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评价报告【推荐4篇】
生物学评价报告 篇一
文章标题:基因编辑技术对生物学研究的影响
摘要: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物学工具,它在生物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评价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影响:基因功能研究、疾病模型构建和基因治疗。
一、基因功能研究
基因编辑技术能够精确地编辑目标基因,使其发生突变或被敲除,从而探究该基因在生物体内的功能。例如,通过敲除特定基因,研究人员可以了解该基因对生物体发育、免疫、代谢等方面的影响。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定点突变,以研究基因的功能区域和结构域。这些研究对于揭示生物体内基因功能的机制和调控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二、疾病模型构建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构建疾病模型,以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进展过程。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在实验室中构建小鼠模型,可以研究特定基因突变对于疾病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治疗方法。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构建人类胚胎模型,研究早期胚胎发育的基因调控机制。这些疾病模型的构建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基因治疗
基因编辑技术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编辑目标基因,科学家可以修复或替换有缺陷的基因序列,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已经被应用于治疗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和血友病等。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抗癌治疗,通过敲除或修饰癌症相关基因,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基因治疗的发展将为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希望。
综上所述,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基因功能,还可以构建疾病模型和开展基因治疗。然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和伦理问题,需要科学家和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生物学评价报告 篇二
文章标题:基因组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的学科,它在生物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评价基因组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基因组测序和功能基因组学。
一、基因组测序
基因组测序是基因组学的基础工作,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生物体的基因组结构和组成。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能够高效地测序不同生物体的基因组,如人类基因组、植物基因组和微生物基因组等。通过基因组测序,我们可以发现新的基因、基因突变和基因组结构变异等,从而对生物体的遗传信息进行全面解读。
二、功能基因组学
功能基因组学通过对基因组中的功能元件进行研究,揭示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关联。例如,通过对基因组的启动子和调控区域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基因的启动和调控的机制。此外,功能基因组学还可以研究基因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等。这些研究对于理解生物体的生理过程、疾病发生机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基因组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基因组测序和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和功能特征,为生物学研究提供更深入、全面的视角。然而,基因组学研究还面临许多挑战,如数据分析和隐私保护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和研究。
生物学评价报告 篇三
2017-08-01 01:35:10 | #1楼回目录
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器带针
生物学评价报告 篇四
评价者:
评价产品: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器带针
1产品简介
1.1产品用途
本产品适用于临床加药和溶药使用。
1.2产品组成
本产品型式为偏头式,其结构为三件式,由外套、芯杆、橡胶活塞组成。溶药针由针座、针管、护套组成。
1.3产品与人体直接接触需进行生物学评价部分为:
本产品不与人体直接接触,只是与药液接触。采用医用聚丙烯、天然橡胶和医疗器械用不锈钢针管304(0Cr18Ni9)为主要原料、选用符合医用要求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润滑剂制成。2材料组成部分
聚丙烯
供方为XXXXX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塑料粒子的专营公司,其经营的聚丙烯符合YY/T0242—2016《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用聚丙烯专用料》的聚丙烯。
该材料采用医用级无毒塑料,对人体无害并能满足标准规定。
2.1原料型号:牌号为701.
2.2原料来源:XXXX有限公司
2.3技术要求
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YY/T0242—2016《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用聚丙烯专用料》标准中有关规定。每批次进料,粒料供方均提供符合YY/T0242—2016《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用聚丙烯专用料》标准3.1、3.2、3.3、3.4条要求的出厂检验报告,我公司对每批进料按YY/T0242—2016《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用聚丙烯专用料》标准3.1、3.2、3.3、3.4条的规定进行检验。
3材料理化特性信息
3.1外观要求
按SH/T1541进行,医用级聚丙烯为本色粒料。
3.2包装要求
医用聚丙烯专用料应至少采用双层包装,包装应保证在产品运输、贮存时不被污染。(聚丙烯的供方资质及《检验报告》见附件3。
针管不锈钢在最新标准中称为06Cr19Ni10号钢。0Cr18Ni9钢(AISI304)是奥氏体不锈钢,是在最初发明的18-8型奥氏体不锈钢的基础上发展演变的钢种,该钢是不锈钢的主体钢种,钢的奥氏体结构赋予了它的良好冷、热加工性能、无磁性和好的低温性能。0Cr18Ni9钢薄截面尺寸的焊接件具有足够的耐晶间腐蚀能力,在氧化性酸(HNO3)中具有优良的耐蚀性,在碱溶液和大部分有机酸和无机酸中以及大气、水、蒸汽中耐蚀性亦佳。
4材料的成分信
息
该材料为无锡市瑞泽不锈钢有限公司制造,其原料为304(0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主要成分有:CSiMnPSCrNi。
