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农业未来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优选3篇)
中国现代农业未来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篇一:农业科技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中国面临着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现代农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未来发展前景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不确定性。本文将探讨中国现代农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首先,农业科技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技术将不断涌现,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帮助改良作物的品质和抗病能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逆性。无人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精确度。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其次,农业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严重程度不断加剧,农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农业生产的绿色化和可持续性。未来,农业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机农业、精准农业和循环农业等可持续农业模式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再次,农村经济的发展将推动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还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将提高,他们将有更多的资金和动力来投资于现代农业生产。此外,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也将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最后,国际合作将促进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与许多国家在农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国际合作将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学习其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中国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全球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农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都将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未来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不确定性。只有加强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和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够实现中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中国现代农业未来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篇三
中国现代农业未来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0年中国现代农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随着“三化同步”战略的提出,可以预见,农业现代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以下从经济发展趋势和诱致性创新理论两个维度展望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
(一)经济发展趋势与农业现代化展望
1、经济结构变动与农业现代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逐渐凸显,三次产业协同性增强。第一产业产值占比由2000年的15.1%下降到2017年的10.1%,降速趋缓;第二产业占比基本保持平稳;而第三产业占比迅速上升。2003-2011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均保持较快发展态势。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工业整体素质的稳步提升,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然而,从城乡结构来看,2017年城乡二元结构系数仍高达4.76,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城乡二元结构仍旧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因此,只有将农业现代化放在首要位置,切实保
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才能突破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统筹”的发展瓶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根本要求。2、消费结构变化与农业现代化展望
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必然促使人们改善消费结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近年来,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逐步加强,关注的重点除了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外,还集中在产品品种的创新和品质的提升等多方面。与此同时,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食物消费需求的转化,必然导致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转化。这就要求农业生产要满足市场需求,农业品种结构要进一步优化,农业要朝着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也要求农业生产经营者不断提高农业的产销一体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同时也要求市场形成一系列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
3、劳动力流动与农业现代化展望
2011年,我国农业产值占GDP比重下降为10、0%,但是农业就业人员仍高达34、8%,这表明我国就业结构仍存在脱节现象。与此同时,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农村劳动力将进入结构性短缺阶段。这就要求努力实现“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方向转变”,用现代化的经营服务体系培养新型农民,引导和带动用现代物质条件和科学技术装备和改造农业。
(二)诱致性创新理论与农业现代化速水
佑次郎和拉坦(1985)发展了诱致性创新理论,运用大量历史数据、生产函数模型、理论推导证明了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是经济体系内变量引起的,并且强调在任何一个经济中,农业的发展都要依赖于资源禀赋、文化禀赋、技术和制度的相互作用。他们还指出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失败与世界农业不平衡是由于不利条件阻碍或延缓了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诱导过程;这些不利条件包括市场扭曲、文化环境、研究机构与科学家的不完善和缺乏等;这些不利条件主要是由不合理制度与政策造成的。基于诱致性创新理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重视对教育与研究的大量投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并强化制度创新和改革的能力。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