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950字【优质3篇】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950字 篇一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是尤利·安德烈耶维奇·洛特科的作品,该书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发生与后果。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们对于核能的盲目自信以及对生命与环境的轻视。
首先,这本书让我对核能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事故发生之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被认为是苏联技术的骄傲,被誉为最安全的核电站之一。然而,事故的发生彻底击碎了这种自信,也让我认识到核能所带来的巨大风险。读书过程中,我被作者还原的事故场景所震撼。核反应堆爆炸后,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空气中,导致数百人死亡,成千上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污染。这令我对核能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同时也反思了人类对于新技术的盲目自信。我们应该更加谨慎地对待核能,为了安全着想,必须制定更加严格的安全措施。
其次,这本书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宝贵和环境的重要性。事故发生后,大量的人员被派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进行紧急处置工作,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了保护他人而奋斗。他们的无私和勇气让我感动不已。同时,事故对于当地环境的影响也是灾难性的。大片土地被辐射污染,动植物死亡,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生命和环境,不能再对它们漠不关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无论是从小事做起,还是参与到环保组织中。
最后,这本书也引发了我对于政府的思考。在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掩盖真相,对外称事故只是小规模泄漏,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这种掩盖真相的行为令人不齿。政府的不负责任以及对人民生命安全的漠视使事故的影响进一步扩大。这让我意识到,政府必须对人民负责,对于事故的发生要及时公开透明地向人民报告真相,而不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形象而隐瞒真相。
总之,读完《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我深刻地反思了人们对于核能的盲目自信、对生命与环境的轻视以及政府的不负责任。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核能的风险,珍惜生命和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呼吁政府要更加负责任地对待事故和人民。我希望这样的事故不再发生,人们能够更加谨慎地对待新技术,珍惜生命和环境。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950字 篇二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是尤利·安德烈耶维奇·洛特科的作品,该书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发生与后果。读完这本书,我深深被书中描绘的人性的光辉以及核灾难的残酷所触动。
在这本书中,洛特科通过对事故发生前后的人物命运进行描写,展示了人性的光辉。书中的主人公瓦连京是一位核反应堆操作员,他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冲向事故现场,为了保护其他人的安全而牺牲了自己。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深感动。此外,书中还描写了许多其他工作人员以及救援人员的英勇行为,他们在面对巨大的危险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人性的光辉。这让我意识到,人性中有着无尽的善良和勇敢,无论面对何种困境,我们都应该用善良和勇敢来回应。
然而,与人性的光辉相对应的是核灾难的残酷。书中揭示了当时苏联政府对事故的掩盖真相以及对受灾人民的不负责任。政府为了保护自己的形象,不顾人民的生命安全,对外称事故只是小规模泄漏,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这种掩盖真相的行为令人震惊和愤怒。事实上,事故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大量的人员死亡,成千上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污染。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政府的不负责任和对人民生命安全的漠视。政府的不作为和掩盖真相进一步加剧了事故的后果,使人们遭受了更大的痛苦。
总之,读完《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我被书中所描绘的人性的光辉以及核灾难的残酷所触动。这本书让我深深地反思了人性的善良和勇敢,呼吁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勇敢挺身而出。同时,也让我对政府的不负责任感到震惊和愤怒,呼吁政府要更加负责任地对待事故和人民。我希望这样的灾难不再发生,人们能够更加珍惜生命和环境,用善良和勇敢来回应困境。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950字 篇三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950字
读完《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我是被深深地震撼的,它就像一位缓缓道来的叙述者在讲述一个个令人心碎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是真实可感的,才会让人觉得来自心灵的震撼。在这里我看到的不是核事故中多少人遇害,不是核事故污染了多少地区,而是一个个在这核事故中挣扎着的生命。
那个亲眼看着丈夫一天天恶化的消防员的遗孀,那个一生被写在门上的人,那些
被欺骗而心存幻想的士兵还有那些被无情射杀的猫……“一天排便二十五到三十次,伴随着血液和粘液。手臂和双腿的皮肤开始龟裂,全身长疮。嘴巴、舌头、脸颊,一开始时小伤口,后来越变越大。白色薄片一层层脱落.....脸的颜色......他的身体.......蓝色......红色.......灰色........"正是这些细节告诉了我这场灾难的残酷,让我知道他们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呼唤起我们的同理心。我不禁有些遗憾中国并没有出现像阿列克谢耶维奇这样的作家。像之前的南京大屠杀可能所有人对于它的第一印象都只是30万人的遇害,然后呢,便只是无尽的漠然。因为这些数字把我们的代入感弱化了,我们只是单纯的记住了这个空洞的数字,而并没有想过30万代表着一个又一个和我们一样的人类。
在南京大屠杀中,有太多太多和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中一样挣扎的人,可是我们没有一个阿列克谢耶维奇来记述他们的感受,他们最后只能是沉默,被遗忘,渐渐化成历史的尘埃散落在空气中。唯一留下的痕迹可能就是那三十万分之一。多么令人心痛。
之前有一部影片叫《二十二》,我觉得可以说是很像《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了,以一个影片的方式,用尊重的态度来记录一个个曾经被日军侵害的女性。我们在这场战争中更倾向于表现浴血沙场、反抗欺凌、宁死不屈的故事,而忽略了那些平常的、弱小的、恐惧的、无助的每一个普通民众,忘了这才是抗日时期底层人民最真实的.反映。所以当《二十二》影片上映困难,排片遭到恶意抵制,我不禁在想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记录这些背后故事的人被封杀,大家做的是在极力掩埋真相,粉饰着表面上的太平。
可能很多人认为这样的记述没有意义,只是几个人的想法而已,并不能代表一段历史。我想我们需要这样记述,让我们能从当事人的角度去看这一历史,使他们更加生动可感,唤起人们对于这些受害者的关心与重视。这不是揭人伤疤,冷静而沉重的语言是对当事人最好的尊重。我们需要这样的记述者。
历史应该怎被铭记?不单单只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我们更需要这样悲悯的语言来揭开历史宏大的外壳,去触摸内里细微的纹路。我希望历史的受害者和用尊重笔触去触碰这些历史的人都能够受到善待。
我有一种感觉,我正在记录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