5加工时加工助剂的成分信息
润滑剂选用符合医用要求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供方为威海浩川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其生产的硅油具有卓越的滑爽性能,以及耐高、低温性,优良的电绝缘性,良好的耐老化性,低的表面张力,无毒无味,生理惰性,低的粘温系数,较高的压缩性,低的挥发性,较好的润滑性等。
5.1原料型号:HC-NS66、HC-NS96
5.2原料来源:威海浩川新型材料限公司
5.3技术要求
5.3.1最佳固化条件:温度———15—30℃。
5.3.2相对湿度:40%—70%。
5.4产品特点
5.4.1透明的无色的混合溶液,其中的有效成份为高活化聚硅氧烷共聚物硅树脂;
5.4.2硅塑剂中的活性有机硅聚合物对金属,塑料等材料的附着力强,形成硅塑膜后可以反复使用;
5.4.3特别优异的润滑性能,可以同聚氟材料媲美;
5.4.4硅塑涂层非常隐蔽,肉眼难以发现,产品外观档次高;
5.4.5适用于环氧乙烷,Co60辐照灭菌。
5.5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器械刃口的润滑处理。
6有关标准
GB15810-2001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
GB15811-2001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
YY/T0821-2016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
7支持性文件及相关选材说明
本材料生产厂家无锡市瑞泽不锈钢有限公司提供了产品质量证明书,证明该钢材304(0Cr18Ni9)的成分含量,符合YY/T0294.1-2005的要求。
8临床上的应用
我公司月日取得“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器带溶药针”的《产品注册证》以来,严格按《生产实施细则》和《无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
产品销售以后,我们采用随访的形式对产品的质量情况进行跟踪,从用户反馈的情况看,用户对本产品的满意度很高,无不良情况出现。同时,我们将客户反馈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尤其是对产品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我们都会非常珍惜并认真对待。通过归纳总结采取纠正、预防措施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保证了公司产品以更高的品质服务于用户。2016年,对销售我公司“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器带针”产品的最大的两家经销商进行《产品质量跟踪调查》和《顾客满意度调查》,均反馈良好,对我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器带针”产品表示满意。无论是对我公司的产品质量、服务、价格均表示赞许,认同我公司的产品质量可靠。
9综述
终上所述,该产品临床上使用多年,对采购物料进货、生产过程控制、产品的监测与测量以及满足顾客要求服务等进行管理,严把产品质量关,使产品质量能满足标准的规定,完全能确保产品安全有效。
XXXX有限公司2016.03.09
“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2017-08-01 01:34:46 | #2楼回目录
“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本着发展性评价观原则,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服务,旨在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实践中,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和学业成绩评价的建立,是当前新课改中生物教师所急需的具体指导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着具体的指导意义,可操作性强,并激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新课改中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目前,国外对评价系统研究较完善是美国。美国有许多种全国性教学评价标准研究机构与学术团体,这些研究机构与学术团体都对教师教学评价标准进行项目性研究,并实施对教师教学的具体评价,各州也有自己的相关研究机构,对教师教学评价标准进行专门性研究与实施。在全国和各州不同学科教师教学评价共同标准基础之上,各地还分别规定了不同学科的具体教学评价要求。
在国内,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很多专家、学者都在进行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国外的一些评价做法也在向我国引进,但因国情的不同而受到质疑和挑战(如档案袋评定)。而且,在生物学科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研究,国内目前还没有典型报道。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一,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自身的认知结构有关。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单元时,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知识,是通过个体对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从而将知识转变成了自已的内部表述。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第二,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学习的发展是依靠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由于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都有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从而导致了有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世界不相吻合。此时,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和时间的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第三,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针对两类群体(教师和学生)开展本学科(生物学)评价研究。针对教师的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评价(包括优质课评价、常规课评价、实验课评价)。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评价体系的实施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五、课题
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核心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同时伴以文献研究、调查法、个样研究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和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2006年9月-2016年12月
1、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2月
