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那么一起看看重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怎么写吧!下面给大家分享重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7篇),欢迎阅读!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1
节日简介: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只是近年来,人们对老人的推重,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2
重阳节谜语:
1、重阳日(打一字)——昌
2、重阳日聚会(打一字)——晶
3、重阳之前来大连(打一字)——奋
4、重阳重九两难分(打一字)——果
5、一到重阳山中游(打一字)——画
6、日复一日(打一节令)——重阳
7、明星相聚重阳节(打一字)——胜
8、佳节又重阳(打一字)——倡
9、共醉重阳节(打一歌名)——九月九的酒
10、“待到重阳日”(打一化学名词)——结晶
11、“菊傍重阳未肯开”(打一成语)——黄花晚节
12、老有所养(打一礼貌用语)——晚安
13、遍插茱萸少一人(打一字)——歌
14、重九馈赠礼品(打一四字越剧折子戏)——十八相送
15、祖孙回家(打一成语)——返老还童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3
重阳公主与重阳店:
重阳节文化迄今已有两三千年历史,在西峡至今流传众多民间传说。其中流传最广、影响的要数重阳公主的传说。
据《汉书》记载,东汉安帝年间,宫中身怀六甲的李娘娘受闫氏所害,逃至洛阳以西伏牛山以南的重阳店。恰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生下一女,取名重阳女。李娘娘历尽艰辛,慢慢把重阳女养大成人。谁知一年秋天,此地发生了一场大瘟疫,村里的百姓和李娘娘都未能幸免。李娘娘临终前,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重阳女,并把安帝赠送的玉佩传给女儿,让她找机会状告闫氏,为她讨回公道。
李娘娘死后,重阳女到处拜师学艺,立志斩除瘟魔,为母报仇。一位道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动,精心传授剑法,并密告瘟魔的四个弱点:一怕红色,二怕酒气,三怕刺激气味,四怕高声,让重阳女来年九月九日瘟魔重现时见机行事,为民除害。第二年九月九日这天,重阳女组织附近的百姓登上云彩山,女的头上插红茱萸,茱萸果为红色,叶子散发出一种怪味,男的喝菊花酒,瘟魔一出现就齐声高喊:“铲除瘟魔,天下太平”。瘟魔见到红色,闻到酒气和怪味,听到喊声,缩成一团,重阳女一剑将瘟魔刺死。从此重阳店一带百姓安居乐业,健康长寿。
此事传至京城,安帝派宦官前来视察,见到了重阳女和玉佩,报知安帝。安帝召重阳女进京相见,父女拥抱大哭一场。后安帝贬黜闫氏,专门为李娘娘修了娘娘庙,封重阳女为重阳公主。安帝要留重阳女在宫中,重阳公主以母亲葬在重阳、逢节要去祭奠为由,执意回到重阳店生活。但每年九月九日前后,都要带上菊花、茱萸和菊花酒、茱萸酒回京城一次,孝敬父王,顺便把当地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民俗传入宫中。
重阳公主生在重阳,长在重阳,又在重阳结婚、生子,百岁而亡。当地群众为重阳公主修了重阳道观,年年重阳节前来朝拜。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4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四: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源于登高“辞青”;其四是源于附会上一个荒谬传说“桓景登山避灾”。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至今仍盛行,人们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在传统习俗中,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重阳登高祭祖的传统风俗延绵至今。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旧时汉族民间节日风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祛火、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插茱萸等古俗则是民间登山驱风邪的行为,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们用天然药物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使其适应自然气候变化。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5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九九今日又重阳
几度秋风凉
几束菊花满卷香
几许深情款相望
绽放那微笑的莲香
多少柔肠
重拾旧日诗章
九九重阳梦襄阳
北雁南翔
飞天一行
暮色夕阳欲重扬
忘了满头银霜
茱萸遍插金英怒放
梦里秋日那撩人的金黄
依然傲然吐芬芳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6
1、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九日》
2、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3、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重阳日
即事》4、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九月十日即事》
5、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6、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蜀中九日》
7、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8、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7
1、唱九首情歌邀明月倾听,洒九丝浪漫送予清风,寄九份相思拜托繁星,将九片柔情放入信中,盼久久快乐天天上映,祝你笑容久久不停,重阳节“久”是幸福!
2、走到九月九,情意更长久。佳节又重阳,幸福像太阳。重阳酒,甜又甜。重阳糕,香又香。重阳思挚友,祝您年年福寿年年有,年年健康又长久。
3、重阳节: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你知道吗?重阳节快乐!
4、香醇的菊酒,九重的粟糕,重阳节日为您献歌,老人的欢庆,父母的节日,儿女此刻为您献礼,九九重阳,祝愿天下父母、老人节日快乐!
5、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
6、九九到重阳,用美好年华酿一杯思念的"九",愿你一醉福长"九",快乐到永"九"。不管隔多"九",你我是朋友,愿你幸福"九九"、健康"九九"。
7、斟上一杯重阳酒,遥表思念牵挂长,身插茱萸祈平安,悠悠惦念在心间,又到一年重阳节,点点祝福随风传,重阳节,愿你平安幸福,重阳快乐!
8、菊花飘香,秋风清凉,豋高望远,开心舒畅,遍插茱萸,互祝健康,重阳佳节,兄弟同堂,故人重逢,畅抒心房,亲情友情,随秋高扬,共度重阳,同庆安康。
9、蓝天作信皮,白云作信纸,星星是我的特快专递;送你清风让你心旷神怡,送你细雨洗去你疲惫的汗迹,送你彩虹通向梦想之旅。祝你重阳节快乐!
10、送你九月九的酒,醇香悠长不上头。送你迷人菊花香,让你香气永难忘。送你惊奇登山鞋,一览名川和大岳。送你重阳的祝福,让你快乐不思蜀。
11、九重阳天,笑看风云乐变迁,九九征程路,笑傲江湖不认输,九九幸福里,笑对人生满欢喜,九九祝福中,笑满思念情独钟,九月九,祝你快乐九九。
12、九九重阳节,结伴园中歇,采菊编花篮,吟诗系情结。夕阳无限好,黄昏红霞飘,生活少寂寞,相扶白发绕。祝君重阳节快乐!