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申遗成功的作文(优质3篇)
24节气申遗成功的作文 篇一
近年来,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国际上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其中,中国的24节气作为独特的时间划分方式,不仅反映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展示了我国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因此,申遗24节气成功无疑是我国文化的一大突破和成就。
24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产物,它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标志着不同的自然现象和农事活动。例如,立春代表着春天的开始,谷雨代表着播种的时机,冬至代表着冬天的来临等等。这种时间划分方式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自然界的变化,还对农民的种植和收获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4节气的申遗成功,首先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作为世界上独特的时间划分方式,24节气的申遗成功让更多国家和地区了解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加深了中外人民的交流和理解。同时,申遗成功也使得24节气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24节气的申遗成功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24节气中,每个节气都与自然现象和农事活动相关,它提醒人们要与自然和谐共生,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通过申遗成功,24节气的理念和价值观将进一步传递给更多的人群,促使人们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24节气的申遗成功也为我国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24节气作为中国的独特文化符号,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前来体验和感受。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还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24节气申遗成功是我国文化的一大突破和成就。它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为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相信在未来,随着24节气的传播和推广,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会在世界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24节气申遗成功的作文 篇二
24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一大创造,它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都与自然现象和农事活动相关。这种独特的时间划分方式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反映了我国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因此,24节气的申遗成功无疑是我国文化的一大突破和成就。
24节气的申遗成功,首先彰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作为中国独有的时间划分方式,24节气的申遗成功让更多国家和地区了解到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加深了中外人民的交流和理解。同时,申遗成功也使得24节气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24节气的申遗成功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24节气中的每个节气都与自然现象和农事活动相关,它提醒人们要与自然和谐共生,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通过申遗成功,24节气的理念和价值观将进一步传递给更多的人群,促使人们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24节气的申遗成功也为我国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24节气作为中国的独特文化符号,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前来体验和感受。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还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24节气的申遗成功是我国文化的一大突破和成就。它不仅彰显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为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相信随着24节气的传播和推广,我们的传统文化将在世界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24节气申遗成功的作文 篇三
关于24节气申遗成功的作文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2013年,我国启动“二十四节气”申遗工作。
老孟:这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啊。
小郦:“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久违的诗意啊,挺美的。
小丁:都信息时代了,现在过日子谁还看二十四节气?
材料二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于“二十四节气”,你怎么看?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范文】
篇一:守文化根基,织温暖经纬
