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析论文【优秀3篇】
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析论文 篇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内燃机车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为了确保内燃机车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课程的体系构建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将对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进行探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教育与培训提供参考。
首先,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课程的体系构建需要明确课程目标和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应包括学生对内燃机车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以及对内燃机车故障排除和维修的能力培养。培养目标则应包括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只有明确了课程目标和培养目标,才能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设计。
其次,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课程的体系构建需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包括内燃机车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讲解,内燃机车故障排除和维修的操作技能培训,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应加强与实际工作场景的结合,引入实践案例和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课程的体系构建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外,还可以引入案例教学、实习实训和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虚拟仿真、多媒体教学等,提升教学效果。
最后,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课程的体系构建需要加强与行业的合作与交流。可以与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专家进行合作,共同研究和制定教学标准和教材,开展实践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和实训,加强与行业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明确课程目标和培养目标,合理安排课程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加强与行业的合作与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的需求。
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析论文 篇二
近年来,随着内燃机车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广泛应用,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课程的体系构建变得日益重要。本论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进行探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教育与培训提供参考。
首先,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课程的体系构建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应合理安排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实践活动和实习实训等形式,让学生亲自操作内燃机车,熟悉内燃机车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际工作场所,了解内燃机车的实际应用场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课程的体系构建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团队项目和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引入跨学科的知识,如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律法规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课程的体系构建需要与行业的需求相结合。可以与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专家进行合作,共同研究和制定教学标准和教材,开展实践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还可以加强与行业的联系,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最后,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课程的体系构建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行业的不断变化,相关知识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因此,需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入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同时,还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
综上所述,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与行业的需求相结合,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人才。
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析论文 篇三
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析论文
一、引言
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作为自治区精品专业,按照专业建设方案,首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调研结果反映,企业对内燃机车检修岗位的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起来。本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大部分在内燃机车检修岗位上,但是,用人单位提到了学生毕业后一般都要用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本岗位工作。尚不能做到无缝对接,零距离顶岗。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不能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稍有变化就不知所措,即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同时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有待加强。因此,如何将我校的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办好,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人术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至关重要。
从调研的情况看出,当前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的需求、学生的就业定位还存在一定偏差。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不匹配;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摆脱传统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学科性已成为共识,强调实践与突出知识应用能力已成为中职学校的一致行动。
本专业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通过社会需求调查、岗位能力分析、知识和能力目标确定,内容序化和课程分类,从而构建新的“以岗位为导向”的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课程体系。
二、“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模式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分析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流程,把相互关联的一组工作任务归并、整合为具有课程开发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所需岗位能力,结合国家职业标准,确定课程及教学内容,根据岗位工作流程设计学习项目和教学单元。
三、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分析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能力
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的分析是课程开发的前期工作。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通过校企合作,成立了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进行充分的行业企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对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再对每个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解,即生产什么产品或提供什么服务,最后确定各个工作岗位(群)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综合素质、职业核心能力,即课程目标。
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经反复研讨确定了本专业所应对的职业岗位:内燃机车柴油机维修工、内燃机车电器维修工、内燃机车制动机维修工、内燃机车电机修理工、内燃机车走行部维修工。然后针对每个职业岗位详细调查其工作过程,分解其工作任务,最后研究其所应对的职业能力,从而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
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具备内燃机车的维护、修理、检测能力的一线作业人员。
其人才规格为:①职业综合素质: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沟通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②职业核心能力:柴油机、电机、电器、制动机、走行部的维护与修理能力;③职业拓展能力:内燃机车管理能力、内燃机车驾驶能力。
2依据岗位能力,组织课程内容
本专业主要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得以确定后,下一步是由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教学研究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和行业企业管理人员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依据岗位能力进行教学分析、筛选课程内容,这是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
教学分析,就是将完成工作过程所需的某一单项素质或单项能力进行分析,列出其全部操作步骤、活动内容、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技能和应用具备的品性,即将职业能力分解成相应的`技能、知识与态度,建立课程教学目标。进而对这些技能、理论知识和态度目标进行分解,形成技能和知识模块。
依据已确定的技能和知识模块,按其性质、功能以及内容和它们相互间的内在联系,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知识“必需、够用”为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衔接、定向选择、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开设综合化课程和综合实训项目,重新构建了实践技能教学系统和基础理论教学系统融会贯通的课程体系。
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在确定本专业的岗位能力后,围绕工作任务开发了专业课程模块的教学及实训内容,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结构。课程开设分为四大部分: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核心技能课和职业拓展能力课。
将原有的《内燃机车柴油机》、《内燃机车电传动》、《内燃机车制动机》、《内燃机车总体》等四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变为 《内燃机车柴油机检查与保养》、《内燃机车电机检查与保养》、《内燃机车电器检查与保养》、《内燃机车制动机检查与保养》、《内燃机车机械部分检查与保养》等五个专业学习领域
,形成了以真实的任务驱动的课程特色。3.围绕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以任务驱动的课程,其教学设计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教学情景的设计,对教学过程中各环节所涉及的教师、学生、教材、课时、教案、课程项目、任务、教学方法、教具、设施、教学场地与环境及考核方式等妥善地进行规划、组织、协调。
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改革后,按功能形成《内燃机车柴油机检查与保养》、《内燃机车电机检查与保养》、《内燃机车电器检查与保养》、《内燃机车制动机检查与保养》、《内燃机车机械部分检查与保养》五门专业核心课程,实施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具体的做法如下;把每一教学项目任务化,以课程内的项目任务为教学单元,组织教学,每个项目任务由“应知(理论)+应会(实践)”两方面所组成,在项目任务设计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克服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缺点,边学理论边实践,理实一体完成每一项目任务的教学,使学生动脑动手,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知识与技能同步养成。
课程的教学,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每个项目任务在实训室首先由专业教师进行任务所需的理论教学,然后由专业教师进行任务实践教学,接下来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训练,最后由教师按照项目任务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任务所需的理论与实践考试,检验教学效果。按照“教、学、做、考”四个环节完成每一个项目任务的教学,用三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教学任务。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步增长,使学生就业前就具备了独立工作的能力,为真正实现企业零距离上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吸纳多方参与,建立评价体系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传统的、单一的教学评价已无法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评价体系应向多元化转变。
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吸纳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多方参与,建立了全新的课程评价体系。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对本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设计考核内容,按照“教、学、做、考”四个环节对每个项目任务制定了完善而详细的“项目化”教学考核标准,把一门课程的考核细化为若干个项目进行。考核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多次、多样的“项目化”方法进行。
同时推行“双证书”制度,融职业资格教育于学历教育之中。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是:在校期间考取一种由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内燃机车维修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如内燃机车钳工证,内燃机车电工证,内燃机车制动钳工证等。
本专业的考核方式,将原来的一门课程由一份试卷闭卷考试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进行改革,采用以职业能力考核为核心的、综合运用理论考试、技能考核与行业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更有利于推动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总之,在校企合作基础之上,构建“以岗位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不仅有利于校企教学资源的共享,而且更加有利于实践技能教学和基础理论一教学融会贯通,便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企业生产·管理一线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