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优选3篇)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 篇一:如何解决房屋买卖合同纠纷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发展,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也逐渐增多。当买卖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出现分歧时,如何解决纠纷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本篇将探讨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解决方法,帮助受纠纷困扰的人们找到一条适用的道路。
首先,当双方出现分歧时,应该积极寻求对话和沟通。双方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详细阐述各自的观点和要求,争取达成共识。在对话过程中,双方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情绪化的争吵和对质。双方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律师作为调解人,帮助双方找到中立的解决方案。
其次,如果对话和沟通无法解决纠纷,双方可以考虑进行调解或仲裁。调解是指由第三方调解人协助双方达成和解的过程。调解人通常是专业人士或律师,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帮助双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仲裁是指通过仲裁机构或仲裁员来解决争议的方式。仲裁是一种强制性的程序,双方需要按照仲裁裁决来执行。调解和仲裁的好处是可以快速解决纠纷,避免长期的诉讼过程。
最后,如果调解和仲裁都无法解决纠纷,双方可以选择诉讼的方式解决争议。诉讼是一种通过法院解决争议的方式。在诉讼过程中,双方需要提供证据和证人来支持自己的主张。法院会根据法律和事实判断,作出相应的判决。诉讼的好处是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但是诉讼过程通常比较漫长,费用也较高。
总之,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解决方法有很多种,双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在解决纠纷的过程中,双方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尊重对方的权益,争取达成公平的解决方案。另外,双方也可以提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以便在纠纷出现时知道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希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可以得到妥善解决,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 篇二:预防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方法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是房地产市场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为了避免纠纷的发生,购房人和卖房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预防纠纷的发生。本篇将介绍一些预防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方法,帮助购房人和卖房人降低纠纷的风险。
首先,购房人和卖房人在签订合同之前应该详细了解房屋的情况。购房人应该查看房屋的产权证明、不动产登记信息和相关手续,确保房屋的所有权归卖房人所有,并且没有任何纠纷。卖房人应该提供真实的房屋信息,如房屋的面积、户型、朝向等,避免虚假宣传和误导。购房人和卖房人可以委托律师或专业人士进行房屋的法律尽职调查和物理检查,确保房屋的合法性和完整性。
其次,购房人和卖房人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应该包括房屋的基本信息、价格、付款方式、交房时间、装修标准等重要条款,以及双方的违约责任和解决纠纷的方式。购房人和卖房人可以委托律师或专业人士起草合同,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双方在签订合同之前应该仔细阅读合同的内容,确保自己理解并同意合同的条款。如果对合同有任何疑问,应该及时与对方沟通并解决。
最后,购房人和卖房人在交易过程中应该保留相关证据和记录。购房人和卖房人可以保存交易的书面文件、照片、录音等证据,以便在纠纷发生时证明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双方可以通过邮件、短信、微信等方式进行书面沟通,以便有备无患。另外,购房人和卖房人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或律师进行交易过程的监督和记录,确保交易的公正和透明。
总之,预防房屋买卖合同纠纷需要购房人和卖房人共同努力。双方应该提高风险意识,加强交流和沟通,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同时,双方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和建议,避免陷入纠纷的困境。希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可以得到有效预防,保护购房人和卖房人的合法权益。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 篇三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
房屋买卖在人们生活中较为普遍发生,为此而产生的纠纷及诉讼也较多,其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对合同效力的认定,笔者据此谈点看法。
一、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五十六条的规定
《意见》第五十六条规定:“买卖双方自愿、并立有契约,买方已交付了房款,并实际使用和管理了房屋,又没有其他违法行为,只是买卖手续不完备的,应认为买卖关系有效,但应着其补办房屋买卖手续”。关于该条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在1987年《关于曹根田与张仁吉房屋买卖纠纷案件如何适用政策、法律的请示报告》中已作出批复:《意见》第五十六条的精神只适用于解决《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实施前的历史遗留问题。《条例》实施后,人民法院审理这类案件,即应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办理。我国《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已于1983年12月17日发布实施,故在此前有关房屋买卖纠纷的解决,适用《意见》第五十六条的规定,此后的有关纠纷应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办理。
二、房屋买卖合同应采取何种形式