成立课题组,准备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软硬件设备,收集相应资料,讨论课题研究的方案和计划,进行课堂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完成评价体系框架草图。
预期成果:收集相应资料,开展交流讨论。完成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各种框架草图。
2、实验阶段:2016年3月-2016年4月
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6年3月-2016年3月
我们准备在起始年级高一进行试验、研究,结合新课改,将全年级分成试验班和对照班,分别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同时加以比较,进行分析研究。
期末根据测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进行访问调查,总结调整实施的方法与效果,对第一阶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得出初步结论。
第二阶段:2016年4月-2016年4月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评价体系再次检测、修改和完善,并做好研究过程的记录。期终对第二阶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得出最终结论。
预期成果:参与课题组的老师根据实验效果各自撰写实验效果报告,论文等
3、结题阶段:2016年5月-2016年12月
整理各种资料形成研究成果,同时邀请教育领导部门和兄弟学校及有关教研人员进行评测、推广和借鉴。
预期成果:形成《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结题报告》;《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表》;参与实验者各自撰写研究成果论文及研究报告等。
七、课题组人员
课题负责人:苏政方(安庆二中,生物学教师)
张海马(安庆市教研室,生物学教研员)
课题主要成员:王军(安庆二中,生物学教师)
刘忠勤(安庆二中,生物学教师)
李旭云(安庆二中,生物学教师)
司琴(安庆二中,生物学教师)
张忠奇(安庆二中,生物学教师)
各位课题组成员,本课题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只要大家扎实工作,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我们一定能够按照预期的目标圆满完成研究任务,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推动我校的生物学教学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新课标的推行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结题报告
2017-08-01 01:35:33 | #3楼回目录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结题报告
主要内容:
本课题旨在有效地探索新课程下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理论,促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改善传统的教育评价理论体系;寻求发展性评价的理论机制,丰富教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理论。
本课题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提倡教师应当关心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高度重视学科学习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极意义和作用;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丰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容,享受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在自评及互评过程中情感价值上的愉悦体验。通过实施综合素质的评价,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的关注点、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各种素质的提高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产生了“我能行”的自信心,形成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拥有不断进取,决不低头的耐力和抗挫折能力。并为今后的发
展产生了持续性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一、课题背景几年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地推动了基础教育的发展,随着这种推进,课程改革与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成为能否使素质教育获得突破性进展的核心与关键的问题,亦成为教育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学生评价又是“评价问题”的重中之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县的实施,改革原有的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已成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性问题。传统的学习评价以"知识获得"为价值追求,学生在课业负担上不断加重,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无暇顾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进入新课改实验之后,尤其是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与《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之后,深切感受到,评价改革首先是评价理念的变革,因而,要重新认识评价的功能效用,要彻底改变以往过于单一、集权的评价,通过评价要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从当前我国教育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1、评价目的:对于学生品德和习惯的评价过于模糊、过大、不够具体;对于学业成绩的评价主要用于甄别和选拔,而不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2、评价内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中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3、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
价值;
4、评价方法:过于单一,一般为等级评价+综合性评语。这样评价被班主任“垄断”,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水平;
5、评价主体:教师成为现行评价的唯一主体,而评价的真正主人公——学生则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式;
