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设计理念论文【经典3篇】
新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设计理念论文 篇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我们需要重新设计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将探讨新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设计理念。
首先,新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目标。信息素养是指学生在信息时代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信息评估、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等方面。教材的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如图书馆、互联网等。同时,教材还应帮助学生提高信息评估能力,教导学生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此外,教材还应引导学生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技巧,例如数据分析、信息整理和图表制作等。最后,教材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
其次,新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材的设计中应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教材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任务,如制作电子相册、编写简单程序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此外,教材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协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三,新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应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信息技术是一门富有创造力和趣味性的学科,教材的设计应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和案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教材的设计还应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学习和实践。例如,教材可以设计一些选择性的实践任务,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综上所述,新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设计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目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兴趣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具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信息技术人才。
新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设计理念论文 篇二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我们需要重新设计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将探讨新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设计理念。
首先,新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是一门注重创新和解决问题的学科,教材应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任务,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任务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其次,新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培养。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教材的设计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例如,教材可以设计一些跨学科的项目,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来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如使用电子表格制作数学统计图表、使用计算机制作地理地图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互动。
第三,新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材的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材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知识。教材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综上所述,新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培养和综合素养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的信息技术人才。
新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设计理念论文 篇三
新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设计理
念论文摘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既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值得研究的理论性问题,也是需要通过实践进行探索的实际问题。本文结合自身参与教材编写的实践,通过对部分现行教材与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进行对比,介绍改编后教材的特点,阐述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设计理念上的转型。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改革,教材设计理念。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课改的深入,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出台,给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带来了极大挑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海淀教育信息中心正在改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本文结合自身参与教材编写的实践,通过对部分现行教材与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进行对比,介绍改编后教材的特点,阐述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设计理念上的转型。
改编后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在教学安排上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指导原则,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本地的社会问题以及国家的发展与科技进步等方面的问题,并尝试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方法了解、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初步接触信息技术,形成感性经验,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有所提高。
一、与学习和生活实际密切结合,从"问题"出发,强调让学生亲历真实任务的解决过程
课程标准要求信息技术教材要密切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需求以及当地的社会发展,设置真实性的学习任务、典型案例和研究性课题,以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用技术"融合在一起,主动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从内容的编排来看,整本教材进行了一次大的整合,章节的内容更加合理,各章节的排列也实现了层层递进。虽然仍然采用模块化的编排,但各个章节并不是脱离的,而是实现了各部分的有机结合,既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又注重对零起点学生循序渐进的培养和对学有所长的学生的培养。在教材编写中,采用"大主题、小任务",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运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使之更适合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术掌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我们把每一册书划分为四个单元,我们在每一课的第一部分设置了"跟我学",在第二部分设置了"尝试和探索",在每单元后设置了"综合实践"等栏目。
以"综合实践"栏目为例,具体内容包括:活动目标与提出问题、参考资源、活动过程与建议、活动与作品评价等,为学生提供一个研究主题,在这个主题下,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亲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书中例题、练习题的选择,尽量来源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本地的社会问题以及国家的发展与科技进步等方面的问题,同时留有一定的思考题目或练习题目,引导学生利用学会的信息技术,去了解、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表达自己思想的意识和习惯。例如:通过美丽的海底世界、绿色家园等主题活动来完成画图的教学。海底世界是学生喜欢的,可以发挥学生想象力;绿色家园是社区的建设,利用社区整理为主线学习图形的`选取和移动,把脏乱的社区环境整理好--环境问题是关于国家发展的,又依托于社区,这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再如,通过制作《北京与奥运》的幻灯片的过程掌握查找、下载网上资源,以及下载工具的使用等,并了解北京举办奥运的内容。
二、注重分层教学,体现不同层次目标、难易度和个性化
教材的设计从难易程度不同、地区信息技术发展不均衡和学生个性差异等方面加以考虑,力求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 渗透"下保底,上不封顶"的策略,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通过尝试和探索、留有不同层次的题目体现分层教学,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教材结构上"跟我学"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每课都有"尝试和探索",对有能力的学生提出指导性建议,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操作方法。例如,练习有两个层次。学生练习第一类:更换练习题内容,使学生模仿性的练习,用来巩固知识,同时,运用这些知识展示给学生一个可应用于学习和生活的实例。学生练习第二类:比较开放的、能够让学生去探究、去发散思维、去形成和体现个人观点的问题。
三、渗透自主学习的思想,编排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教材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材中,作有指导性的留白,不将直接的操作方法告诉学生,而是将如何尝试的方法告诉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操作方法。把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给学生留有创新的开放空间,在学生练习、学生思考中,体现出引导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创新的、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意图。在综合应用的练习中,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手段,得到资料,并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制作有个性化的作品,提倡学生进行发散型思维。最终使用作品的形式体现自己的观点、证明自己的观点。例如:当我们选好设计模板,幻灯片也已经制作了一部分后,突然发现设计模板选的不满意,这时再新建一个演示文稿,重新再选设计模板,做好的部分就作废了,怎么办?这时,就要作出提示:看看用右键点出的快捷菜单中有没有答案?
四、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
课程标准要求"展现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中蕴藏的人文精神"。要求始终渗透有关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并有意识地设计相关的人文、社会教育主题,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不断内化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法律法规意识。全面落实信息素养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教材编写中必须处处创造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将知识、技能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体验人文情感,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例如,通过制作《国宝大熊猫》的过程,让学生掌握PowerPoint的使用,同时,潜移默化地灌输了保护动物和生态平衡的问题。这样,通过教学,将学生的责任感培养、知识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三方面教学目标整合在一起。
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既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值得研究的理论性问题,也是需要通过实践进行探索的实际问题。我们要在学习的基础上,继续针对具体课题进行研究、探索和总结,加速教师水平的提高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