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教育理论论文【实用3篇】
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教育理论论文 篇一
教育理论与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关系
引言:
教育理论是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实践的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的过程。教育理论与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密不可分,本文将从教育理论对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影响角度展开讨论。
一、教育理论对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指导作用
教育理论是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指导原则。教育理论通过提供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指导,为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提供了理论依据。例如,行为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师应注重激励和奖惩,这对于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育理论指导的教育实践有助于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
二、教育理论对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启发作用
教育理论对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具有启发作用。教育理论通过提供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激发教师队伍的学习动力,推动其专业成长。例如,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这对于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教师队伍通过学习和运用教育理论,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三、教育理论对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创新作用
教育理论对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具有创新作用。教育理论不断推动教育实践的创新和进步,为教师队伍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例如,教育技术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教师队伍提供了新的教学工具和方法。教师队伍通过学习和运用教育理论中的创新思想,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效果。
结论:
教育理论对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启发作用和创新作用,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和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教师队伍应不断学习和运用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教育理论论文 篇二
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引言:
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必须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和策略。本文将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和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1. 终身学习: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通过参加培训、研修和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2. 反思与实践:教师应通过反思和实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通过观察和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找出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 寻求导师:教师应寻找有经验和能力的导师,与其进行指导和交流。导师可以提供实践经验和专业指导,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难题,促进其专业成长。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1. 学习型团队:教师应积极参与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和活动。学习型团队可以提供一个共同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
2. 专业发展计划:教师应制定个人的专业发展计划,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路径。通过制定计划,教师可以有条不紊地推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3. 反馈机制: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师反馈机制,及时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情况。通过反馈,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结论:
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对于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反思与实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寻求导师的指导和交流。同时,教师应积极参与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和活动,制定个人的专业发展计划,并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通过这些路径和策略的运用,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将得到有效推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教育理论论文 篇三
关于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教育理论论文
摘要: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课题,而教师的观念更新和技能提升是教师队伍成长的关键要素。引导教师关注三维目标的整合、关注学习方式的变革、关注课程资源开发、关注自身专业成长是队伍培养的核心工作。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进行行之有效的培训,从而确保教师队伍的时代性、先进性。
关键词:专业成长教师关注多元校本培训
新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给教学带来一个明显的变化:课程对教师的限制减少了,教师赢得了较大的自由空间,可是这个空间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没有教师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这种空间带来的是教师的手足无措,彷徨无计,甚至是应试训练。这是因为新课程增加了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教学目标有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引导;教学对象学生不是统一规格的,而是个性化的,教学内容综合性加大,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教学方案自主性加大,教师支配因素增多,教学艺术被凸显。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势在必行。