6、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由此可见,现阶段学生评价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与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已很不相符,甚至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成了极大阻碍。因此,构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探究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的评价方式是当前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我们选取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验研究”这一课题进行实验。
二、课题的界说
学生素质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学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学生素质评价是指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断获得发展。
三、研究目的
1、激励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和积极发展。
2、探索和构建一套适应素质教育需求,符合少年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能够全面、公正、科学评选评价学生的制度,以此激励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健康成长。
3、通过有效实施“自评互评”活动,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4、探索出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评价方式和思路。
5、建立学生评价工作科学、持续、有效的重要保障机制。
6、通过组建实验队伍,开展理论与实证的研究,使广大教师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评价改革;并提供先进科学的评价方法,建立交流研讨的平台。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基于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内容,本研究主要侧重于开发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发展目标的评价维度的具体化和开发适合小学生的评价手册。
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体现:
(1)评价主体互动化。改变单一的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2)评价内容多元化。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帮助学生拥有自信,以质性评价为基础,以量化评价为补充构建和谐的评价体系。
(3)评价过程动态化。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
评价对象的学习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
本课题力图以"研究--尝试--反思--提升"为研究模式,力图在尝试中研究,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1、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占有,了解国内外关于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最新进展和实际状况,掌握关于学生评价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文献综述是帮助研究者了解和把握与本课题相关内容的研究进展现状,研究者把文献资料中反映出的研究动态,与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目标方向进行比较和借鉴,修定研究目标,完善研究方向。
2、案例研究法
在研究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与儿童有关的某事件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对其进行观察、调查、追踪,获取相关的信息或资料,对一个个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寻找通过评价促学生发展的标准、方法及操作步骤。
3、行动研究法
根据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出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理论假设,在实践情景、实践条件保持自然状态的情况下,将理论假设应用于开放的、自主的评价活动中,对师生的教育行为进行监控,加强案例研究,在一定时间内,将效果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探索出开展促进发展的评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经验总结法
采用经验总结的形式。对事实材料,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筛癣分析、积累、总结,并使之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次,以加强实验教师的进一步反思,促进评价
研究活动的开展,达到提高以评价促发展的目的。
5、问卷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活动调查等形式,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状态,在调查的过程中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问题。了解整体与个体的兴趣、爱好等相关评价的内容,以便设计更符合学生心理、能力的评价指标。通过自评、同学互评、小组评价、教师总评来确定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本课题研究的其它辅助方法有:观察法、统计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五、研究任务
1.研制评价内容及标准。明确评价内容是评价工作的第一步,《纲要》强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的非学业方面的发展。
学业成绩的评价,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其标准就是学科学习目标。教师在一个单元、一节课教学之前就必须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立具体恰当的评价目标,用清楚、简炼、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示出来。
非学业方面的评价,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行为与习惯等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即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
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在实施评价时,一般性发展目标与学科学习目标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实际上,学科学习是实现一般性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科
学习目标中应该也必然要包含或渗透一般性发展目标的内容。二是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反对将评价内容进行主次分配的做法,尤其要摒弃以牺牲学生其它方面的健康发展为代价而片面追求学业成绩的做法。
