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外国教育史》有感(最新3篇)
读《外国教育史》有感 篇一
《外国教育史》是一本关于外国教育发展历史的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外国教育的历史进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从古代至今各个国家的教育发展历程。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教育,到中世纪欧洲的教会学校,再到近代国家教育体系的建立,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将外国教育发展的脉络展现得清晰而生动。
其中,我特别被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教育所吸引。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伟大的哲学家,他们对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柏拉图主张以哲学为基础的教育,追求智慧和真理,他的学生苏格拉底则提倡通过对话和讨论来引导学生的思考。这些思想和方法对后来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另外,我也对中世纪欧洲的教会学校感到震撼。在那个时期,教会掌握了整个欧洲的教育权力,学校由教会管理。教会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神职人员,但同时也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教育机会。这种教会教育体系的建立,为后来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通过阅读《外国教育史》,我认识到教育的发展是与社会、文化和政治紧密相关的。每个时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形成和改变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只有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的教育状况,并为未来的教育发展做出更好的决策。
读《外国教育史》有感 篇二
《外国教育史》这本书让我对外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并激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这本书中有一段关于近代国家教育体系的建立的描述引起了我的思考。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各国开始重视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国家开始出资兴办学校,制定教育法规,推动了现代教育体系的形成。这个时期,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成为公众权利的一部分。这个进程中,教育改革者们的努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教育的目标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这一点让我想起了现代教育改革中的一些争议。有人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应试和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他们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阅读《外国教育史》,我认识到教育是不断发展和改进的。每个时期的教育模式和理念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价值。教育改革需要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学生特点和教育目标,不断探索适合当下和未来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总而言之,《外国教育史》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发展历程。教育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每个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为当下和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读《外国教育史》有感 篇三
读《外国教育史》有感范文
苏格拉底说:“如果我以眼睛看着事物或试想靠感官的帮助来了解它们,我的灵魂会完全变瞎了。我想我还是求援于心灵的世界,并且到那里去寻求存在的真理好些。”因此他认为“认识自己”就是认识真理,教育就是一种真理。牛顿有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这一句话既表明了他为人的谦逊,也表达了他对自己、对学科发展的坦然和自信,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论:如果要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成就,就必须清楚地知道以前的人们做过哪些探索。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在教育领域谈创新、谈改革,更需要站在巨人烦的肩膀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不是几个课程专家的“突发奇想”,而是历史上中外教育思想的积淀和整合。在当今世界,教育改革是一股强劲的潮流,尤其在一些发达国家更是一潮接一潮,呈现出芬姿多彩的景象。教育改革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动力,一是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的支持,二是教育本身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断走出困境,得以发展。作为新课程实施者的一线教师,对于教育发展史上重要的教育家以及他们的主要代表作、主要教育理论贡献,我们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否则,新课程所提倡的新理念就可能成为无本之木,就可能成为支离破碎的“教条”和“规则”。
最近看了《外国教育史》这本书,我了解了很多,并且从中吸取了更多的精华,体会深切。
中国教育和外国教育的确存在许多的差异。一教授说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和外国家长教育孩子是不同的,中国的家长听见自己的孩子说将来要做泥瓦匠,那肯定是大发脾气,不会赞赏,甚至会辱骂的;外国的家长听见自己的孩子说将来要做泥瓦匠,那可要高兴地鼓掌的。为什么国外的人要比中国的要活泼,思想开放,动手能力强呢?等等…其实这与国外开放式教育是分不开的。中国的教育可以比作是个三角形。家长和学生分别放在三角形的底角,而老师则毫无疑问的放在顶角了,因为家长要老师看的起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要多些关心。所以要给老师送礼呀!请老师吃饭呀!等等…学生上课不听话就批评告诉家长。上课在下面看课外书就没收,这样越管孩子就越不听话。相反还会起反作用。家长就该用打来管孩子了,大多数孩子都会服的。这就是中国的传统。一直这样延续着。孩子的思想受到压迫,他能没有压力吗?他的压力越大越想好好学习就越做不到。还没有一个快乐的学校生活。国外的孩子为什么玩的好还不耽误学习呀?很简单因为他们他孩子放在三角形的顶部,他们尊重孩子,给孩子一个很放松的学习环境。所以他们学习的很快乐。
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水平、能力和特长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
,陶行知先生称之为“活的教育”;我们说教育学生不能死记硬背,要冲出“应试教育”的牢笼,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之后,自主地学习,我们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之间开展互帮互助的活动。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中,我带给学生的是快乐,充满智慧的快乐,我的教学也会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