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美术的对中国画色彩的影响论文(精简3篇)
佛教美术的对中国画色彩的影响论文 篇一
佛教美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对中国画的色彩运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佛教美术中,色彩被视为表达内心感受和灵性境界的重要元素,因此在中国画中,佛教美术的色彩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首先,佛教美术对中国画色彩的影响表现在色彩的选择上。佛教美术注重内心的平静和超脱,因此在色彩选择上更偏向于柔和、淡雅的色调。这种色彩选择使得中国画更加富有禅意和内敛之美。与此同时,佛教美术还注重色彩的象征意义,例如,金色常被用来代表佛陀的光辉和智慧,红色则象征着慈悲和热情。这些象征意义的色彩在中国画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具意境和内涵。
其次,佛教美术对中国画色彩的影响还表现在色彩的运用技巧上。佛教美术中,色彩的运用是非常细腻且讲究层次感的。例如,在唐代的壁画中,艺术家们运用了渐变的色彩过渡,使得画面更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这种技巧在中国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此外,佛教美术还注重光影的运用,以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和光线的变化。这种对光影运用的技巧同样被中国画家所借鉴,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具有立体感。
最后,佛教美术对中国画色彩的影响还体现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上。佛教美术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超脱,因此在中国画中,色彩被运用来表达主题和情感。例如,淡雅的色彩常被用来表现出禅意和内敛之美,红色则常被用来表达激情和热情。这种对色彩的情感表达使得中国画更加丰富和有趣。
综上所述,佛教美术对中国画色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在色彩的选择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也在色彩的运用技巧和情感表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佛教美术对中国画色彩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丰富了中国画的色彩世界,使得其更加具有内涵和美感。
佛教美术的对中国画色彩的影响论文 篇二
佛教美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对中国画的色彩运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佛教美术中,色彩不仅仅是表达美感的手段,更是一种表达内心感受和灵性境界的重要元素。因此,佛教美术的色彩理念在中国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首先,佛教美术对中国画色彩的影响体现在色彩的选择上。佛教美术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超脱,因此在色彩选择上更偏向于柔和、淡雅的色调。这种色彩选择使得中国画更富有禅意和内敛之美。例如,在佛教寺庙的壁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采用了柔和的蓝色、绿色和紫色等色彩,这些色彩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这种色彩选择在中国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加具有禅境和灵性的美感。
其次,佛教美术对中国画色彩的影响还表现在色彩的运用技巧上。佛教美术中,色彩的运用非常细腻且注重层次感。在唐代的壁画中,艺术家们通过渐变的色彩过渡,使得画面更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这种技巧在中国画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此外,佛教美术还注重光影的运用,以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和光线的变化。这种对光影运用的技巧同样被中国画家所借鉴,使得画面更加具有立体感和生动感。
