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办专业创建思路论文(实用3篇)
高校新办专业创建思路论文 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不断面临新专业的创建与发展的挑战。如何有效地进行高校新办专业的创建,成为高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将从需求分析、市场调研、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资源等方面探讨高校新办专业的创建思路。
首先,进行需求分析是高校新办专业创建的基础。高校应准确把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各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形势。可以通过与企业、行业协会等相关单位进行深入沟通,了解他们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期望。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新专业的方向和设置。
其次,进行市场调研是高校新办专业创建的重要环节。高校应深入了解目标专业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了解潜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同时,还可以参考其他高校已有的类似专业,了解其教学内容和就业情况,从而更好地制定新专业的培养方案。
第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新办专业创建的核心。高校应明确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科特点,确定新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最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是高校新办专业创建的保障。高校应合理配置教师和教学设施,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可以通过引进优秀教师、组织教师培训和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还可以积极与相关企业、行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实践平台,提供学生实践和就业的机会。
综上所述,高校新办专业的创建思路包括需求分析、市场调研、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高校应准确把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深入了解目标专业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明确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确保新专业的质量和效果。只有在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高校才能有效地进行新专业的创建和发展。
高校新办专业创建思路论文 篇二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化,高校面临着新专业的创建与发展的压力和机遇。如何寻找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效地进行高校新办专业的创建,成为高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从专业需求分析、跨学科合作、实践教学和国际化发展等方面探讨高校新办专业的创建思路。
首先,进行专业需求分析是高校新办专业创建的关键。高校应通过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了解他们对人才的需求和期望。可以通过与企业、行业协会等相关单位的合作,了解他们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要求。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专家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新专业的方向和设置。
其次,跨学科合作是高校新办专业创建的重要途径。高校应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和界限。可以组织跨学科的专家团队,进行新专业的设计和规划。同时,还可以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和项目,提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机会。跨学科合作不仅能够促进新专业的创新,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三,实践教学是高校新办专业创建的关键环节。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可以与相关企业、行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就业的机会。同时,还可以组织实践项目和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实践。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高新专业的培养质量和效果。
最后,高校应注重国际化发展,为新办专业的创建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机遇。高校可以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和交流项目。可以引进优秀的国际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提高新专业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和实习,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国际化发展能够为新专业的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机遇。
综上所述,高校新办专业的创建思路包括专业需求分析、跨学科合作、实践教学和国际化发展等方面。高校应通过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进行专业需求分析,找到新专业的方向和设置。同时,鼓励跨学科合作,提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机会。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且,注重国际化发展,为新专业的培养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机遇。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高校才能有效地进行新专业的创建和发展。
高校新办专业创建思路论文 篇三
高校新办专业创建思路论文
1准确专业定位,制订和完善人才培养计划
1.1多方收集信息,做好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性工作
专业培养计划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组织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是构建学生知识体系的关键。培养计划的确定要经过反复推敲、多次修改,要既有助于实现学校的奋斗目标、有助于融入和推动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又有助于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由此,我们注重以下基础性工作。(1)通过网络、杂志、报刊、书籍等各种方式查询专业发展动态,初步构建了专业培养计划与教学大纲的框架。(2)通过各种方式搜集多所高校的本专业教学计划并进行了反复学习和研究,同时选派教师分别前往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进行专项调研,博采众长,拟定了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初步方案。(3)设计了面向用人单位的“学生知识结构等系列问题”调查表,了解到用人单位强调工程实践类及应用类知识的强化,对新兴技术知识有迫切的需要,对外语的应用能力也较为关注。(4)多次参加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研讨会,认真学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规范”(征求意见稿),充分吸取诸多专家、学者的经验与提议。(5)建立毕业生信息库,跟踪实时信息,为未来进一步的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做好准备。
1.2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确定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是省属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趋向是面向安徽,服务长三角及周边地区。根据社会的需要,学院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的是工程技术型人才。即,注重体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培养“知识宽厚、适应性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多方位、多渠道加强新办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构成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院校教学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于高校新办专业,一方面,由于开设时间短,建设时间短,教学条件较老专业薄弱许多,特别是师资力量薄弱尤为突出;另一方面,新办专业大多是目前就业市场紧俏的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新办专业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校化工专业新办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大引进力度,引入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稳定现有教师队伍;一方面,从社会挖掘资源形成兼职教师队伍。即采用多方位、多渠道加强新办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2.1加大教师引进力度稳定和培养现有教师