2.设计评价方法及工具。学生发展性评价除了使用纸笔测验以外,更为强调用质性评价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情景测验法、行为描述法等。在设计具体的评价方法时,要考虑工具的设计应利于评价学生的进步,调节老师的教学,为家长们提供孩子在校学习的情况等方面。实验中,要力求将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广泛收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搭建一个全方位的评价平台。
(1)形成性评价:主要体现评价的诊断功能。以学习内容及其具体行为目标为参照。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主要有:实施课堂观察、课堂练习与检查、作业考查、单元测验等。在以往的评价中,对课堂实施观察重视不够,因此,在实验中我们将加强课堂观察这一环节的操作。在实施课堂观察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应关注学生的其它方面,如学习态度、合作交流、思维能力等。要构建课堂观察评价表进行评价。
针对以往单元测验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评价等问题,实验中,我们要研制内容上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的单元测试卷,特别对答卷不满意的学生,可采用二次评价。
(2)表现性评价:主要体现评价的诊断和促进的功能。以个人的发展为参照。表现性评价实际上就是对被评价者在完成表现性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观察与评估。常用的表现性评价主要有:结构性表现、口头表述、模拟表现、做实验或调查、创作作品、完成研究项目评价等。其中,结构性表现任务是评价者事
先精心设计并指定的、相对比较简单的表现性评价。如设计一个流程图、电路图,创作一首诗或一个短篇故事,用四个三角形拼几何图形,演示如何将酸和水混合等。它可以是纸笔表现,也可以是非纸笔表现。但这里的纸笔表现不同于传统的纸笔测验,它是一种强调在模拟情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方式。在实际评价时,到底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表现性任务,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景的特征来决定。选择表现性任务的类型,除了要考虑所要评价内容的特质以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时间、空间、设备条件等。
(3)终结性评价:主要体现鉴定的功能。以课程目标为参照。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可以是纸笔测验与学生表现性评价相结合。以往的终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与单元测验卷一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各学科在实验中要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终结性评价方式。
3.变化评价的主体及形式。新的课程理念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因此,我们在实施评价时,要改变以教师为评价“中心”的倾向,谋求让学生、教师、家长都成为评价的共同参与者,并把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功效。
4.探索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过去的评价结果大都以定量方式呈现,实践表明,定量评价既存一些弊端,也不完全适合质性评价。因此,实验中,我们要努力探索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通过对“分数”、“等级”、“评语”、“成长记录袋”几种形式的科学组合来呈现学生学习成绩和非学业成绩的实验研究,使老师、学生、家长都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使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全面。
六、实验步骤及措施
该项实验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并采用如下措施进行。
1.准备阶段(2016年11月一201612月):为开展实验做好思想、人员、组织的前期准备,创设实验的必要条件。
(1)成立课题实验小组
(2)制定实验方案(或计划)。
(3)进行评价改革的宣传,使实验学校领导和教师、学生、家长等都了解并认同评价改革的理念。
2.实施阶段(2016年1月一2016年6月)
(1)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教育评价理论及课题实施方案。
(2)各实验班依照评价方案进行验证性实验,研制评价内容及标准;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综合素质有效评价方式及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
(3)建立学生评价的保障机制。明确其职能是:
①保证学生评价的科学性。对教师提出的学生评价方案,实施评价过程,以及评价结果进行“评价之评价”;对来自家长们及社会的学生评价信息进行甄别处理;对来自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评估和反馈等。
②保证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持续性,不能因为课程因素以及教师变化等原因而受到冲击和干扰
③处理学生发展性评价中可能出现时问题。
(4)定期或不定期对实验班进行跟踪,具体指导学生发展性评价工作的开展。
3.总结阶段(2016年7月—9月
(1)收集、整理实验资料。
(2)撰写实验总结报告。
(3)申报科研成果
七、研究过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始于2016年,在我校《小学生学业评定与考核制度改革》基础上,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技素质、审美素质六个维度出发,建立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操作性强的评价制度,以促进学生发展。
经过一年的研究探索,我们建立了完整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体系,研制了能记录学生发展长大的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并已经在校内使用,得到了家长、老师及专家、教育界同行的认可。
我们以活动作为评价的载体,以评价作为激励学生发展的动力,以激励作为评价的出发点。更确定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模糊评价为此评价体系的基本理念。
本评价体系分为两条线索,即:学业评价和非学业评价。两条线索交汇于综合素质的评定活动。
课题组制定了案例研究制度,并纳入了校本研修计划,并作为落实校本研修的一项主要工作和常规工作来抓。以互动式教研为主要研究方式,使评价改革教研活动开展的更加扎实有效。
1.加强了对表现性评价的研究。
2.建构了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评价方案包括综合性的,专项性的,各方案以实践为基础,评价方案出台后,认真的进行了考察和检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活动。
七.研究成果与分析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方面,上海市、葫芦岛市都走在前列。但是他们多数的研究成果是制度的制定,更确切的说是评价的内容设定。然而,评价的过程性的实践研究没有成功的范例,众家仅停留在理论上的论证。因为寻求范例的困难不仅仅在于素质教育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宽泛,而且,素质教育井架本身是评价的教育性,而并非评价手段的规范性。北京师范大学董其教授所领导的国家级课题研究组则把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主攻方向。而我们的研究正是把理论转化为实践,从实践中论证“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优越性,可操作性。
