江苏扬州人,而高邮是扬
州市里的一个县级市,所以,我的童年自然也少不了高邮咸鸭蛋的香味。每次吃咸鸭蛋时,妈妈总会轻轻揭开鸭蛋头的壳,用筷子向白嫩的蛋白里一戳,红油就一下子冒出来,这时,妈妈就赶紧叫我来吸红油,吸得我满嘴都是,再挖开蛋白,则露出了红彤彤的鸭蛋黄,这种感觉已逐渐忘却了,不知何时才能再吃上家乡的咸鸭蛋,我又不禁后悔为何没有早点发现这生活中的精彩呢?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十二红”,我隐约也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外婆也给我做过一次,除了苋菜、虾、咸鸭蛋外,好像还有菱角、红糖棕子、凉粉和红烧鹅,其它的我也记不清了。原来童年进的我,哪里还会想到几年后的我,正在怀念这平日的时光呢?哪里还会想到几年后的我想勉怀生活中精彩,却因记忆模糊而感到一阵失落呢?
珍惜现在身边的精彩吧,不要等到以后,失落地在回忆中翻箱倒柜。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范文【2】
《端午的鸭蛋》是由汪曾祺所写的散文,通过对端午风俗的描写和对家乡高邮鸭蛋的介绍,表达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了“端午的鸭蛋读后感”,一起来学习下吧。
故乡是一个港口,出海千里的船口,终会回到他的怀抱;故乡是一棵大树,为小草.小花们遮风避雨;故乡是大海,千万条小溪奔向它……当你孤独时,故乡是你寻找关怀的对象;当你伤心时,故乡是你倾诉苦楚的地方;当你开心时,故乡是你共享欢乐的地方;当你成功时,故乡是你坚实而牢靠的后盾……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只有在这个养育你的地方,才可以找到心灵上的寄托,它永远是你的牵挂,你的根。
在《端午的鸭蛋》中,汪曾祺先生仅仅对家乡的鸭蛋就有说不完的乐事。那小小的鸭蛋有什么好写的呢?人家都说“爱屋及乌”,所以当你对自己的家乡有一片赤诚之心时,你便会爱上它的一草一木。它的一切都将是你心中的珍宝,所以汪先生才会钟爱家乡的鸭蛋以甚于对它有写不完的趣事。
“当有人问他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现鸭蛋!”可见作者故乡的鸭蛋很有名,它在作者心中足以代表故乡。与别处的鸭蛋相比,作者家乡的鸭蛋更加美味。
高邮的鸭蛋而且平淡有味。在吃鸭蛋时,作者运用了一些细节描写,幽默的写出了鸭蛋的特点,充满生活气息,亲切而自然。
作者把一切的爱都集中在一个个小小的鸭蛋上,单是一个小小的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这篇文章给我的印象很深。每次看到都会忍不住想到那远在一方的她,那个给了我一个难忘.快乐的童年的她。
虽然她不能代表我的故乡,但她在我的心中却代表我的家乡。
她是奶奶家门前一棵高大的粗壮的梧桐树。从我记事起她就已经很高大了,她的树头很茂盛,将大半个屋顶都遮住了。那一个个比巴掌还大的叶子,层层地铺叠着,爷爷常说如果雨下的不是很大,那么这棵大树可以挡风遮雨。
当爷爷奶奶都下田时,我就坐在大树下,在地上画画,画树叶,画小人……有时还跑来一两只小鸡,便开始了老鹰捉小鸡……在她的保护下,我可以安心地玩乐。
有时候也会有小伙伴陪我一起,我们便在大树下跳跳绳,跳格子……她似乎也在和我们一起欢呼呢!
放学后,我都是搬着凳子到树下做作业,在她的监督下,我更加认真,细心的完成作业。
当我开心时,她随我欢呼;当我伤心时,她给我温暖的怀抱;当我成功时,她给我忠告;当我失败时,她不断给我信心……
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了,在她的'看护下,我渐渐长大。对于我来说,她已不再仅仅是棵树,她就像亲人一样。
离开她已有四年了,不知道她现在如何?还是像松一样立在那儿吗?给奶奶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吗?
是她让我的童年不是孤独的,不是单调的,她成就了我一颗完善的心。
我心目中的她与汪曾祺先生的文章中的鸭蛋是一样的,她是我心中的牵挂,是我的根。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范文【3】
先生以“家乡的端午”开篇,直接切题,直抒胸臆,用“很多风俗”引出下文。于是,在他的笔下,一系列端午风俗就走入了我们的视野: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等。这人有我有,人无我有的风俗,在先生看来,都成了他最珍贵的回忆。因此,行文流水,如话家常,如数家珍,于自然、平淡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真爱和对故乡的怀想。
然而,让先生颇感自豪的还是家乡“著名”的“鸭蛋”。在这满篇洋溢着深深浅浅的故乡情绪里,“著名的鸭种”、“善于腌鸭蛋”的高邮人、大都市店铺里的鸭蛋、别处没有的双黄鸭蛋、质细而油多的高邮咸蛋,甚至用鸭蛋做成的“朱砂豆腐”都成为他不厌其烦并引以为自豪的表述对象。以至于对对方的“肃然起敬”和“称道”也不屑一顾,竟然会生出“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这样的感慨。
其实,先生的不屑并不在于此。看,一个“不过”,笔锋一宕,那藏在心底的自豪和喜悦就悄然溢出。用“惊奇不已”和“确实是好”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等等语言跃然纸上。甚至于引用了袁枚的文字还不甘罢休,还要罗列种种吃法,并用北京的咸鸭蛋和故乡的咸鸭蛋比对。“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八个字符,一个叹号,直白而朴素的话语,幽默而爽朗的声音把先生对故乡的厚爱铺满了整篇文章。好像先生此时已经忘记了自己虽是高邮人,但北京也是他多年居住的地方似的,全然不顾及北京人的感受。
“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个拖着长音的“吱”字,绘形、绘色、绘神,把先生孩童时吃鸭蛋的情态出神入化般地描绘出来。既是一幅民族风俗画,也是一曲生活的赞歌。我们从这里窥探出先生对儿时生活的怀恋和追忆,解读到先生对民俗文化的尊崇和敬畏,这种种情感,都源于先生在生活中对“和谐”与“健康人性”的追求的过程中。
读到这里,我不禁怅然而叹:先生对鸭蛋的感情可谓真也,足也,甚也。这岂止是对鸭蛋的情有独钟?这是对生活真味的悠然品读,是对家乡情怀的慨然诠释。
端午到了,家乡的鸭蛋又有了别样的故事,在这里,作者把儿时生活的影像一幕幕拉开: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
蛋黄蛋白吃光 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
儿时的生活是快乐的,儿时的生活也是永恒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记忆,每一个记忆都是怀想。那咸咸淡淡的鸭蛋,不正是作者对生活对故乡的心情写照吗?此时,端午的鸭蛋已经成为一个意象,成为先生与往昔岁月相纽结的一个通道,将绵长的生活真味凝固在了这平淡的生活之中,从而成为隽永的回忆和怀恋。
汪曾祺认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写风俗,有点怀旧,但那是故国神游,给人是慰藉,不是悲苦。因此,民俗的多姿、平凡的生活、儿时的影像在他的笔下显示出了独具风格的魅力。而他那简约、传神、清新、鲜活的语言特点也给我们带来了生活和艺术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