《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取书面形式的,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对房屋买卖合同应采用何种形式才有效,目前意见不一。有人认为书面形式的合同才有效,但也有人认为在合同其他要件满足的条件下,只是口头形式的合同也有效。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在我国房屋买卖合同是法律许可唯一以不动产为标的物的特殊买卖合同。所谓“特殊”,是因为房屋买卖合同除了具有买卖合同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性:1、房屋买卖合同的标的物是特指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的房屋;2、房屋买卖合同是转移房屋所有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协议;3、房屋买卖是就房屋不动产所进行的交易,其法律调整不仅适用合同法,而且适用有关不动产的法律、行政法规。
其次,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条规定:“房地产转让,应当签订书面转让合同……”。《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办理城市私有房屋所有权登记或转移、变更登记手续时,须按下列要求提交证件:……(二)购买的房屋,须提交原房屋所有权证、买卖合同和契证……”。据此,可以看出,我国对城市私有房屋的买卖其合同形式的规定是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而不是口头形式。那么,对农村房屋买卖合同又是如何规定的呢?目前,有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不能不说是立法上的一个漏洞。但对究竟应采取何种形式,并非不能找到依据。最高人民法院于1992年7月9日对《关于范怀诉郭明华房屋买卖纠纷一案的请示报告》的批复中指出:“房屋买卖系要式法律行为,农村的房屋买卖也应具备双方订立书面契约、中人证明,按约交付房款以及管理房屋的要件;要求办理契税或过户手续的地方,还应依法办理该项手续后,方能认定买卖有效”。从以上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可以看出,房屋买卖合同是要式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才能成立。但对此也不能绝对化,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故在此种情形下,合同也能成立。
三、如何理解《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
《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指出,买卖房屋必须在办理过户登记手续后,其所有权的变更方生效。此处的“登记”与《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登记”是否一个意思,笔者认为,此“登记”并非彼“登记”。《合同法》第四十四条中的“登记”指对合同本身进行登记,相当于登记备案的意思。某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的生效要经过特别程序后才产生法律效力,如我国的中外合资经营法、中外合作经营法规定,中外合资经营合同、中外合作经营合同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后,才具有法律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法》的解释第九条规定,法律、行政法律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手续,或者办理批准、登记手续才生效,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从这一规定也可看出,《合同法》第四十四条中所规定的“登记”,是对合同本身的登记,未履行登记手续,则该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
四、如何理解房屋过户登记对房屋买卖合同效力的影响
对买卖双方签订书面房屋买卖合同,按约定交付房款及管理房屋,但未办理过户登记,该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有人认为,应在办理过户登记后合同才生效,其理由一是《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二是未办理过户登记则所有权尚未发生转移。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以第一种理由来否定合同的效力是站不住脚的。但究竟如何理解过户登记与合同效力的关系?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二条及其《实施
条例》第六条规定,土地使用权的变更,自变更登记之日起生效。《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五条、《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房地产转让,当事人应当办理权属变更登记。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依法律行为而使不动产物权发生变动的,以绝对办理登记为必要,如不进行登记,即使有物权变动的事实,但在法律上也绝对不产生物权变动的效力。《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同时该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出卖人应当履行向买受人交付标的物或者交付提取标的物单证,并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义务”。从这两条的规定可以看出,房屋买卖合同的出卖人负有向买受人交付房屋并转移所有权的义务,合同是否有效与所有权是否转移即办理过户登记手续无必然联系。法律法规规定或合同约定的单方责任未履行成不得成为合同无效的理由。因为这些责任的实际负担人不是仅向合同对方当事人承诺履行,更主要的是应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而这些责任与合同密切相关,履行这些责任既是合同一方当事人应该履行的合同义务,又是对方开始履行合同的基础保障。因此,这些是合同有效情况下当事人应当履行的合同义务,而不是合同是否有效的构成要素,并不能因该义务的履行与否而决定合同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在不久前发布实施的《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当事人以商品房预售合同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为由请求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此规定指出,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登记备案问题,应当属于行政管理部门的一种合同管理措施,不是确认合同效力的必要条件。《解释》对此予以明确,避免了司法审判权与行政管理权之间的冲突。从这一解释的精神也可以看出,房屋买卖合同中房屋过户登记与否对合同本身的效力并无影响,故前面所说的第二种理由也不正确。
五、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能否购买该组织成员的房屋
在城镇周边地区,具有城镇户口的人购买周边地区农村住房的现象较为普遍。法律对能否买卖并未明确禁止,但因涉及到宅基地使用权的变更,故该买卖合同又具有特殊性,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农村房屋买卖涉及到土地使用权的转移和变更,故审查买卖是否有效要看其房屋宅其地使用权的转移是否经过合法批准。农村房屋所有权及土地使用权的转移,一般应以合同的实际履行为标志,必须经当地土地所有者村、组同意才发生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