学业评价:
(一)、改变单一的闭卷笔试的考试方法,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考试办法,如口试、实验、操作、实践活动等,这些成绩也作为学生综合成绩的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把学生学习重点由单纯的掌握知识转向注重能力的发展。
(二)、重视学生在考核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考评,形成了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相结合的考评机制。这样做,不仅扭转了以往只重视考评结果而忽视考评过程的倾向,而且真正发挥了考试评价过程的教育性功能。特别是在非认知领域如态度习惯等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就更有教育意义。它可以使学生在深刻的自我感知、自我认识中积极主动地寻求发展。
(三)一、二年级侧重于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性培养和训练,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观察与考查。
(四)我们要求小学课程计划所规定开设的全部课程都要考核。在我们制定的《学生学业成绩考核与评定制度》中,明确规定课程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只有考试学科与考查学科之分,简而言之,所有的课程对学生发展都重要,没有偏
颇。切实改变了以往期末师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考试学科中的错误倾向,我们对考查学科进行期末考核,根据学科特点,采取多种形式,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综合性的考核。
非学业评价:
素质教育评价的根本属性在于“是为了促进发展而不是为了鉴别”的教育价值取向。我们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以目标参照的形成性评价为基幢的素质教育评价的基本策略,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制定了量化评价方案,简单明了,易于操作。
所有的评价目标内容都是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蓝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细化而成,使每一个目标都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跳一跳就能达到,就会有成功感。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使原本只注重学习好的孩子在保持强项的同时,弥补弱项。
(二)、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自报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学校认定批准
我们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从全方位评价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状况,允许学生身上同时存在着优势领域和不足领域,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获得全优。
(四)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记录儿童成长的足迹是我们这次评价制度改革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我们在健全制度的同时设计了评价的呈现方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是我校“考评制度改革”的成果,记录了儿童学业评价结果。当我们把改革横向延伸到学生的非学业成绩评价后就一直在设计完善儿童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来记录儿童的全面成长历程,激励儿童发展。旨在
记录儿童学业成绩的同时评价儿童的综合素质。为了便于操作,我们又将评价手册的评价内容具体化,制订了评价细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班级:姓名:项目分值具体要求日期:评价等级得分
重点考察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纪(10分)好(8思想素质10守法、勤奋学习、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分)较好(6分)分自理自律、严于律己、热爱生活、热爱劳一般(4分)差动、坚持正义、诚实勇敢、富有责任感重点要考察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知10过程中,有无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字词、识分概念、法则、原理及一些具体的实践现象是否能够熟练的掌握。重点考察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否主动、自主学习,既敢于想象,又能够大方10法分胆提问,更善于质疑;既体现独立思考、(10分)好(8探究学习,又体现合作交流、研究性的学分)较好(6分)习;既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又敢于坚持自一般(4分)差己正确的一面,更愿意改正自己错误的一面。重点考察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能10力分流合作的能力。具体考察学生的口头表达(10分)好(8能力、口算、速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分)较好(6分)能力、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一般(4分)差与综合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10分)好(8分)较好(6分)一般(4分)差
文化素质
学10业分
学业成绩评价应包括各学科的课堂平时成(10分)好(8绩、单元考核成绩、期未考试成绩和学年分)较好(6分)末考试成绩与个体学生学习的提高幅度。一般(4分)差能正确地对待生活、正确地对待学习、正确地对待集体、正确地看待社会、正确地自我评价、正确地对待他人评价、正确地与他人共事、正确地对待荣誉、正确地对待困难,意志品质坚定。对生活、学习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能积极乐观地对待挫折与困难。能认识到知识(5分)好(4分)较好(3分)一般(2分)差
健康5心分理
情是变化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5分)好(4
感5活与学习的方式,关心自己与集体的学习分)较好(3分)发分变化,关心人的生存与发展,关心国家社一般(2分)差展身体状健会大事,关心科技新产品的开发,能从社会实践和学习生活中获得美的体验,并运用一定方式赞赏美有良好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注意长期坚(5分)好(4
况康5持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分)较好(3分)状分保护视力,注意正确吸取营养,精气神足,一般(2分)差况体卫5成分绩两操一活动5分能按时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活动态度积极并严格要求自身训练,出勤率高。不得或少得疾玻能按国家“体育课测试标准”和“国家锻炼标准”参加体育锻炼,并达国家规定标准。卫生课成绩合格。(5分)好(4分)较好(3分)一般(2分)差
(5分)好(4分)较好(3分)一般(2分)差