最后,佛教美术对中国画色彩的影响还体现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上。佛教美术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超脱,因此在中国画中,色彩被运用来表达主题和情感。例如,柔和的色彩常被用来表现出禅意和内敛之美,红色则常被用来表达激情和热情。这种对色彩的情感表达使得中国画更加丰富和有趣。
综上所述,佛教美术对中国画色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在色彩的选择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也在色彩的运用技巧和情感表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佛教美术对中国画色彩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丰富了中国画的色彩世界,使得其更加具有内涵和美感。
佛教美术的对中国画色彩的影响论文 篇三
佛教美术的对中国画色彩的影响论文
一 佛教美术的兴起、传入及形式
1 佛教美术的兴起及传入
在两千五百年以前,也就是公元前六世纪,在古老的迦毗罗卫国世界,几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产生了。迦毗罗卫国是古印度的王国,地理位置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佛教在古印度出现的时候,中国正是春秋战国时期,也许那个时候的中国人不会知道,佛教对中国将会产生的影响。
佛教最早何时传入中国,没有十分确凿和统一的说法。有古籍记载最早是在西汉时期传入中国。在国内的古迹佛像来看,在四川发现了东汉时期的佛像和菩萨像。所以,可以这样说,早在中国的汉朝时期,佛教及佛教美术,已经传入中华大地。佛教在古印度产生之后,向外界传播,对亚洲及世界产生了影响。佛教的传出分两个方向,一个是南派,主要是对东南亚各国,形成了小乘佛教。另一个是北派,即佛教传入中国后,经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和改造后传到日本和朝鲜半岛,形成了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对中、日、鲜的文化和美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佛教美术的形式
佛教美术主要有三大形式:建筑、雕塑和壁画。佛教美术是佛教传播与发展的产物。佛教美术主要是用来宣扬佛教教义,提供佛教场所和为佛教服务的。佛教美术的三大形式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佛教建筑本身就是佛教美术的一种形式,那么在寺庙中的和佛教有关的各种塑像及寺庙中的壁画,石窟中的雕塑及壁画也是佛教美术的形式。很多古代的佛教寺庙现都不复存在,所以很多佛教壁画也就消失了。但是在石窟中的古代佛教壁画保存得相对完整,这也让我们有机会欣赏到较早时期的佛教美术。
佛教美术包括建筑,雕塑和壁画。其中,佛教建筑有石窟,佛塔和佛寺这三种类型。佛教最早的建筑形式就是石窟。早在汉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在绵长的丝绸之路上,石窟作为最早的建筑形式,保存了大量的佛教雕塑和壁画。石窟其实是指开凿在石壁上的崖洞里的寺庙。所以石窟也叫石窟寺。石窟寺的作用和性质与在地面的寺庙一样。那么把寺庙开凿在崖里的原因可能跟不易损坏较为适合保存有关系。历史其实也证实了这一点。现在在新疆和敦煌保存的大量石窟寺就证明了这种形式的寺庙的确是经得起时间和战乱的考验的。在历史记载中的很多寺庙由于朝代的更迭,战争的破坏和岁月的侵袭都不复存在了。所以作为最早期的佛教美术形式的石窟大量的保存还要感谢祖先的智慧和创造。佛教建筑中佛塔也是其中之一。初期中国的佛塔建筑受印度的影响,以塔为中心,四周环绕殿堂和僧人住处。塔中供奉舍利和佛像。后来慢慢随着建筑风格的演变,佛塔不是中心,而是建寺庙的前后及单独开辟一个地方专门供奉塔。大雄宝殿成为寺院的中心建筑,以中心殿堂为中轴线,依次建造比较重要的殿堂。布局和结构都很严谨。形成了中国风格的佛教建筑。佛教美术中的雕塑和壁画的题材是很多的。其中,雕塑包括佛像、菩萨像、明王像、罗汉像、高僧像、天龙八部像、供养人像等。壁画内容既包括上述的佛教形象,也包括佛传图、本生图、佛经变相、水陆画、杂画等。这些雕塑和壁画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佛教建筑结合在一起的。
二 佛教壁画——新疆龟兹石窟和敦煌莫高窟
佛教美术对中国画色彩形成产生影响主要是平面绘画为主的壁画这一形式。在佛教美术传入中国的初期,石窟壁画的异域画风及色彩给中国本土绘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丰富。沿着佛教传入我国的路线,佛教美术也影响着沿途的绘画风格,中国佛教石窟壁画主要是新疆龟兹石窟和敦煌莫高窟为数量最多和艺术水平最高。
1 新疆龟兹石窟壁画的类型及色彩特点
