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最新3篇)
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篇一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该模式通过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首先,从理论角度来看,分层教学模式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各不相同,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而分层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划分成不同的层次,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深入的学习内容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促进其进一步提高;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基础的学习内容和简化的学习任务,以帮助其打好基础。
其次,从实践角度来看,分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一种统一的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困难,学习兴趣下降。而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在简化的学习任务中建立自信,逐渐提高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该模式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广泛推广分层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篇二
分层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该模式通过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本文将从教学设计和学生评价两个方面对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首先,从教学设计来看,分层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一种统一的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困难。而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划分成不同的层次,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中学习。
其次,从学生评价来看,分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往往因为学习困难或学习内容不感兴趣而失去学习动力。而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在简化的学习任务中建立自信,逐渐提高学习能力。同时,分层教学模式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该模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广泛推广分层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篇三
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1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应从学生现实的发展水平开始,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理论认为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教与学相互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人本主义理论指出学习是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个体达到“自我实现”需要的顶峰,就进入自主创新的境地—创造潜能的自我发挥。从以上教学理论可以发现,我们现探讨开展的“隐性分层—小组协作—自主探究”教学正是我们要倡导的一种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相互合作的教学模式,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
2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2.1学生隐性分层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来源不同,基础不一,造成授课班级内学生教学水平差距甚大,为了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好的发展,通过注意观察和调查了解个体间的差异特征是做好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结合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行综合评判,可把学生分为:A、基础层次:基础和成绩较差,非智力因素欠缺;B、提高层次:①智力因素较好,非智力因素中等,但学习不专一;②智力因素一般,非智力因素好,进取心强;C、创新层次: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好,且自学能力等方面较强。为了避免明显分层给中、低层次学生带来不良抵触等消极情绪,笔者采用组内隐性分层,把相当水平的学生分配在不同的组内,组成了由不同学习水平和发展潜力学生构成的学习小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提高。
2.2分类进行教学设计
在设计提问,练习等方面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别设计、让学生都有回答、练习的机会,并适当向基础层次的学生倾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EXCEL函数运算”教学中针对“求和函数”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①sum函数是个什么函数?②sum函数是怎样使用的?③在使用函数过程中,弹出的“函数参数”对话框将数据区挡住了怎么办?④在使用sum函数过程中,编辑栏中显示的是什么?你能说出它的含义吗?给你什么启示?其中1、2、3题是A、B类学生均可完成的问题,以诱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兴趣;第4题是供C类学生进行探究回答,而他们的回答能够给A、B层次学生一定的帮助。
2.3协作交流与自主探究
可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有利于教学内容要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必要的协作交流。如在上书籍封面制作时,我讲解完知识点,布置了任务,因C类学生接受速度快,正好利用他们去辅导本小组的其他同学。而其他同学虽制作技巧可能没有C类学生掌握得好,但是对封面的规划布局和审美上肯定会有不同的见解,可以提出建议,共同讨论能不能把好的建议实现。又如文件的移动方法有很多:①利用编辑菜单、右键快捷菜单中“剪切”+“粘贴”;②鼠标拖动;③键盘快捷键“ctrl+x”、“ctrl+v”等。教学时我让他们自己去摸索实践,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2.4合理评价,促进进步
第一,注重分层评价:由于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与任务,因此评价时在承认学生差异性的`原则下,给予不同的评价。第二,注重过程性评价:在计算机教学中,由于作业和练习都是上机操作,对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和掌握情况最好根据学习实际情况,注重过程性评价。需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操作情况,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等。
3教学模式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客观把握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公正、科学地安排学生层次,让学生明确这样做的目的意义,让他们愉快地参加相应组别。第二,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视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的调整小组成员,依据课堂与学生实际,实时合理调整分类目标。第三,引进竞争机制。在小组成员确定后,竞选组长,讨论、组织合理分工,避免“包办”等现象出现;为避免组长产生骄傲情绪,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第四,在普及教育同时,对有才华有潜力的学生,引导他们多参加竞赛辅导,课外兴趣小组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五,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的提高、素质的形成不是靠简单的说教,而是要经过亲身体验与实践的过程。计算机学科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使他们取于实践、乐于实践。第六,渗透思想教育内容。计算机教学同时要把优化学生非智力因素放在重要位置,寓思想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第七,在强调自主探究学习,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②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③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加以引导使之朝有利方向发展。“隐性分层-小组协作-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也有利于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只有教师深入实践,才能设计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好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缪章益 单位: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