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教师专业化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论文【精简3篇】
浅谈我国教师专业化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论文 篇一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中最基层的从业者,其专业化程度对于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我国,教师专业化理论和实践研究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浅谈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研究现状和问题。
首先,我国教师专业化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专业化理论主要包括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专业知识等方面的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关注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的成长和发展,强调教师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探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则和方法,强调教师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行为。教师专业知识理论关注教师专业知识的构成和发展,强调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
然而,我国教师专业化理论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目前大部分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研究和实践案例的支持。其次,专业化理论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和综合性。此外,教师专业化理论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缺乏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长期跟踪研究和对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多维度考量。
其次,我国教师专业化实践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专业化实践研究主要包括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和教师专业知识的实践等方面。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包括教师培训和教师交流等活动,旨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包括教师职业操守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强调教师的道德品质和职业形象。教师专业知识的实践包括教师对于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应用,强调教师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然而,我国教师专业化实践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专业化实践的质量和效果有待提高。目前,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大多仅限于知识传授和经验分享,缺乏对于教师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其次,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存在一定的困境。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利益诱惑的影响,缺乏稳定和一致性。另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缺乏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容易出现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现象。最后,教师专业知识的实践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在实践中往往面临复杂的教育情境和多样化的学生需求,需要具备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教师专业化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未来的研究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强多元化和综合性研究,同时还需要关注专业化实践的质量和效果,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浅谈我国教师专业化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论文 篇三
浅谈我国教师专业化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师 专业化理论 实践研究
论文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而教育者的素质恰恰是教育强国策略的关键。本文试图列举出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
1我国教师专业化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1)教师专业化的理念未深入人心。许多人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老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积累和精通程度,似乎要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专才才可以称得上是“专业”教师,这一理解往往比较片面。不可否认
,要做好一名称职的教师必须在自己学科方面有扎实的基础,对最前沿的研究热点和最新科研成果要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如果只具备这些学科知识,那教师的可替代性就大大的增加了。因此,作为老师光有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方法的知识。学生是个复杂的个体,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双重发展的阶段,学生的道德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价值观等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教育者的影响。如果教师只专注于学科知识的提高,而忽略了教育领域里自身的发展,那么,教师便沦为传授知识的工具。笔者认为教育事业是一项非常伟大的事业,这关系到整个国家未来的命运。教育者的职业认同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支撑着他不断地进步,只有这样发自内心的自我提升意识才能够真真正正地教书育人。(2)现行的教师资格制度有待改进。教师资格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了十余年,尽管对教师自身素质和学校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其缺点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在笔试部分,考试的范围仅仅局限于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方法三本书中,由于考题比较简单,应试者不必具备良好的教育学基础,只要死记硬背即可通过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在说课部分脱离了实际的教学环境。被试者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对所给的教材写一份教案,然后面对专家在20分钟内把自己一堂课的基本设计给描述一遍。教师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学生,给专家说课与给学生上课有着本质的差别,如果不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下讲课难以测试被试者的课堂组织能力和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并且,仅二十分钟的面试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一方面无法准确测试出被试者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面试的成绩与考官的个人喜好也有一定程度的联系。
(3)教师的职前培养非专业化、职后培训形式化。我国大多数师范类院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只有学科专业和教育学专业这两大部分,并且这两部分的联系比较少,未把教学学科和教育学有机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学科课程受到较大的关注,教育类课程并未引起重视,处于机械地完成教学目标额状态。当前,教育类课程的设置还停留在通识培训的水平,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代表了教育理论课的全部,实习和实践流于形式,教师教育的特色荡然无存。
较之教师任职前的培养,职后培训形式化的趋势更加严重。一些师资培训机构以盈利为目的,学员只要交钱就能顺利毕业拿到证书,根本不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当做目的和宗旨。加之,教育行政部门“学历至上”的倾向愈来愈严重,导致教师在师范学校毕业后,专业理论和实践水平基本没有实质性的发展。究其深层原因是,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考核目前还没有一种很科学、完善的评估体系,而学历作为一种比较可见的杠杆自然也就被用于衡量教师专业能力的工具。因此,学历证书在教师任职资格、职称评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促进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促进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在法律制度、课程设置、职前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等方面有所改进。
(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教师专业地位。1994年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是首次从法律角度上明确教师的专业地位。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对取得教师资格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师资格的丧失和撤销作了明文规定,这标志着教师资格制度开始全面实施。但是,如今还需要国家在相关的法律制度中进一步明确教师专业的内涵,确认教师的专业地位,使教师专业化的理念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尤其是在提高教师待遇问题上,一个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与其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密不可分,美国、韩国等国的教师待遇普遍好于其他国家,我国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的教师生活条件较差,所以当地的教师整体上素质较弱,更无专业化发展可言。
(2)建立起一个正规化的教师团体组织,维护教师专业地位。教师专业化要顺利开展,离不开专业团体的支持,为了谋求教师的合法利益、保障教师权利、提供教师学术交流机会、提高教师专业水准、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等,建立一个正规的`教师组织是非常有必要的。美国的教师专业团体规模最大最完善,如:nea(美国全国教育协会)、neteps(全国教师教育和专业标准委员会)和aacte(美国教师教育学院协会)等组织,他们的职责包括:“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并促进教师的福利、加强教师教育,倡导未来教师都必须接受高等教育并经过教育专业的专门培训,招收和选拔新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并利用各项资源以加强教师职前教育与在职培训。”①因此,中国也应效仿这些国家一样,建立一些教师团体来切实维护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3)增设教育专业课程,提高未来教师专业化水平以及完善教师的职后培训制度。目前,我国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这次改革“而是要对原有的课程和教学体系进行系统而深刻的反思、论证,以重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②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更加合理的评价机制,因此,对一线教师来说更具挑战性,也需要高素质的教研人员。“加强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是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及新的评价理念的形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③总而言之,师范院校在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要加强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重,注重教育实践的设置,培养新型教师的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发展不是在几年或者十年能完成的,而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因此,教师的职后培训是专业成长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正如《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中所描述的那样:“今天,世界整体上的演变如此迅速,以致教师和大部分其他职业的成员从此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即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我国可以仿效美国等国家,让教师清楚认识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学专业水平。“指导教师由单一的教学理论实践者向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双主体转变、由单一的课程实施者向课程的开发者与传授者转变,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新知识的学习和发现。”④要不断引导教师把职后培训看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阶段,使教师走出仅仅是追求资格认证和学历提升的误区。
注释
①蒋华钟,桃英.试析美国教师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j].他山之石,2000(1):57.
②陈忠勇.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高师教育科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3(1):78.
③蔡佳辰,李保强.论中国教师专业化制度的构建于完善[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8(1):111.
④程家福,金林祥.美国普瑞克西斯考试体系对我国教师资格认定的借鉴[j].现代教育论坛,200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