对艺术有浓厚的兴趣。能基本掌握艺术课的基本知识,按年级要求学会和会唱一定(5分)好(4艺术素质5数量的歌曲,至少学会一种乐器的演奏方分)较好(3分)分法,能制作一定数量的工艺作品和绘画。一般(2分)差学会正确地体验美、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对劳动有正确的态度,乐于参加家庭、班级、学校、社会的公益劳动。能按《课程(5分)好(4劳动素质5标准》要求参加劳动训练,并达到规定的分)较好(3分)分训练时间及标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一般(2分)差活中存在的问题,劳动技能强、劳动效率高。自能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自觉地将从事优(5分)好(4
我5势领域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意志品分)较好(3分)教分质迁移到弱势领域去,促进其不断发展,一般(2分)差育个实现个人价值。(5分)好(4
个性5能逐步养成勤奋、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分)较好(3分)性品分息等优秀的个性品质。发质展爱(5分)好(4一般(2分)差
水好5重点考查学生具有或正在形成的文化、艺分)较好(3分)平特分术、体育、劳动等各个方面的特长。长实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逐步形成促(5分)好(3一般(2分)差
践5进自身持续发展的内动力。有独特的值得分)较好(0分)创分别人学习的学习方法,有参加“三小制作”一般新总分及类似活动的积极动机和实践经验。总评等级:()优(80分以上)、()良(70分—9
0分)、(以下)班主任:校长:
)及格(60—69分)、(
)不及格(60分
说明:1、评价结果以百分制和等级制来呈现;2、“实践创新”项目为附加分的项目。
此评价体系体现了四性:科学性、优越性、过程性、可操作性。
(一)科学性
1、评价应全面
六十年代美国以泰勒为首的科学家经过八年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教育是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且是使学生的思考方式、感受方式、行为方式发生变化,包括情意、社会及艺术等诸领域的行为变化。
因此我校的学业考核,不仅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学科,而是要求所有课程都要有考核,所有考核都要有终结性评定,体现出全面考核、全面评定的特点。同时,变过去只注重对学生知、能评价为全面评价,评定内容分为“知识和能力”、“态度和习惯”、“兴趣和特长”三个部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尽可能的采用定量评定与描述性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尤其对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兴趣和特长情况都要给予恰如其分的描述性评定;对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平时考查以学生自评为主,期末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定,以师评为主。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引导评价。
2、评价应模糊
由于学生在不断变化、发展、长大,学生之今日不等于学生之明日,没有任何一个尺度可以测量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在于使今日的学生成为我们心目中的明日的学生,因此,评价是动态的,是模糊的。使他们在以较高要求为命题主要内容的竞赛形式的考核中正视自己,不断增强竞争进取意识,得到成功的体验。在竞争性考试的竞技场里,这些孩子不仅接受知识上的测试,同时也在
接受诚信的测试,因为竞争性考试采用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评价手册标准是活的,可升可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学生虽然没有达到标准的要求,只要和以往相比有进步,就可以打满分。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信心,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3、评价应多维
评价是揭示学生行为变化实际上发生的过程;由于学生的行为是复杂的,用单一概念和单一唯独是无法适当的描述和测量的,对复杂的行为变化的描述和测量必然是多维度的。
(1)评价内容多维度。如考试学科期末采取分项的方式进行,其中语文分为①朗读②查字典③听话、说话④作文⑤基础知识⑥阅读共六项;数学分为①口算②计算③概念④应用题⑤动手操作⑥分析应用题共六项;英语分为听、说、读、写共四项。学生可以突出强项,补足弱项,增强自信心,明确目标。
考查学科在紧扣大纲、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际操作性强、活动性强、游戏性强的考查内容。如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要求学生完成一项社会实践作业,音乐课以音乐会形式为学生搭建表演舞台,科学课则要求学生完成一项试验。
(2)评价角度多维度。自评、班级小组评、教师评定、家长评定等,评价来自多方面,多角度,成为一个时间、空间上的立体评价。如每个学期开始,学生要确立本学期“争星创佳”的目标。期末每个学生要根据评价标准,对自己的每一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小结。这样做,既注重培养、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又能清楚地记录学生成长的轨迹,真正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我们所有的考核,都要尽可能贯穿或渗透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和个性特长的评价因素。
(3)评价方式多纬度。不同的评定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检测、衡量与评定。遵规守纪、文明礼貌、自尊自律等采取平日观察了解与学期末总结核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定。体育特长、文艺特长、综合实践等采取现场活动与展示、展演评比相结合方式进行评定。每个学期末,学校都要举行统一的测评,如:体育特长分田径、体操、球类三项对学生进行测评,测评结果作为评定的重要依据。凡是能参加校和校级以上比赛,并取得名次或获得奖项的,都可在学校举行的统一测评中免试。
4、评价应活动化
评价中获取事实证据的方法仅仅依靠考试是不充分的。怎样获取更多的事实证据?在活动中评价,即评价制度化,制度活动化。在尊重学生的差异的前提下,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和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和具体项目,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体育运动会、书法绘画、创新制作展示、演唱会、诗歌朗诵会、知识竞赛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以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优越性
1、评价制度对学生关注点的影响
实验前,我们曾对五六年级学生做过抽样调查,问题的设置是:
在学校生活中,你认为什么对你最重要?95%的学生认为是考试成绩,原因有三点:考试成绩好父母高兴,日子好过;学生最重要就是学习,考试成绩是最好的证明;学习好就有面子,就能当干部,同学就佩服。
试验后我们就同一问题在四、五、六年级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课程学习”依然排在第一位,但在六年级占68%,在五年级占55%,在四年级
则占到50%以下。体育特长、文艺特长、诚实守信、乐做好事、遵规守纪的比重明显增加,其中把体育特长放在第一位的占到37.5%。