闻得“二十四节气”申遗,除有老孟支持赞赏之态,亦有小丁不甚理解之声。于今之信息时代,我以为:“二十四节气”不应淡出公众的视野。
中华文明几千年温暖的经纬,是先人以血汗和智慧织就而成。“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为适应农时,在辛勤耕作之余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凝练出的一套反映自然界阴、雨、晦、明等万千有序变化的知识体系。其简短干练,极备农事指导价值,又蕴藏了无穷的智慧与诗意,我国为其申遗是有据可寻的。
于今,我们更愿意依赖于机器的便捷,现代人大多已不再需要吟咏“二十四节气”歌来判断农时,选择耕种了。指头轻触,即可获取所需信息,精准的天气预报自然不在话下,我们甚至可以逆节气而耕植,古人的“二十四节气”俨然仿若时代的“不识时务者”。“二十四节气”无疑具有其局限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终将被时间遗忘,时代的潮流确然向前驶去,沉淀下来的文化结晶断然不能被遗忘在河底,存载于中华子民文化基因上古老情思更不会因此而松动。而节气申遗的成功,犹如一面镜子,在映射出传统文化遭遇失落的时代困境的同时,也折射了我们对
自然世界的一种敬畏,对重拾先民优质文化的一种精神需求。“人本是散落的珠子,文化就是将人这些散乱的珠子串连在一起的坚韧细线。”文化之于社会、之于民族的重要意义从龙应台的一席话中得以生动的诠释与体现。然而,于当今之后工业时代,这根文化细线愈显混沌、脆弱,不止于“二十四节气”,不少流散于民间的古老文化亦处于遗忘的边缘。是以,传统文化的落寞,非只源于对碎片化信息毫无节制地摄取,更源于愈来愈功利化的现代人内心对传统文化的漠视、远离。
“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留给后人的,是再多碎片化信息也堆砌不了的民族文化根基。它们将古人与今人牵系在一起,将几千年前的诗意与当今日新月异之异代维系在一起,织就了中华文明温暖、有序的文化经纬。须知,传统文化与科技发展,从来不相背离,相反,倘若我们正确运用科技手段引导人们重拾文化,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必互为日月,在时间长河中煜煜生辉。
古老的智慧与诗意等待吟唱,传统不是发展的必然置换物,守住我们共同的文化根基,实乃当务之急也。
点评:
作者在开篇先以“闻得‘二十四节气’申遗,除有老孟支持赞赏之态,亦有小丁不甚理解之声。”一语简要概括了材料的核心内容,可谓惜墨如金。“我以为”则清晰地传达了自己的态度。第二段能结合材料,对“二十四节气”这一概念作了大胆的定义和诠释,作为考场作文实属不易,也体现了作者较为清晰的思维。三、四段是文章思维的拓展、延伸部分,作者并没有满足于“就事论事”,而是跳出材料,把观点上升到传统文化层面,点出观点的普适性意义,又自然引出第五段问题的`解决方案,使思维向更深处抵达。结尾暗扣材料,巧妙回应开头,当显规范,又不失灵气。
篇二::为信息时代添点诗意
近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的人深表赞同,有的人却表示不理解。
诚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早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繁杂的“二十四节气”似乎早已跟不上时代快速向前的步伐。但是它真的该被时代抛弃吗?当然不是。“二十四节气”流传至今,早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体系,在它的身上凝聚着古人无尽的智慧与诗情画意。用“二十四节气”为信息时代添点诗意,让我们放慢步伐欣赏隐藏在那字里行间的美吧!
“二十四节气”代表着中国传承千年的文化与智慧。古时中国处于农耕社会,为能预判天气,我们的老祖宗每日观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才逐渐总结出完备的“二十四节气”并编成郎朗上口,富有诗意的歌谣,而到如今,它早已获得了更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二十四节气”并不是毫无根据的随意撰写,它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古人根据太阳周年运动和自身所处环境的变化来总结规律,不断进行归纳整理才最终形成知识体系并付于实践。经过千年的改善,其中蕴涵着的科学方法,知识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然而,这凝结千年文化的“二十四节气”却逐渐被人们所遗忘。这其中固然有科技发展导致的“二十四节气”少有用武之地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人们越发不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了。
就像我们常看到的,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年不如一年,甚至连春节都少了几分年味,然而一些“洋节日”我们却过得有模有样。不可否认,过“洋节日”可促进各国交流,也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但是,因为这样便丢掉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就失去了我们的本心了吗?中国的文化,中国人不传承,还有谁替我们传承呢?
因此,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二十四节气”列入文化遗产便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在平时,我们就应该对中国文化多加重视,多读读诗书,多游游山水,去 切切实实地体会中国人的诗情画意。
我们处在喧嚣浮华的信息时代,只有传统文化能让我们沉淀下来,回归本心,静心寻找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诗意。
点评:
一篇出色的考场作文,无疑要在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表达等方面下足功夫,本文也不例外。文章紧扣“对‘二十四节气’的看法”文题的核心概念、关键问题,由小及大阐述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结构上起承转合,具有时事议论文之章法,语言表达明白顺畅,段落间衔接自然,文脉贯通,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衡量,该文基本具备一类卷的水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题目很出彩:表达形象,精准而巧妙蕴涵着“科学”与“文化”的联系及“传统”与“现代”传承的主题,夺人眼球,引人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