一、用新课程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观念
新课程引发的教育活动变革,最活跃的'是人(管理者、教师、学生),其核心因素是教师,要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尽快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就要引导教师的新关注。
关注三维目标的整合。新课程中的教师要摒弃只注重知识和能力这个“双基”问题,更要注重知识生成建构的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情感归属,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态度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师生与编者的“对话”过程;应该是“沟通”与“合作”,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三维目标”不可割裂,不分重点、次重点,它们是彼此渗透、交融、有机统一的,教师必须凭借文本材料进行三维整合的教学,才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
关注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营造并建设有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环境,最大限度地给予时间和空间的支持,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帮助,建立有效地合作组织及合作机制,以有效的合作交流,凸显合作效果。探究学习的特点是问题性、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教师就是问题的激发者,实践的促进者,开放的组织者,创造的发掘者,重新审视自身角色,佩戴新教师“上岗证”,走进新课程。
关注课程资源开发。信息时代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地球成为“村”,如果再囿于单一学科或学校这样的小范围,学生是不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新课程倡导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课程观,植根于现在,面向世界和未来,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学习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综合发展,作为教师应该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引入课外学习资源,发掘地域性独特资源,争取社会性资源,建立稳定的资源网络,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关注自身专业成长。教师不止是教学方案的执行者,新课程中,教学的多样性、不可预见性要求教师是个决策者,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教学资源和教学行为状况充满了未经深思熟虑的做法和个人表现意愿上的判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一个真正的专业人员。教师要引进新内容,创造新形式,营造新环境,设计新方案,表达新理念。从未见过的教学情境在教师的个性诠释下呈现,教师在其中体验着创新的愉悦和成功,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对自身教学的反思,对新课程的挑战和研究,是对自身潜力的开发,是个人的专业成长。
二、以多元培训炼造教师的“手”——技能
作为学校,要关注教师的全面发展、长期发展及其发展的需求,提供发展条件和支持,面对新课程,进行通识培训、课标培训、长期培训及集中短期培训,都是必要的,下面结合本校实践浅谈一下校本培训形式。
“微格”培训。即微格教学实践,针对新课程中的新要求,由被培训者针对某一个“点”,设计一种教学方案,找部分“学生”(也可以是同事)上课,由评价人员听课,录像人员进行摄像,准确记录一段实况,时间10—20分钟不定。然后重放录像,让被培训者自我分析,再组织评价人员从不同角度评价,总结,指出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从而逐渐强化,形成习惯,顺利进入教学实行阶段。
“互补”培训。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不同教师有不同的特长,也有不同的缺憾,那么教师之间的合作就非常重要,如果对不同特点的教师进行组合,建立起互补性培训环境,也是一种好方法。如:a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强,课程开发很突出,但缺乏教学情感,太过严肃,而b教师活泼开朗,情感丰富,但时常局限文本,对文本的挖掘缺乏深度和广度,就可以组成a—b互补小组(非一帮一互助小组),建立互补目标,落实互补机制,通过一段时间的相互学习,相互熏染,进行反馈检测,就会发现a、b教师之间相互影响的痕迹。
“滚动”培训。选一组教师作为培训对象,再选一组评价人员,每周(根据实际,也可两三周)固定时间听培训对象的一节课,然后评价优劣,指出改进方向,下周检测提高情况。像雪球一样滚动前进,到最后问题越滚越少。它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是“教师专业技能”的滚动培训;二是“新课程中新方法”的滚动研究。本校曾运用此方式,由一批骨干教师承担培训任务,研究出一套学科学法体系,系列探究式教学模式,效果非常突出。这种培训方法简单易行,贵在坚持。
“课题”培训。新课程要求“教师即研究者”。其实每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改进。让教师承担教育科研课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
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新课程中“学科整合研究”“开放教学探索”“评价机制构建”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们进行调查、测评、尝试、创新、研讨、交流,正帮助教师学会自我反思,形成从事行为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这不正是促进教师向“科研型”“专家型”的成长吗?“编书”培训。新课程提出三级课程体系,其中校本课程占到10%—20%,怎样保证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使学校办出特色,充分满足学校办学独特性和差异性的要求呢?可以号召教师走进校本课程开发,根据本地本校实际,发挥优势力量,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适应水平,编写出有特色校本课程。那么开发主体——教师在实践、评估、修定、审议的课程开发过程中,也成就了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
“问题”培训。新课程强调教师的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走进新课程。问题就是教师反思的楔子,由此引发开去,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那么,把积极进取的榜样树起来,把存在的差距找出来。差距就是问题,教师找出问题,关键还是如何引导教师去研究解决问题。教师对照不足,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反思,如“我是怎样进行创造思维培养的?”“我是如何开发学校课程资源的?”“我是如何组织探究性学习的?”等,在反思交流中教师会自觉不自觉地关注、思考、研究这类问题,收集关于相关资料,探索适合自己学校自己学生的新的途径或方法,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催着走变为主动走,再到大步走。这样,在不断展示、交流、反馈过程中,每个人既是学习者,又是实践探索者,大家在相互聆听、相互补充、相互借鉴中共同提高,不断达到一个个新的境界。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里一个永恒的话题。新课程改革是对教师队伍的一次洗礼,在这样的挑战中将有成功者,也会有淘汰者,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大胆创新、深入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