这组统计数据表明,我校已经告别了“分分小命根”时代,评价的全面性、多元性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学生不再把分数看成出人头地的敲门砖,更在乎个人的特长爱好发展,在乎个人的人格品德的发展。然而,越往高年级,学生越重视“学业成绩”,有25%的学生认识到这是学生的天职。
班级里学习成绩不突出,但是有特长的孩子也挺直了腰杆,获得了成功的快乐,这快乐驱除了曾压抑孩子们心灵的阴霾。“我能行,我会做得更好”的校训,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能贯彻落实的机制,是老师们鼓励孩子们的口头禅,也是孩子们信心的源泉。
2、评价制度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影响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我们的评价制度就是在思想与行动之间给学生指出方向,并进行督促。以往老师围追堵截值日生的现象没有了,反而有很多孩子会经常帮助别人值日,因为孩子们在乎劳动技能的评定。时间一长就成为了一种习惯。一位曾经年年是学校“三好”的学生第一年并没有如愿被评为十佳少先队员,因为他体育特长不突出。在此后的一年里,他几乎每天如一日的坚持晨练,即使刮风下雨他也坚持练习长跑,终于在体育会上取得第二的名次,如愿荣获了“十佳少先队员”。但是他却说自己最大的收获不是“十佳”的荣誉,而是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和克服困难的意志。还有的同学说:妈妈给我买了带有答案《一点通》和《星级教案》,我回家写作业时根本不动脑子想,
一会就抄完了,这个月考试成绩是“待及”,老师说有的同学平日作业一贯是优,一考试就是待及,这个谜希望自己解开,尽管没点我的名,但我觉得我的做法太愚蠢了,我一定要克服这种懒惰的思想,像老师说的那样,先独立思考,再对照检查,不懂可不能装懂。
3、评价制度对学生成长发展产生的持续影响
我们的评价制度不是一把精确的尺子去度量每一个孩子的综合能力高还是低,而是一把放大镜,找出孩子们身上存在的微小的优点,潜在的优点,使它变大,使它闪光;我们的评价制度不是一个筛子,选出优秀的,查出低劣的,而是一部适用于每一个孩子的发动机,不管他天资如何,不管他家庭背景如何,不管他将来会成为科学家、政治家、金融家还是企业家,不管他将来会成为清洁工人、建筑工人、普通的小市民还是街上的一个匆匆过客,希望我们的评价制度会使他拥有快乐的人生,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拥有不断进取,决不低头的耐力和抗挫折能力。
经过一年的实验,实验班的学生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上级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中,我校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县教体局举办的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我校学生荣获第一名;平顶山市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60多份学生作品获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六年级三个实验班学生的学业成绩进步更是喜人,五年级时中心校调研成绩在全区名列第四名,今年小升初会考中,我小六年级综合评估全县第一名,全县前100名学生我校就占29名。
4、评价制度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产生的影响
不管这套评价制度多么完善,课题主持者的设计多么完美,真正的效果显现
还在于评价制度的实施者——教师。在深入理解本评价系统的过程中,也就是教师们教育理念、人才观、价值观转变的一次思想风暴。在洗礼之后,教师们对学生更加宽容,更加理解,更关注学生们今后而不是眼前的发展。曾经坚决不让学生参加体育训练队的班主任,亲自找体育老师推荐人才;曾经被老师瞧不起的学习后进生,现在被老师重点辅导;曾经被喻为“灰色人群”的中等生成了老师们交谈沟通的对象,因为老师们知道他们更需要关怀理解,有了阳光雨露,他们也能成为参天大树。
老师们观念的转变直接改善了最为矛盾的师生关系。一次次真诚的沟通,一个个巧妙地引导当孩子们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后,师生还会有怎样不可调和的矛盾呢?
(三)过程性
《成长记录袋》记录并反映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逐渐长大的历程,《成长记录袋》将学生的各科学习、表现和评选十佳少先队员结合起来,如音乐美术课的学习和文艺特长的评价相结合,信息技术课、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的评价相结合,语、数、外的学习和课程学习的评价相结合。我们认为: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的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的最大效益。
同时,在评价手册中,各学科的学习质量与表现考评也占有主要位置,与非学业评价有机融合,以突出学生的主体特征。各学科的学习质量与表现考评按:期中评价—学期评价—学年评价,记录学生成绩进步状况。我们不仅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我们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
的进步状况,让孩子们在写自己、评自己的过程中真正长大,在开放式的评价中让儿童充满自信。
(四)可操作性
由于本评价体系的设计理念是弘扬个性,立足过程,综合评价,促进长大;特点是注重过程,服务自我,综合评价,人人参与,富有童趣,充满激励,体现互动。而整个评价体系又以活动为载体,所以可操作性极强,深受学生欢迎。
七、实验研究后的反思
1、教科研人员经常及时的调研和指导是课题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2、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3、课题研究最重要的是过程,如果没有过程也就没有结果。
4、课题研究的参与者要有一定的教研能力,要自觉的进行实验研究,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5、课题实验者要善于总结,不断反思教学活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6、大班级给新评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事80人以上班级教学的教师更需要认真的研究。八.展望与讨论
在一年来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和改革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教育对人的影响是长期的,潜在的。因此这种评价的实效性很难在一两年甚至三五年内得到令人信服的科学数据上的评估,也为这套新的评价制度的推广设置了障碍;
其次,由于教师的认识水平和自身素质存在差异,在操作这套评价体系时,其评价功能的发挥也就不尽相同,这是管理者较为伤脑筋之处,也是关系到改革
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另外,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长档案袋的评价功能尚未显现。成长记录没有很好地与学科相结合,其中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变成了没有条理的资料的容器。那些纷乱的资料由于缺乏目标和针对性,无法清晰地反映学生一个阶段在某个领域成长的轨迹和发生的变化,丧失了成长记录对学生发展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参考书目:
1、《实验区学生评价与考试改革的调研报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研究”项目组
2、《关于学生评价改革的几个问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研究”项目组
3、《成功学生素质评价指导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