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开发与实践论文(精选3篇)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开发与实践论文 篇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行业也在不断进步。作为机械制造行业的基础课程,《机械制造基础》的教学体系开发与实践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开发与实践的相关问题。
首先,课程教学体系的开发是《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的基础。教学体系的开发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开发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其次,课程教学体系的实践是《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的关键。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习和实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注重实践教学的与时俱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行业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因此,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应该与时俱进,紧跟行业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其次,要注重实践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教学应该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要注重实践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总之,《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开发与实践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合理的教学体系的开发和实践教学的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机械制造行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开发与实践论文 篇二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开发与实践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开发和实践《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首先,课程教学体系的开发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体系的核心,决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开发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确定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其次,课程教学体系的实践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多种形式进行。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还需要注意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建设对于实践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学环境应该符合实践教学的需求,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和设备。教学资源应该丰富多样,包括实验设备、实际工作场所、实践教材等。只有具备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才能有效地进行实践教学。
总之,《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开发与实践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通过合理的教学体系的开发和实践教学的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机械制造行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开发与实践论文 篇三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开发与实践论文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高专课程《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产业特色教材体系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提出了新形势下《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新思路。
关键词工作过程产业依托订单模式
《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研究常用工程材料、毛坯成型和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等内容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
程。该课程与专业多门相关学科(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等)知识结构交叉,联系密切。《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现代制造方法和工艺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工科学生进行的第一次工程实践训练,也是大学阶段唯一的一次较系统的工程训练。因此,《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对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复合型、实用型的工程技术人材具有其它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积极探索和建立新课程教学体系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
1.目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实习、实训与理论教学的整合。另外,长期以来,学生的课程实习、实验一直存在着诸如实习(实验)设备单一落后、内容僵化陈旧、学生难以真正融入实践的问题,严重限制了该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机械的依赖于固定的百分
比——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各按一定比例计入总评。但这样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过于片面,对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期间的表现不能客观、灵活、全面的给出科学的评价。建立全面、有效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特色教材的开发与编制。目前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往往格式化、套路化,
不能适应当今对专业型、技术型、特色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立足本地产业特色进行产业特色教材的开发与编制,将为特色、优势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2.课程建设方案设计
针对高职高专工科《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课程建设需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提出了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一系列新思路,并应用于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建立系统性实践教学及评价体系,强化实践与理论的联系及融合
根据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整合,尤其注重课堂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的整合,按照工作过程,将实习、实训化整为零,溶入整个教学过程。构建以项目任务为驱动的模块化、层次化、综合化的课程模式,优化《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结构。结合我院及周边机械产业实际情况,建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金工实习,项目实验,校外实习实训。
经过组织课程组教师与实验实训指导人员共同研究、探讨,调整金工实习在教学计划中的安排,将其定位为《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先期实践课程。金工实习共四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进行,在教学进程中,处于《机械制造基础》理论教学开始之前,为学生对后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供前期感性认识,让学生初步建立“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第二阶段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进行,与《机械制造基础》教学过程并行,让学生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参与实践,为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提供实践保障。
重新定位金工实习课程的教育目标,以“学习工程知识,增加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为方针。由金工实习基地担负金工实践环节的提高性实验与新技术、新工艺的实验,由实验指导人员针对学生在实习现场的具体表现完成对学生现场实习任务布置、实习过程指导、实习表现的总结和实习效果评价等工作。
依托本院周边支柱产业,采用厂家实际产品为金工实习任务对象,引导学生进入“真实职业情景”,增强实训实效性的同时,变消耗性实训为效益性实训,真正实现工学结合。 同时,针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各实验项目在各阶段教学中的作用,合理安排各实验项目开展时间。做到理论课内容与相应实验项目的紧密对应和结合;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看实验、记结果”,转变“做实验、重分析”,为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项目设计、实验程序准备、实验过程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和实验效果评价的全过程,让学生充分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从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充分与周边支柱产业企业实现对接,扩充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发挥“订单式培养”的优势,定期让学生走进对接企业生产一线,由企业导师在实际工作情境中进行现场指导和教学,并对其在指定情境任务中的具体表现给予评价。
2.2课程质量标准、教学大纲,考核评价方式的开发与改革
针对当前对高职高专《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重视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纽带作用,把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及其评价纳入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并明确及份额。通过“阶段项目考核→期中考核→阶段项目考核→期终考核”的方式,开展理论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实验项目单项评价+实验课程综合评价”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效果评价;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学生平时考勤、作业评价结果、企业导师情境任务效果评价相结合,通过量化综合评价过程,完成教学质量的基本考核。
2.3产业特色教材体系开发与建设
组织课程组成员、周边支柱产业企业专家,结合当前对高职高专《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拟定教材结构框架,并结合本地企业实训基地产品特点,配合“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要求,完成教材内容的更新和整合,完成产业特色教材的优化和完善,从而充分发挥本地资源在实训教学中的作用,将“情境、任务教学”落到实处。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拓宽了知识视野,又加强了学生对高新技术的认识以及创新意识。总之,加强教材的实用型,减少繁复的理论,增加规律性知识的总结和提炼,使教材成为“实用型的技术手册”。
3.结束语:
一门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知识的生硬重组,而是对教育理念的重建和更新、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对人才本身能力和素质结构的重塑和完善。这些不是表面功夫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仅仅一门课程的改革能够实现的。只有学校、院系、企业多方位、多层次的协调和合作,从整个课程体系着手。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教学中多方引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才能实现,但改革的成果必能让学生真正的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具备共相应的工程实际按能力。
参考文献
【1】吕英波.关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J].机电技术,2006,(1).
【2】付洪.对高校理科理工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3).
【3】顾兰智.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初探[J].机电技术,2010,(3).
【4】宋岳鹏.谈高校工科《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实习改革[J].山东农业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