新办专业教师部分由原来一些老专业转调,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多,但属于新专业毕业的“科班出身”少。不是本专业毕业的教师,在担任新专业课程的教学时,专业课程教学经验缺乏,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环节,感到专业经验不足,实践知识缺乏,甚至在组织教学上感到生疏。这些情况致使新专业整体学术水平不高,缺乏学科专业带头人,缺乏高水平实验人员。引进人才无疑是解决新专业建设师资的捷径。在新办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上,我校有较大的引进力度,制定各种优惠条件吸引高学历、高职称、有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士充实新专业师资队伍。比如,在化工专业新办初期,我校先后从研究院、其他高校引进多位高学历、高职称、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主干课程老师;另外,在应届毕业生中,通过多方联络和政策宣传,先后引进多位化学工程专业“科班出生”的硕士生、博士生加入教师行列。当然,在重视引进的同时,我校也积极创造条件稳定已有的教师队伍,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学历教育和各种非学历教育、学术交流活动提高素质和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2.2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形成“专职为主、兼职为辅、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目前就业市场紧俏的专业,社会专业人才稀缺,地方普通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的竞争力又远不及重点院校和效益较高的企事业单位。所以,吸引优秀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科班毕业生,尤其是硕士以上的高学历人才,对于地方普通高校来说,有些“先天不足”。但通过“后天努力”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我校在加大力度引进人才,稳定和提高现有的.师资队伍的同时,创造条件,挖掘社会的教育资源,聘请化工设计院、化工研究院、煤炭研究院的学者专家作为兼职的教师,除了做学术报告外,还承担了对工程实践性有一定要求的教学工作,如“化工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这支兼职教师队伍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强化和提高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工程实践性,给高校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活力,并在推动“产学研合作”、“开放办学”和“专业特色”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因此,“专职为主,兼职为辅,专兼结合”不失为加强新办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举多得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工程实践性要求高的专业。
3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抓手,重视新办专业内涵建设
3.1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
通过广泛的考察和调研,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规范”为依据,结合安徽省富产煤炭的具体情况,确定了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新专业的课程体系、主干课程、主要
课程、专业方向、选修课的开设、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系列课程及各课程间教学内容的衔接等等,突出了专业定位与专业特色,因材施教;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扩展学生自由获取知识的空间;及时修订教学大纲,并根据新的教学大纲编写授课计划和教案,切实保证改革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索适合本课程特点的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专题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程考核方式方法上,通过“小测验+期末考试”、“考试+课程论文”、“理论考试+实验实践考核”、“笔试+口试”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促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3.2教学文件资料逐步完善
新办专业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经过反复研讨与推敲,教材的选用和教学文件,如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习大纲及实验指导书书(讲义)等教学文件,辅助教学软件、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课程设计参考资料,等提前规划。我们的做法是通过校级教学改立项研究,围绕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开展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保证开课有教材,设计有手册,实践有内容。
3.3重视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的建设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实践性强的专业,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专业必须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本专业实践体系有:实验、实习、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实验包括化学基础实验与单元操作实验和专业实验。化学基础实验依托化学实验中心开设,单元操作实验和化工专业实验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区别于其它专业而特有的实践环节。为此,化工系经过反复论证,从实验项目的选择、实验形式的确立、实验设施的购置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研究,完成了流体力学实验、传热实验、吸收、精馏、萃取、干燥等化工单元操作实验的开设;专业实验完成一些专业课程实验,如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工艺学、化工分离工程等课程实验的开设。并且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充实和改革,综合性、研究设计性实验的有较大的比例。这些实验内容与专业培养计划目标相吻合。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基本前提和保证。为提高实习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了校内外相结合的实习形式。如,采用计算机仿真实习+现场实习。我校从东方仿真购置了一套大型的合成氨仿真软件,形象逼真地反映合成氨各个工段的生产情况。利用该软件,先在学校模拟生产现场,对生产过程有了认识以后,带着问题,再到工厂的生产车间现场参观实习。计算机仿真实习,训练学生在生产操作条件改变情况下,进行调节、控制与决策的能力,以补充一般实习难以达到的训练内容和目的,加深对实际生产过程的认识与理解,力求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此外,还有其他形式的实习,如,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组织学生到工厂实习。化工设计在化工高等工程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化工设计,对学生进行现代工程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化工设计的基本内容、设计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经济、安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观点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手段进行化工设计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得到训练,开设的实践环节有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设备课程设计、化工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体现了化工单元设备设计和过程设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结束语
新办专业的初期建设是该专业发展成败的关键阶段。对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置、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学方法的研究等均应倾注大量的心血。在此仅对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进行了新办专业建设的初步探索。化学工业发展的日新月异,注定了其专业建设需要不断地更新与完善,要办好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并以更加敏锐的目光、更加渊博的知识以及更加艰苦的奋斗精神开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