新疆是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第一站,也是中国石窟艺术开始的地方。中国的佛教石窟从新疆起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分布。新疆拥有中国时间最早,规模最大,位置最西的石窟群。所以新疆石窟艺术在中国佛教石窟研究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新疆龟兹石窟是新疆石窟数量的五分之三,最能表现佛教美术的辉煌。
龟兹石窟主要分布在库车、
拜城、新和境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库木吐刺、森木赛姆、克孜尔尕哈、克孜尔、托克拉克埃等石窟。这些地方共发现了9处石窟群,239个石窟有壁画遗迹。其中克孜尔石窟有216个。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的千佛洞是龟兹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石窟最多的石窟群。克孜尔石窟开凿的时间是不同的,在三世纪末及7世纪以后均有开凿。不同的时间开凿的石窟壁画风格也是有差异的。2 敦煌莫高窟石窟壁画的类型及色彩特点
敦煌莫高窟是另一个能集中体现中国佛教壁画最高水平的石窟群。敦煌莫高窟早在前秦时期公元366年就已经开凿,先后很多朝代都有开凿,直至元朝。可以说,莫高窟在距今16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其艺术历程。莫高窟的形成,与其地理特点是分不开的。在敦煌境内河西走廊,是汉朝和唐朝的交通要道,也是东西文化艺术的交融之处,所以作为从西域传来的'佛教在此形成大量的石窟壁画也是不足为奇。
本生图、佛传图和因缘故事图都是属于故事画。另外还有佛像画,装饰画和民间神话题材。这个时期的壁画画面内容突破了时空的界限,人物造型具有浓郁的装饰味道和拙朴。用线有力,豪放泼辣,色彩饱满而深沉。给观者一种神秘而真实,强烈,阴郁而激荡的感觉。这种宗教的神秘感和悲剧性的主题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将那个时期的宗教情感充分完美地表达了出来。
三 以新疆龟兹石窟和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佛教壁画色彩对中国画色彩的影响
一 色彩调式的丰富
色彩中国绘画在汉及其以前是以五行色为主,以黑红为主色调,这在战国、秦汉的绘画中都有很好体现。佛教艺术传入之后,改变了这一面貌。
克孜尔石窟壁画多以青绿为主调,多用石青、石绿等富有装饰性的矿物色。“在色彩运用方面最明显的特点是以蓝颜色和石绿色组成的冷调倾向。这种色彩特征和整个西域以及印度的建筑色彩有密切关系”。同样,敦煌早期壁画以石青,石绿构成的冷调色彩为主色调,也是深受佛教美术及龟兹画风的影响,如北魏248窟的“供养菩萨”,西魏249窟的伎乐天,西魏285窟的“五百强盗成佛”,北周290窟的“佛传之五”都是典型例证。此外,随着佛教的传入,在绘画中使用金、银的观念影响了北方西域地区的绘画。“可见通过佛教的传播,西亚尤其是印度美术的色彩观对中国西域与北方地区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色彩渲染立体画法的成熟
除了色彩调式发生改变之外,色彩渲染立体感的画法在中国出现,也是佛教美术的影响。张僧繇是在中国较早运用此法的人。他的“凹凸花”画法,利用“朱及青所造,远望眼晕如凹凸,近视即平。”另外还有隋唐之际的尉迟乙僧父子也长于凹凸画法,“其用色沉着,堆起绢素而不隐指,”这很不同于“迹简意淡而雅正”的中原绘画传统。中国画家对于这种晕染法与中国传统丰富的线描技法糅合进去,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绘画色彩样式,正如楚启思所说“中原地带的唐、宋时期工笔重彩人物,花鸟、山水中的皴染法,也是受此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在此以前的时代中,每以纯粹的平涂着色,无渲染之例。”
三 空灵淡泊的审美情趣为文人画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美学基础
“佛教的中道宗与道家哲学有某些相似之处,中道宗与道家哲学相互作用,产生了‘禅宗’”。禅宗作为道庄化的佛学,其哲学思想文化及色彩观对于文人画的兴起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
佛教美术的产生及传入,对于我国本土的中国画色彩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异域的石青、石绿为主的蓝绿色调丰富了原有的重彩中国画用色习惯,使重彩中国画形成了较为完整和丰富的色彩体系。另一方面,佛教壁画中的立体晕染法也进一步推进了重彩中国画的绘画技法的成熟。由此激发了一些中国画家在绘画方法上的突破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