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手抄报内容文字最新

端午节到来,在准备手抄报的时候,写一些什么内容合适呢?这都是需要我们去揣摩的,那么你知道端午节手抄报内容文字该怎么写吗?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端午节手抄报内容文字最新大全2022,欢迎阅读!


【↓ ↓ ↓ 】更多相关文章内容推荐【↓ ↓ ↓ 】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端午节传说:

1、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

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纪念伍子胥说

端午节起源传说相关人物:屈原与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孝女曹娥说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端午节的由来

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着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在我国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佳节,当然少不了粽子这个主角。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盛唐时期,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一直到今天,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习俗大全

1、采药、制凉茶

采药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民俗认为,端午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在端午采药与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其来源久远,这一风俗在汉代时已影响广泛,后来也逐渐影响到东亚各国。西汉末《大戴礼记‧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中国民间至今仍普遍保留着端午所采之药最为灵验的信仰。支撑这类俗信的原理,自然也是基于一种宇宙论式的解说:端午或这天午时,由于季节变动致使阳气极盛,但同时也是各种草药的生长最为茂盛之时,所以,这天采的草药最为灵验、有效。

2、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

药料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3、端午雨

端午下雨南方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洗龙舟水能去晦气、带来吉祥。北方认为端阳无雨是丰年,端午日雨,鬼旺人灾;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种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文字最新2022

相关文章

消防安全日手抄报优秀作品

火灾,是一个可怕的灾难,每一场大火都会造成可怕的悲剧,一起画一画消防安全手抄报,了解更多的消防安全知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消防安全日手抄报优秀作品,以供大家参考!...
板报2018-03-08
消防安全日手抄报优秀作品

安徒生童话手抄报

小的时候我最喜欢看的就是安徒生童话,她非常的经典,里面的一些短篇小故事,都讲述了一些人生经历,人生故事,就算读过那么多年,我依旧很喜欢这本书,回过头再读,又是不一...
板报2016-03-04
安徒生童话手抄报

有关汉字谐音歇后语的手抄报大全小学生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其中谐音歇后语经典趣味。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有关汉字谐音歇后语的手抄报大全小学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汉字谐音歇后语的手抄报大...
板报2012-08-08
有关汉字谐音歇后语的手抄报大全小学生

《窗边的小豆豆》手抄报内容

...
板报2017-03-04
《窗边的小豆豆》手抄报内容

迎接端午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祭龙礼俗的形成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干支历法以及苍龙七宿正处南中的天象有关。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迎接端午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仅供参考,欢迎阅读!迎...
板报2017-05-03
迎接端午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名著的手抄报资料

名著手抄报之追忆:品味经典——《童年》《昆虫记》 这是关于名著的手抄报。品味经典,感受名著。主要内容:《童年》、《昆虫记》的作者介绍、赏析评论、读后感、语段摘抄。...
板报2013-06-05
名著的手抄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